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匪事 晋江

曾文宜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洒在晋江的小镇上,这里依山傍水,风景如画。一条清澈的河流穿过小镇,几座石桥横跨其上,连接着两岸的房屋。小镇的建筑风格各异,既有现代的高楼,也有传统的老房子,它们在这片土地上和谐共存。远处的山峦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迷人,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我来到这个小镇,是为了探寻一段尘封的历史——闽南匪事。在晋江的罗溪,曾经有一位名叫黄则火的匪首,他原是陈维金部下的营长,手下有二百多人枪。罗溪与山顶一带,地处晋江、南安、仙游三县交界,地形复杂,森林茂密,被称为“针插不入,水泼不进”的地方。这里社会政治状况极为复杂,匪患横行。</p> <p class="ql-block">彭千祥,一位虹山村的归侨,聪颖且受过良好教育。他在1941年担任惠安县填粮处的会计,与地下党员潘富明共事八年,结为金兰。1948年,彭千祥加入南安罗东片区地下组织,并受命回到虹山。他与地下党成员吴序阳、郑汲水、张子龙等人计议后,一同前往虹山凤吟彭乃启家进行谈判,但未能达成共识。</p> <p class="ql-block">1949年春,泉州中心县委派吴序阳和郑汲水到罗山开展地下工作。吴序阳负责策反黄则火派,而郑汲水则承担说服山顶的彭棠派。彭棠在1947年被黄则火派部下击毙,其实际掌门人变为赖孙豪。潘富明推荐彭千祥去联络黄则火派头目彭占高,通过谈判达成约法三章:缴械停火,保证我方人员安全,不干预我方活动。用同样的方法,说动了彭棠派头头赖孙豪,两派答应合作。</p> <p class="ql-block">1949年6月下旬,晋南永游击大队攻打罗溪乡公所时,两派没有干涉。国民党县政府欲夺回罗溪,组织了400多兵力,由黄则火率领。在出发前,黄则火将消息通过彭占高转告罗溪地下党,使地下党组织和游击队安全转移。</p> <p class="ql-block">同年8月中旬,罗溪地下党组织成立了罗(溪)山(顶)武装工作队,彭千祥任队长。他带领队员配合解放军部队行动,说服国民党山顶乡管事弃暗投明。部队驻扎在彭棠宅第时,彭千祥负责向群众借米讨柴供给部队。</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彭千祥被任命为晋江县一区公安特派员,配合部队进行剿匪活动。他潜入洪营说服黄则火自新,但黄则火只交出加拿大造卡宾枪,未缴子弹,最终逃往香港、澳门。</p> <p class="ql-block">1950年,彭棠遗孀陈碧霞逃出山顶,准备登船时被抓回并执行枪决。1952年,彭千祥借调到晋江县任治安科长。然而,因与黄则火共谋分裂地下党组织、接受贿赂放走陈碧霞、与赖良平反攻区公所等指控,彭千祥在镇反时被误杀,年仅29岁。1985年,泉州市人民法院宣布彭千祥无罪,恢复其党籍和公职。</p> <p class="ql-block">这段历史让我感慨万千,小镇的宁静背后,隐藏着如此波澜壮阔的故事。如今,这里的人们过着平静的生活,但那些曾经的风云人物和事件,依然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