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孙悟道

汾河水流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育孙悟“道”</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文/冯文俊</p><p class="ql-block"> 工作清闲了,育孙便成为了第一要务。有人说,亲孙辈儿得不到其反哺,白白付出。我认为此言差矣。人虽皆有私心,但总不能自私到连生儿育女都要求回报的地步吧!再者,孙辈儿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幸福,这样想到是我们应当给予其感谢才对。</p><p class="ql-block"> 人生短暂。仿佛昨天还是懵懂少年,而今却已是知天命之年,且已是有两个孙儿的人了。</p><p class="ql-block"> 晋陶渊明曾作《桃花源记》,内中描绘的是一个远离尘世的理想世界,其毕竟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抚育孙儿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桃源”。孙儿属人之初,饿了便要吃,高兴了便笑,生气了便哭。其真诚且表里如一,远非成年人两面三刀,圆滑世故的世界可比。舐犊之情,人皆有之,隔辈儿则更甚。孙儿哭时不仅不觉吵闹心烦,而是顿生怜惜之情,有时甚至觉得哭声也可爱且悦耳。孙儿笑时更似服食天赐开心神药一般,令人忧烦尽除,豁然开朗,快乐无比。古《二十四孝》有老莱子七十岁为博双亲一笑而彩衣娱亲,在古时也一度成为孝亲典范。余已知天命之年,为博孙儿一笑也不惜激发自身潜能,模仿鸟类、家畜、宠物一类叫声,虽不能惟妙惟肖,确也可博取孙儿粲然一笑,说不定哪天我也能成为育孙模范。哄睡孙儿也为有趣一事。两个孙儿应天生皆与我有缘,哭闹时别人无法哄睡,只须到我怀中一躺,哭闹声当即戛然而止,令人顿感自身也还是个有用之人,成就感满满。看着睡熟的孙儿,内心自是甚感欣慰。大孙儿今已满两周岁,已可与人言语勾通,其言语天真,与其勾通,其趣无穷。小孙儿尚在襁褓之中,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足以让人捧腹。人生之乐,不过如此,夫复何求!</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王阳明半夜顿悟,悟出“心即理”。人家是圣人,悟的是大道大理。本人育孙时也有所感悟,虽非大道大理,却也是内心之真实感悟。</span></p><p class="ql-block"> 育孙闲暇之余,我想:人生于尘世,初时天真无邪,性至诚。久处世间,染其尘,年岁越长便尘垢越多,即至尘垢积满全身,便成为了个滚圆的球状物,开始了圆滑世故,也便距生命初期判若两人,这便是所谓成熟的聪明人!?前些日,闻听一已过天命年之友人不知何故突然大哭不止。我想,此人并非不成熟,反而说明此人还尚存一些人生初期之至诚之性。常听闻有人感叹:人生无意义。《华严经》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有此想法之人应是染尘垢较多,偏离了初心,许是自身无奈。人生于世有诸多无奈之举。人就像一片叶,在树上时任其自由生长。及至秋季便随风飘落,风便成为了方向的主导。人又像一滴水,在泉在池可自由自在,一入溪流入河入海便身不由己。如此想来,人应在初期便确定正确方向,且要坚定不移走下去才对。就像一艘船,没有指南针便会迷失方向,茫茫然飘于海上。人之初心是至诚之心,也是人生之舟的指南针,偏离了初心便会迷失自我,也便感到人生无意义。</p><p class="ql-block"> 胡适在给儿子的信中说:“我养育你,并非出于恩情,而是出于血缘的生物本能。所以,你不需要报答我。相反,我要感谢你,因为你的存在,让我的生命变得更加完整。”对孙儿我也想说,抚育你们并不需要报答我。相反,我要感谢你们,因为有你们,我的生活中才有了更多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人生在世,不要总以为自己对某人某事付出了许多,而应想这些人或事给我们带来的远比我们付出的要更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1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