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清明回龙门村祭祖

许纪汉

<p class="ql-block">本文图片系本人拍摄</p> <p class="ql-block">  四月四日下午6:46分,手机铃声响起,手机那边是我在村上的一位朋友,他告诉我,是我当年在王子村初中部任教时的一位学生,而今身居深圳,颇有一番事业上的成就,国家一级作家许石林让他联系我,看我能否明天(4月5日)同他和村上的一些村民代表一起去龙门村祭祖。听到这个消息,我当时确实也犹豫了一下,因为我前几天还答应了朋友一件事,时间也是4月5日,经权衡轻重缓急,我拨通了朋友的电话,得谅解,决定明天回龙门村祭祖。</p><p class="ql-block"> 次日清晨9:00左右,我同村上的数位村民代表们分乘3辆小车,沿罕固路北上,开启了我这一生中的首次追根溯源的祭祖之行。罕固路上,路旁景观树的新叶在车窗上投下斑驳光影,油菜花田翻涌着金色的波浪,梨花似雪堆满树枝,苹果花如霞,与绿油油的麦田交织成一幅春日的长卷。</p><p class="ql-block"> 望着窗外这如诗如画的春日长卷,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之中。在此之前,关于我的故乡的信息,也是从村人们的闲谈之中解了一些。听村人们讲,我的故乡是在距今约三百多年前,由今日之富平县美原镇的龙门村的一支迁徙而成的,至于先祖们为何迁徙到此来安家落户,我推测大概的原因是随着气候变化,降雨量的减少,导致卤阳湖这个内陆湖的水入不敷支,水位下降,原来淹没在水下的大片土地裸露出来,形成了大片的荒地,我的先祖们就应该是最早开垦这块荒地的先行者之一吧。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在盐碱地上挣扎的脚印,会在岁月里长成一个村落的根系。</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人所乘坐的小车,在兴原路口左转,沿108国道行至原苏坊部队师部所在地路口向北行至美原镇,再向东北方向行驶几公里后,同车的人指着路边的白墙黛瓦说“到了”时,我下意识的俯身贴近车窗,睁大眼睛,视线不停的扫描着眼前的这个村庄,它和渭北平原上的村庄没有什么两样,这个普通的村落,竟是我血脉的源头,我的根原来是扎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人来到宗亲许鹏家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写印有“乙巳(西元2025)年龙门许氏宗亲祭祖”的横幅,门前人来人往,一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身着古装的男女鼓手听说是荆姚滩里许家的宗亲到了,拍动铙钹,擂起大鼓,喧天的锣鼓欢迎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宗亲们,年愈古稀的许鹏爸高兴得合不拢嘴,听着许石林的介绍,和这个握手,和那个打招呼,招呼大家进屋后,又是倒茶,又是递烟,忙的不可开交。这一刻,地理上的还乡与精神上的认祖完成了奇妙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  许氏宗亲历年的祭祖,有个不成文规定,就是祭祖之前先要去距村几里之外的笃祜村的杨爵祠去祭祀明代谏臣杨爵,之所以祭祀杨爵,一方面是敬仰他是忧国忧民的谏臣,而另一层原因是他与许氏祖宗有较深的交集,他曾为一位许夫人撰写碑文,被许氏宗亲视为保护神。今年也不例外,当我们赶到杨爵祠时,负责祠堂管理的人得知我们要来,早已恭候多时了。</p> <p class="ql-block">  为我们担任讲解员的是当地一名在职教师,当得知他和我是同行时,询问后知其在初中代历史课。室内琳琅满目的文物令人叹为观止,当我惋惜因时间仓促不能下马观花时,这位讲解员邀我借机会来这里,他会详细讲给我听,我欣然接受了他的邀约,并为他的热心肠所感动。</p><p class="ql-block"> 我作为滩里许家宗亲里的长辈,默默的站在杨爵的雕像前,焚香三支,双手合十举过头顶,为眼前这位明代谏臣,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名臣,许氏宗亲的保护神,虔诚地下跪、叩首,送上许氏宗亲对他深深的缅怀之情。许氏宗亲这种知恩图报之举,赢得了笃祜村村民的广泛赞誉。对于许氏后辈来讲,就是要把这种善举永远传承下去,他们明白,一个不懂得感恩的宗族是永远不会兴旺发达。</p> <p class="ql-block">  11点40分左右,许氏宗亲祭祖的队伍开始出发,最前面是印有“乙已(西元2025)年许氏宗亲祭祖”的横幅引路,接下来是身着古装的锣鼓队开道,后面是象征许氏宗亲所在方位的黄、红、绿、黑、白五面宗亲旗猎猎作响,手执纸钱串的族人们紧随其后,浩浩荡荡一路向前,直奔许氏祖宗之坟地。</p><p class="ql-block"> 许氏祖宗之坟地位于村北的一块麦田里,这块麦田西边邻路,路西有人居住,南边邻村,应该有二亩多大吧,听年长的人讲,这座许氏祖坟昔日也是翠柏蔽日,石碑林立,一抱粗的柏树有的是,只是坟地的大多柏树后来毁于战事,石器也在文革中不复存在,而今呈现在面前的只是这片绿油油的麦田,昔日那种庄严肃穆、气势恢宏的场景早已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之中,我们也只能从老一辈人的口口相传中在头脑里形成这座祖坟的相貌。望着麦垄上插满的纸钱串,我知道,这里安息着许氏先祖的英灵,深植着我们的根,这里永远有许氏后裔们为之守护的一抔黄土。真正的祖坟,不在地表,而在每个族人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  麦垄上的纸钱串随着许鹏主持一声“乙已(西元2025)年许氏宗亲清明祭祖”现在开始,第一项,奏乐、鸣炮、锣鼓的话音落下,顿时,锣鼓喧天,“惊天雷”哧溜一下冲向高空,清脆的爆鸣声传向远方,一缕青烟袅袅散开,直奔蓝天而去,我相信这青烟是有灵性的,它一定是去了天堂,告知天堂里的许氏先祖们,你的后人们祭祀你来了。</p> <p class="ql-block">  焚纸上香,那一缕缕青烟,飘荡着对先祖的敬仰,飞扬的纸灰是对先祖的哀思,青酒一杯,盛满了对先祖的感恩之情,纸钱串随微风而动,只愿先祖在那边世界生活无忧。稚嫩的恭诵祭文声中,道出的是对先祖的深切思念和期待先祖保佑的殷切期望</p> <p class="ql-block">  按辈分祭祖,反映了许氏宗亲不论今日居何处,在祖宗面前,我们永远是一家,我们永远都是许氏祖宗这条藤上结出的瓜。从侧面也说明许氏后裔得益于先祖庇佑,历经数百年繁衍生息,今日依旧枝繁叶茂,兰桂腾芳。从旁边那些前来看热闹的人的脸上,可以看出他们对许氏宗亲的祭祖之举投以赞慕的眼光,从他们的言谈中也获知他们并非是今年才来观看,他们一方面是观看许氏宗亲的祭祖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在听得一声“伏惟尚飨”之后,分享到一份祭品。今年的祭品是我负责分发的,我先给他们分发了一些祭品,感谢他们观看许氏宗亲祭祖之举,感谢他们参于到这个过程中来。</p><p class="ql-block"> 乙巳(西元2025)年许氏宗亲祭祖活动,在美原街道的大秦将军菜园饭店联欢就餐,许氏宗亲推杯换盏,欢聚一堂,其乐融融,亲如一家,我想这是今年清明祭祖的帷幕即将拉下,又是丙午年的清明祭祖酝酿之中。</p><p class="ql-block"> 乙巳清明祭祖之行,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寻根,不是寻找地理坐标,而是在文化血脉中确认自已的身份,当纸钱在风中飘散,许氏先祖的精神,早已融入这片土地,融入每个族人的生命。这种文化基因的传承,或许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密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