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4月10日,春光明媚,淮安区老年大学手机班的10名志愿者走进淮城镇华亭养老院,开展“智慧助老我先行”活动。这些平均年龄70岁的老人志愿者,用他们自己已掌握的智能手机使用知识和特有的耐心、热情,为养老院的老伙伴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数字世界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华亭养老院的老人们大多出生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他们的子女有不少人在外地打工。虽然有些子女为父母购置了智能手机,但这些老人面对现代科技产品常常束手无策——想见子女却不会视频通话,想拍照片却找不到按钮,甚至接电话都成问题。这种"数字鸿沟"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更在无形中加剧了老年群体的孤独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建平班长对周大爷说:"周大爷,您看,点开微信,找到你儿子姓名,点+号,点视频通话,接通了,就能看到您儿子啦!"活动现场,志愿者们一对一、手把手地教学。当周大爷的手机屏幕上突然出现远在苏州的儿子和孙子的笑脸时,老人激动得双手微微颤抖,连声道谢。这一刻,科技不再是冷冰冰的代码和硬件,而成为了连接亲情的温暖纽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年大学手机班的志愿者们特别理解老人的学习特点和心理障碍。他们自编了放大字体的简易操作手册,用老年人熟悉的语言讲解;他们设计了"打电话、发微信、视频通话"循序渐进的教学步骤;他们更懂得反复鼓励:"学不会没关系,我们多试几次"。这种同龄人之间的教学,消除了老人们对新科技的畏惧心理,让学习过程充满了欢声笑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智慧助老"活动带来的改变远不止于技术层面。学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们,能够自主地与外界保持联系,获取信息,甚至进行简单的线上购物、付款。这种能力的获得,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自主性和社会参与感,有效缓解了因子女不在身边而产生的孤独抑郁情绪。</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如活动组织者、老年大学银龄自愿者服务队队长夏凤珍所说:"我们不仅要教会老人用智能手机,更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当全社会老人都能自如地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时,我们的社会才真正称得上智慧而温暖。"</p> <p class="ql-block">感谢阅读,欢迎点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