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作文

雨夜看星星

<p class="ql-block"> 难忘儿时的那元宵味儿</p><p class="ql-block"> 今年的元宵过得与往年全不一样,第一次没有吃到母亲亲手做的糟羹。外面的鞭炮声声,把我的思绪牵引回了儿时的元宵。</p><p class="ql-block"> 每逢过节,母亲是最忙碌的,她得为我们全家准备过节的特色美食,元宵节也不例外,还比别的节日更忙,因为要准备两样美食——麦焦和糟羹。早上很早起来,就开始准备中午的麦焦,在吃早餐前就得和好面,让它醒一会,才会有韧劲。吃过早饭,母亲就开始糊麦焦皮,我们这儿的皮不是擀成的,这是我们这的特色。接着就要烧各种各样的馅了,一上午也就在这样忙碌中过去了</p><p class="ql-block"> 中饭过后,母亲就开始准备做元宵节的特色美食——糟羹(三门有些地方叫糊头羹,由其糊达而得名)。开始磨米浆,用石磨磨,母亲添磨,我拉磨,偶尔弟弟也会过来一起拉。磨好米浆,就开始剁配料,鲜肉、猪耳朵、香干再加上香菇、冬笋、豆腐等各种食材切丁放盘码好,就开始这美食的一个最大工程——剁青菜,那时候我们家要煮二三大锅,又是那个贫穷年代,各种配料不多,青菜是自家种的,要多少有多少,所以青菜量特别大,所以母亲要剁很长时间。那时候我什么地方也不去,就坐在灶间等母亲煮熟第一锅,让我解馋。我就在这笃笃笃剁菜声里焦急等待着。</p><p class="ql-block"> 一切准备就绪,母亲就在灶头忙碌开了,我就在灶下帮着添火。(每次做饭,只要我在家,烧火的活都是我包了的)</p><p class="ql-block"> 将准备的这些配料依次放在锅里翻炒,就已经香溢满屋了。母亲把炒好的配料盛在盘子里放在一边,我会趁着母亲不注意抓上一把往嘴里塞,看到母亲眼睛看过来了,就鼓着嘴巴不敢咀嚼,我还在为自己的动作迅速,为自己的狡狭得瑟时,却分明没有发现母亲眼睛里的笑意。</p><p class="ql-block"> 母亲将备好的米浆倒入沸腾的锅中!慢熬细炖,不断的搅拌……最后加入绿色的青菜碎来润羹,根据口味适量加入盐、味精调味。煮沸后就是一锅香喷喷、粘乎乎的糟羹了。我眼巴巴地看着整个过程,母亲看着我这馋样,就盛来一碗,说是让我尝下咸淡,并一个劲的叮嘱,慢点儿,慢点儿,小心烫!</p><p class="ql-block"> 吃完自家的这一碗,灶火往往不想再去管了,拿上一个碗,一呼啦地跑出家门,呼朋引伴,串街走巷(老家只有小巷)地去讨发财羹了(我们那风俗,正月十四这晚家家户户开门,户户间间亮堂,我们进门就说,来你们家吃发财羹了)。我们小伙伴一起会攀比谁吃的户数多,所以进别人家的时候,第二句话是说要少一点,而那户人家的主人却要给你盛得满满的。</p><p class="ql-block"> 说也奇怪,不管吃过多少家,却总是比不了妈妈的味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