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馆

年糕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摄影 石昌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年糕 </p> <p class="ql-block"> 记得是二0一六年暑假第二次去成都玩,妹夫带我们去拍老茶馆。这座百年老茶馆是地道川西民居风格,没想到这里仍然有这么一群老人,执拗地坚守着自己传统的生活方式喝茶。走进老街老巷一望见了数不清的摆到了路边的小竹靠椅告诉我茶馆到了。茶馆真的是老,陈旧的老式穿斗房,斑驳的砖墙,老式竹靠椅,烟雾缭绕的茶馆地上,一层凹凸不平厚厚的,一浪一浪如同水波纹似的泥巴地已经磨得铮亮,保留下来了多少年茶客踩出来的“千脚泥”,罕见的是现在几乎绝迹了的仍燃着煤的“老虎灶”在烧着茶水。呵呵,这里居然还有这么一个原汁原味儿的老茶馆。走进茶馆最耀眼的是老墙上仍然张贴的毛主席像、敬祝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等文革时期的标语和“忠”字,让我一脚踩进了时光隧道,拖回到了文革时期。房梁上还挂着二件戏装龙袍。在这老茶馆屋檐下,保留得如此完好,恐怕在全国都少见。这些文革年代留下的踪迹,距今也有半个世纪了。据说这座茶馆是百年老店,是明清时代的老茶馆。老人们传说,100多年前彭镇烧过一场大火,全镇的房子都烧光了,唯有这一栋保留了下来,是因为这里是观音菩萨脚踩过的地方,因此人们称这里为“观音阁”。但我,还是感觉时光定格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p><p class="ql-block"> 每天清晨5点钟,茶馆就开始上客了。这里的老人数十年如一日与茶相伴,打打小纸牌、抽抽旱烟袋、摆摆龙门阵,看看电视、或者打盹、发呆。我们是早上8点赶到小镇吃早点后来到茶馆的,正是茶馆生意最好的时候。300多平米、半敞开式的老屋,茶客坐的满满当当,茶馆老板姓李,见到我们十分热情客气,告诉我们说,“老师,茶上好了”。妹夫告诉我,这是规矩,凡来摄影的和外地游客,每人—碗茶交10元钱可随便拍摄,当地老茶客每人只要1元钱,自己投在—个纸盒子里,坐一天也是一元钱。 据说茶馆李老板50多岁,已是第六代传人,他带个眼镜,大热天光着膀子,围着围裙忙前忙后招呼客人,老板娘窈窕的身姿,宛如“茶馆西施”。他俩不停忙着燒水,给客人沏茶、添水。李老板还是个摄影爱好者,忙碌当中他时不时善意提醒不能用闪光灯,介绍那个角度好,甚至还帮你调相机。 这里的茶客们早已习惯了每天来来往往的摄影人,他们泡在茶香里,自然而然都是本色出演,演绎着川西的民俗生活,很自然地享受这样的安逸,俨然也成了川西茶文化主题摄影作品的主角,茶客与屋顶泄露的天光、浓郁的茶香、袅袅的烟雾......给人们带来了穿越百年的记忆。 因为我们来得算早的,茶馆只有一个川大学生,他是头天就来镇里住了—晚。</p><p class="ql-block"> 我们沉浸在观察、抓拍,没有一点想摆的意识,拍了一个多小时。忽然,门口—下热闹起来,接着又来了两批摄影人,一点不假是“两批”,三十多人,一批是从台湾来的摄影团,来自台北、高雄、台南等地。另—批是国内慕名而来的摄影爱好者。一瞬间把老茶馆挤得满满当当,可见这个老茶馆的知名度之高。我们当机立断收兵回朝,再拍下去这里面就不光是老茶客,稍不留神就会有“客串”在画面里的摄影人,就很难保证原汁原味了。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