子贤摄影并文 一蓑烟雨梦徽州,青砖黛瓦马头墙。就为辛弃疾的这诗句,总是充满了太多的畅想,去年秋天去了趟婺源的篁岭和石城,总是让人流连忘返。<br> 今年的阳春三月,我又走进了春色满园和油菜花黄的不同季。这是我多年来向往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那是诗梦徽州的调色板、是千里安澜的春山图。<div>在月亮湾观景台,雨水潮湿了我的镜头,流动的雨伞遮挡了我的视线,雾气腾绕的江中漂着来回摇游的小船,两岸春柳和油菜花映在在江中摇晃,美景美色在烟雨朦胧中少了几分色彩。</div> 从思溪延村出来,到了庆源古村,千年古银杏王吐出嫩绿,一棵古老的松柏高过斑驳的马头墙探出屋外,昭示着当年的达官贵人身份并不一般。石桥流水潺潺、青苔砖瓦旧迹,雕花木窗半掩,漏出几缕炊烟——那是老宅吞吐的絮语。窗外的油菜花与徽派建筑勾勒出一幅中式之美。门前的桃花正艳,春燕掠过斑驳的影壁,溪水里的几只鸭子游来游去,搅动水面成浮动的涟漪。 到了江岭已是傍晚时分,找到携程预定的“摄影之家”落脚。第二天,一早在期待着爬上观景台,远山景色点缀成梯田春景,大地之绚丽与村庄之古朴相互映衬,村中有园、园中有村,好一幅春和景明画卷。一场突如其来的倒春寒让满园的菜花猝不及防,稀碎的小雨加雪在娇贵的花叶上落了冰霜。一顶巨型草帽成了庄稼地里盛大的装点,敦实憨厚的稻草人守护着这片丰收的土地,不停前来打卡拍照的游人成为流动的音符。远处的汽笛惊起柳哨枝头的白鹭,勤劳的蜜蜂在花海中采摘着花蜜,把风景变成香甜的蜜酿。 在凤山村,镇守村口的“龙天塔”,它的历史悠久,建于明万历年间,四百多年来屹立不倒。建塔前凤山村(原称山坑村)多火灾,村人遂建此塔以镇火神,并取名“龙天”,与“凤山”村名对称,有“龙凤呈祥”之意。宝塔建成后,将火神震住,村内火灾消失了。在龙天塔旁,浙溪潺流,绿柳傍溪,青山如屏,田地上油菜花飘香,溪水边粉墙错落,人影不绝,与龙天塔倒影相映成趣,成为婺源一道靓丽的风景。 走过婺源的彩虹桥、三眼桥,江湾是必到之地。江湾古镇的“萧江祠堂”,相传为明朝时期萧何的避难之处,经过太平天国战火损毁后又几经整修和重建,规模宏伟、雕刻精细,被称为“江南第一祠堂”,“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故至今作为游人的话典,“仁义孝廉”的家训成为一代代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在盛赞建筑精美之时,也感悟前堂主人之境界。<br> 春上婺源,一次烟雨江南中相逢的花期,一生陌上花开的等候。在眼前的镜头里,定格成浓缩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卷;在我记忆的风景里,流淌着田园村庄和春山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