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往事之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张东立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国遭遇了连续三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于建国时间不长落后的经济,无异于雪上加霜。粮食供应发生了困难。</p><p class="ql-block">作为五零后,正是我们刚入学的年龄,自然印象深刻。当时的党和政府,把执政能力发挥到了极致,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度过了难关。</p> <p class="ql-block">从我个人亲身感受来说,生活在北京城区,凭心而论,我没有挨过饿。但是肚子里没有油水,总觉得空落落的。我们年纪小,倒是不用操心。作为家长,就要为额外增加些吃的东西而绞尽脑汁。</p> <p class="ql-block">有一次,大概是1961年吧,我一二年级,不知大人们是怎么商量的,邻居于大爷带着我,坐火车去河北省廊坊买些白薯回来。</p><p class="ql-block">全家兄弟姐妹我最大,别看我当时瘦小,从懂事起就做家务干活儿,自认为有点儿“干巴劲”,出发前信心满满,还有些莫名的责任感、使命感。一袋白薯上肩,才知沉重。</p><p class="ql-block">要走挺远的路,真正是远路无轻在,上火车还要过天桥。尤其是进站,我直接进去了,因为我那时明显的不够买票标准。于大爷的孩子被拦住交涉,我是既不敢放下,也不敢往前走,扛着白薯靠在墙上,腿在颤抖。那时每刻都是在煎熬。</p><p class="ql-block">这一路上,上车下车,上下肩膀,全靠于大爷帮忙,他自己还要扛一大袋呢,谢谢好心的于大爷。</p><p class="ql-block">一趟行程下来,刻骨铭心,始知生活的艰难。</p> <p class="ql-block">几十年过去,经济与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年人工作都没什么体力活了,现在的孩子更是娇生惯养,生活在蜜罐里。</p><p class="ql-block">有时,上下学时间段坐公交车,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健康活泼的小学生,心安理得的坐在座位上,吃着零食或玩儿着手机,旁边的祖辈帮着拎书包,一脸慈祥的看着。一片家庭和谐幸福的场面。</p><p class="ql-block">真是没法比呀,此一时彼一时,和他们相比,我们就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