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通信兵的故事(三)弯弓射日到江南,红色电波捷报传

泰安48

<p class="ql-block">1938年2月,根据国共双方达成的协议,南方八省十三个边区的红军游击队开始在岩寺集中,组成新四军军部和1、2、3支队。原鄂豫皖红军第二十八军和鄂豫边红军游击队合编成新四军4支队,在皖中舒城地区集中。</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在岩寺集中整编不到十天,叶挺、项英就决定组建先遣支队,先行开赴江南敌后进行战略侦察。此时距日寇占领南京仅4个多月,4月24日毛主席来电赞同他们的部署,称“主力开泾县、南陵一带,先遣支队去溧水一带侦察甚妥,惟须派电台及有军事知识的人随去”。</p> <p class="ql-block">先遣支队从1、2、3支队各抽调了一个加强连(各支队的侦察连)组成,粟裕同志任司令员兼政委,钟期光同志任政治部主任,王庆丰同志任民运科长,连队战士大都是经过三年游击战争考验的老战士,士气旺盛,战斗力很强。</p><p class="ql-block">根据军委新四军分会秘书长李一氓同志指示,抽调了电台队长江如枝、报务员廖肇权(即廖辉)和机要员何凤山担任通信机要工作。江如枝福建永定县人,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毕业于中央军委举办的电讯训练班,1934年6月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无线电队队长,1935年2月任红军挺进师通讯参谋主任,参加了闽浙边三年游击战争。廖辉安徽金寨人,1931年1月刚满13岁就参加了红军,随徐海东、吴焕先领导的红二十五军长征到陕北。他先是给吴焕先政委当警卫员,后来调到保卫局任保卫队副队长。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后,被选派到军委三局学习机务、报务,曾利用在劳山战役缴获的敌人电台,建立了中央与莫斯科共产国际电台之间直接的电讯联系。他是全面抗战爆发后,从延安最先派往新四军的通信人员之一。何凤山江西瑞金人,参加了中央红军的长征,是从延安随叶挺军长到新四军的机要员。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老红军。</p><p class="ql-block">叶挺军长到机要科询问谁跟粟司令员去时,机要科长杨保生同志说:何凤山同志去。叶军长看何凤山随身没有武器,当即叫警卫员将他自己用的左轮手枪给了他,并对其指示说:任何时候,不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能离开首长身边。身上要经常带着火柴,放在内衣口袋里防止受潮,以备万一发生紧急情况,用它烧掉密码。</p><p class="ql-block">1938年4月28日,先遣支队从皖南潜口出发,揭开了新四军东进抗日的序幕。出发前在潜口村西大祠堂门前召开了大会,叶挺、项英、张云逸、袁国平和各支队的领导同志都亲临大会,欢送部队出征。陈毅同志在大会上对全体指战员作了动员讲话。部队分两批出发,粟裕司令员带着电台为第一批,约三百人乘汽车出发,经太平、石埭到青阳,汽车再返回接第二批。随后,部队徒步行军到达南陵。当部队通过川军郭勋棋部及东北军防区时,陈毅司令员曾先期到达与郭勋棋进行了交涉,所以得以顺利通过。</p> <p class="ql-block">电台队长江如枝、报务员廖辉和机要员何凤山。</p> <p class="ql-block">部队在南陵住了一夜,第二天拂晓前,就从从东门出发,到达离城十几里处的麒麟桥进行防空伪装。天亮以后,日寇飞机即来南陵轰炸,先遣支队住过的地方都遭到了轰炸。对此,群众议论纷纷,都说这支部队是神兵,算出日寇要来轰炸。国民党东北军部队也议论说,新四军指挥员有远见,部队住一夜就走,敌人飞机炸了个空。我们的同志也说,粟司令对敌情判断的真准确,不然我们都很危险。有的机关干部问司令员,他是怎么判断日寇飞机要来轰炸的?粟司令解释说,南陵离芜湖很近,鬼子有电台、飞机侦察,再加上这一带很复杂,有敌人的特务、汉奸搞情报,因此,我们进驻南陵的消息,敌人肯定知道,所以不能久驻。部队在麒麟桥附近住了几天,一方面等待第二批部队的到达,另一方面派出侦察人员查明芜(芜湖)宣(宣城)铁路之间的湾址、九里山的道路情况和敌人活动的规律,为深入敌后作好准备。</p><p class="ql-block">五月初,部队从麒麟桥出发,渡过青弋江,从九里山下穿过敌人封锁线,到达东门渡宿营。这是他们深入敌后的第一天,呈现在眼前的江南敌后,是一幅混乱、恐怖和悲惨的景象。日本鬼子肆无忌惮、无恶不作,到处杀人放火,屠杀无辜,疯狂掠夺,奸淫妇女,焚烧村镇。有些败退下来的有些国民党军队,也沿途鱼肉乡里,残害、骚扰老百姓。敌特汉奸横行霸道,欺压人民,助纣为虐,猖狂一时。江南大好河山硝烟弥漫,尸横遍野,日寇残暴的侵略罪行,激起了江南人民的无比仇恨,他们盼望着有人来保卫他们,领导他们与日寇血战到底。</p><p class="ql-block">次日,部队从东门渡沿围堤行军,途径鸟溪、黄池,当地驻有从上海溃退下来的国民党军,司令是余忠臣,企图阻挠我军经过黄池,我军派人去谈判,硬是不让过,说过来就开枪,双方相持不下。这时,我另一路由鸟溪镇渡河沿岸西进,进入黄池,并占领了有利地形,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才同意我军顺利通过了该地区。接着部队又经亭头、青山街、十八村、博望、小丹阳直奔南京附近的秣陵关、江宁地区。这一地区驻扎着土司令朱永祥部,给我们部队的开进也制造了很多困难。当时日寇正沿长江西进,只占领了沿铁路、公路上的一些主要城镇,还无暇顾及广大农村地区。广大农村主要由余忠臣、朱永祥等地方武装占据着。</p><p class="ql-block">先遣支队遵照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深入广泛地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和统一战线政策,用实际行动消除国民党欺骗宣传的影响,解除江南人民对我军的恐惧和疑虑。</p><p class="ql-block">粟裕司令员在小丹阳、谢村,钟期光主任在高淳、东坝先后召开了地方士绅、民主人士座谈会,宣传我党我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激发他们的爱国热忱,号召他们积极参加抗日活动。与此同时,他们还以自己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实际行动,维护群众利益,解除群众疑虑。部队无论到什么地方,不拉夫、不派款、不扰民,上门板、捆稻草,买卖公平,说话和气,秋毫无犯,对群众影响很大。</p><p class="ql-block">部队行军经过溧武公路时,因天尚未黑,派出的侦察员又未回来,前面情况不明,部队临时进入附近一个桃园里隐蔽休息。地上掉了不少桃子,没有一个战士拣起来吃。看桃的老人非常惊奇,感动地说:老总,请你们摘桃子吃吧!我们的战士回答说:老大爷,我们不是“老总”,我们是老百姓的队伍,是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抗日军队,我们有严格的纪律,不仅不吃你的桃子,还要保护你的桃子。看桃老人激动地说:像你们这样的军队真是少见,要是国民党的军队从这里路过,我这桃园不知会糟蹋成什么样子呢!</p><p class="ql-block">有一天晚上下大雨,部队半夜到达十八村,为了不惊扰老百姓,没有人进民房,就在村外的树林里露宿。第二天早上,老乡们看见树林里到处都是部队,个个全身被淋得透湿,很受感动,一再请部队进屋内去休息,都被部队谢绝了。</p><p class="ql-block">还有一次,当地的封建迷信武装力量大刀会袭扰我军,部队不仅没有还击,还派人去他们那里宣传党的抗日政策,使他们终于认识到新四军不同于国民党的散兵游勇以及各式各样的土司令的队伍。我军以严明的纪律和实际行动,宣传了群众,教育了群众,获得了江南人民群众的齐声赞扬。人民群众热烈欢迎,积极支援我军,密切了军民关系。</p> <p class="ql-block">部队开进过程中,粟裕司令员对电台的工作非常关心,出发前亲自过问电台的准备情况,还对江如枝、廖辉讲述了红军从闽浙赣南下时,电台遭国民党保安团袭击被打坏,致使部队与上级失去联系的惨痛教训,指示他们在行动中必须保护好电台。他们携带的是一部5瓦电台,用手摇发电机供电,配有一个摇机班、一个通信员、三副担子。出发之后,电台联络通畅,不断将部队行动及各类情报向军部及1、2支队首长报告。</p><p class="ql-block">初到苏南时,老百姓不了解我们是什么部队,晚上喊门,一般都叫不开,误认为我们是土匪。粟司令就要求部队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坚持在外边露宿。电台只能架设在就便的门楼或棚舍中,部队休息后,点上蜡烛坚持工作。行动就是最好的宣传,老百姓看到新四军纪律严明,以后晚上喊门,只要说我们是新四军,一叫就开。</p><p class="ql-block">部队宿营时,粟裕司令员和钟期光主任总是将最好的地方让给电台住宿,并经常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注意做好电台的警卫工作。电台还与译电员商定了电报预告制度,收报时,电台事先通知译电员准备翻译,发报时,译电员事先通知电台沟通联络对象,以提高电报收发时效,他们一直配合默契。</p> <p class="ql-block">1938年6月11日,电台收到军部转来国民党三战区的一份电报,命令先遣支队挺进至南京、镇江间,破袭铁路,以阻止沪宁之敌来往,限3日完成任务。</p><p class="ql-block">粟裕接电后,率领部队冒着滂沱大雨,连续3个晚上急行军,赶抵句(容)(下)蜀公路以东的徐家边。途中,电台灯泡损坏,不能工作,粟裕派一个连将电台护送至靠近茅山一处待命。其余部队,15日开至沪宁铁路下蜀附近地段。二连连长钟春山同志带领战士,在铁路工人的配合下,破坏了铁路桥梁,使敌人一列火车出轨倾覆,中断交通半天,震惊了上海和南京的日寇。</p> <p class="ql-block">16日拂晓,部队撤至下蜀南之停子休息。由于粟司令多次亲率侦察人员,对镇江至句容公路上敌人的来往情况进行了侦察,摸清了敌人的活动规律,因此,研究决定在镇句公路的韦岗附近伏击敌人车队。</p><p class="ql-block">17日拂晓,部队吃过早饭,进行了简短的战斗动员,冒雨从停子出发,向镇句公路前进。8时许到达韦岗,按预定的伏击作战方案部署了兵力。先遣支队三连担任向镇江方向上的警戒,一、二连担任伏击任务。当时1支队二团三营八连已进到这一地区活动,并配合担任了向句容方向上的警戒。</p><p class="ql-block">部队刚部署展开,敌人的第一辆卡车就开进了我们的伏击圈,遂被我击毁,车上三名鬼子全部毙命。接着第二辆是敌人的卧车,被我们的机枪火力击中,驾驶员被击毙,车辆倒翻在左侧河沟里,敌少佐土井藏到了车底下,被通信员一枪打死。当第三、四、五辆卡车,载着七十余名鬼子进入伏击圈时,一、二连全部投入战斗,以猛烈的火力射向敌人,一排排手榴弹在敌人堆里开了花,战士们手持大刀向敌人砍去,打得敌人晕头转向,东倒西歪,尸横遍野。在粟司令的亲自指挥下,指战员个个情绪激昂,奋勇杀敌。这些训练有素的日军,并不举手投降,有个日本兵端起刺刀站在田埂上,摆开要和我拼刺刀的架式。早已把子弹推上枪膛的我军战士,一枪把他送上了西天。跟随部队一起冲锋的一个通信参谋,与日军打在一起。这个参谋的耳朵被日军咬得鲜血直流,仍和日军打得难解难分,另一个战士发现后,上去用枪托一个侧击,将其脑袋打晕,解救了通信参谋。日军大尉梅泽武四郎中弹跳入沟内,仍在顽抗,当粟司令靠近他时,他突然跳起,举刀向粟司令砍来,跟随在粟司令左右的机要员早有准备手起一枪将其击毙。激战半小时结束了战斗,共击毁敌汽车五辆,敌土井少佐,梅泽武四郎大尉等七十余人全部被歼,取得首战的重大胜利。</p><p class="ql-block">战斗结束后,部队迅速向东南方向转移,进至白兔镇以北之袁庄休息。当部队正在吃饭时,敌人增援部队赶到韦岗,迎接他们的只有正在冒着青烟的汽车残骸和遍地横卧的鬼子尸体。鬼子无可奈何地向东胡乱开炮轰击了一阵,收起尸体,悻悻地走了。</p><p class="ql-block">首战告捷,威震江南。电台修复后,迅速与先遣支队会合,沟通了与各方的联系,详报了战况。韦岗伏击战的胜利消息,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震慑了敌人,鼓舞了群众,戳穿了日寇不可战胜的神话,坚定了江南人民抗击日寇的信心。</p><p class="ql-block">18日清晨,先遣支队继续向茅山以北的宝堰、曲阳地区开进,以韦岗初战的胜利,迎接了新四军主力的到来。与陈毅司令员率领的1支队胜利会师后,钟期光主任率先遣支队一连归建。粟司令率先遣支队二、三连进至茅山西南高淳、当涂、大官圩地区与2支队会合后,三连继续向皖南前进,归建3支队。至此,新四军先遣支队胜利完成了挺进江南敌后,实施战略侦察和宣传群众的光荣任务。</p><p class="ql-block">战后,陈毅司令员兴奋地赋诗一首,祝贺韦岗伏击战的胜利:“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蒋介石也给新四军发来嘉奖电,“叶军长:所属粟部,袭击韦岗,斩获颇多,殊堪嘉尚,仍希督饬,继续努力,达成任务。”</p> <p class="ql-block">陈毅赋诗“卫岗初战”。右侧取自陈毅诗词选,左侧是陈毅后来手书,第一句改为“故国旌旗到江南”。</p> <p class="ql-block">卫岗伏击战缴获的部分战利品。</p> <p class="ql-block">卫岗战斗胜利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在先遣支队出发后,陈毅司令员也于5月中旬,率新四军1支队由岩寺地区向南陵开进,并在南陵召开了全支队干部会议。那时日本人的气焰嚣张,虽然国民党的正规军也在正面战场进行了殊死抵抗,但还是节节败退,新四军不过是刚下山的游击队,能跟日本鬼子对抗吗?针对部队指战员中存在的思想问题,会上,陈毅司令员进行了深入动员和耐心的工作,坚定了大家深入敌后抗战的信心。部队于6月1日从南陵出发,进入苏南敌后。</p><p class="ql-block">我父亲随陈毅司令员出发,担任1支队电台台长,携带了1部5瓦的小型电台,负责联络新四军军部和2支队司令部电台。由于陈毅司令员还担任新四军军分会副书记,他与书记项英之间需要交流有关战略方面的思考,所以通信业务非常繁忙,有时只能通过书信交流,影响了决策。于是3支队离开皖南时,发给了2部电台,其中1部增发给1支队,以改善项、陈之间的电报往来现状,并任命从延安调来的红军报务员李景瑞为1支队电台中队长,加强挺进敌后的通信联络工作,同时明确挺进江南的1、2支队协同作战时,由陈毅通过电台统一指挥。</p><p class="ql-block">就在1支队挺进苏南时,以管文蔚为司令的抗日武装在沪宁铁路以北的镇江、丹阳、武进、扬中地区已发展到3000多人。管文蔚是1926年入党的中共老党员,被国民党监禁多年,在日军进攻上海时才被释放回到丹阳老家,但与党失去了联系。他自动站出来组织了丹阳抗日自卫总团,利用收集国民党撤退时遗留下的枪支进行抗日。当他听到新四军到了茅山,便亲自去找陈毅司令员,请求接受领导。陈毅和1支队政治主任刘炎分别去那里视察后,委任管文蔚在自卫总团的基础上组建新四军江南挺进纵队,并任司令。纵队下设四个支队,由管寒涛、韦永义、梅嘉生等任支队司令。新四军先后派去郭猛、张福前(震东)、贺敏学、龙树林、魏天禄、陈时夫、张开荆、吉洛(姬鹏飞)等营团干部去担任政治主任或参谋长,并派我父亲去任电台台长,建立通信联系。</p><p class="ql-block">由于当时通信设备有限,他只身前往挺进纵队,通过管文蔚的关系征集和采购了电讯器材,组装了1部5瓦电台,他们马上架设天线联络上了1支队电台。李景瑞在机上用英文告诉父亲,信号强度较弱,但清晰可辨,完全可以通报使用。自此,父亲就留在挺进纵队担任电台台长。</p><p class="ql-block">收编管文蔚的部队,对于开辟苏南抗战的局面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年随陈毅前往苏南的谢云晖回忆说:“抗战初期新四军初到苏南时,人生地不熟,力量也非常薄弱——总共才有两个团的兵力,且仅仅局蹐于茅山一隅,无政权,无财权,也无兵源,要想周旋十倍于我们的敌伪顽之间,困难是非常大的。但是管文蔚却将他辛辛苦苦组织起来的这支数千人枪的队伍以及方圆数百里的抗日游击区毫无保留地交给了新四军,这无疑使我们如虎添翼啊,尤其对于我们在江南站稳脚跟并继续向江北发展是极大的支持!更何况,我们后来又通过管文蔚的关系,团结了苏南苏北一大批的上层人士,结成了相当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里讲的两个团是指陈毅率领的新四军1支队,总共才有两千多人马。他还动情地谈到那时的亲身经历:“你知道我们当年在遇到管文蔚之前有多艰苦吗?”“有一次我们碰到几位老乡,他们一见我们浑身上下破衣烂衫,便赶紧摇摇头头说:‘快走吧,像你们这个样子还想打日本呢,哪里是他们的对手啊!’还有几个出家人也是如此,他们一见我们就念起阿弥陀佛:‘可怜这些新四军,没吃没穿还要打仗。我们这就回去替你们做道场超度超度……’”</p><p class="ql-block">有了管文蔚部队的加入,新四军很快融入当地民众之中,如鱼得水。父亲与解放后第一任扬中县委书记陈寒就是这时相识的,他的电台就设在陈寒叔叔家。抗战爆发后,陈寒叔叔参加了管文蔚组织的丹阳抗日自卫总团,后来从事地方党的工作,给父亲的工作不少帮助。(陈寒 1919年9月出生,曾任扬中县委书记、无锡纺织工业学院院长兼书记,江苏省纺织工业厅第一副厅长,我在南京读书时多次到他家探望,受到热情接待。)</p><p class="ql-block">韦岗首战获胜之后,新四军1、2支队在苏南先后取得了新丰、新塘、句容城、珥陵、小丹阳、永安桥、江宁、当涂、禄口等大小百余次战斗的胜利,其中有许多战斗打得极为出色,例如,7月1日,夜袭宁沪铁路上的新丰车站,全歼敌军100余名;“八一三”一周年前夕,一举攻入句容城,毙敌40余人,摧毁了全部伪政权;8月22日,粟裕指挥的2支队选拔了一支精锐部队奔袭南京,直插南京中华门,捣毁了一个伪乡公所,夺取了雨花台制高点,向中华门内外的日、伪军事目标猛烈射击,炸毁了日军雨花台军火仓库;与此同时,另一支部队还袭击了城东南麒麟门日军驻军。我军深入敌后英勇作战,以游击战的方式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提高了江南人民的抗日信心,使日军不得不大量增兵保护其交通命脉—宁沪线,江南日军由3个联队增至3个师团。在打击日军的同时,我军也得到发展壮大,特别是管文蔚抗日自卫总团的加入,很快开辟了敌后抗战的局面,初步建立起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1938年5月《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写道:“山地建立根据地之有利是人人明白的,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或准备建立的长白山、五台山、太行山、泰山、燕山、茅山等根据地都是。这些根据地将是抗日游击战争最能长期支持的场所,是抗日战争的重要堡垒。”文中提到茅山位于苏南,是方圆50多平方公里的山区,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的建立犹如一柄插入日伪统治中心的利剑,也成为新四军进一步向东、向北发展的基地。</p> <p class="ql-block">1支队电台中队长李景瑞。</p> <p class="ql-block">我父亲廖昌林。</p> <p class="ql-block">陈毅与管文蔚等合影。</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快速发展壮大,引起蒋介石的担心,他将新四军划归第三战区统辖,规定其活动区域,不许其“越界活动”,有一大批原国民党部队投靠日本人成为伪军,这使得华东地区的抗日形势异常复杂。我军只有越过国民党的防线,打到敌后去,才有纵横驰骋的天地。</p><p class="ql-block">1939年5月陈毅派叶飞率新四军6团东进,进入无锡、江阴、常熟、苏州、太仓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新的根据地。6团越过宁沪铁路后,与无锡、江阴等地党领导的游击队合编,改称“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江抗)”。为了避免国民党的阻挠,另外组建了新6团,由段焕竞任团长。</p><p class="ql-block">当时,苏、常、太一带很混乱,土匪很多,还有上海垮下来的国民党兵,都成了土匪,少则几十人一股,多则上千人一股,自封为司令,司令多如牛毛。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不打他们,向他们宣传“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枪口一致对外,团结起来抗战”等口号,正确地执行了党的统一战线方针。</p> <p class="ql-block">老6团东进前,陈毅、刘炎和叶飞等合影。</p> <p class="ql-block">廖辉带了一部电台随叶飞行动,开始只有他一个报务员,后来从军部电训队毕业学员中分配来了刘家富、王大鉴两同志。</p><p class="ql-block">老6团这支部队很能打,战斗力很强,5月底,吴焜同志率“江抗”二路廖政国部队途经江阴、无锡交界的黄土塘时,与下乡“扫荡”的日伪军遭遇,激战两小时,毙伤日伪军近百人,取得东进初战的胜利。6月初,在无锡严家桥一带歼灭偷袭我军的国民党“忠救”军两个大队,缴获重机枪,轻机枪、步枪三百余挺(支)、电台一部。6月24日,“江抗”夜袭浒墅关车站,全歼敌军55名,伪军一个中队,迫使宁沪铁路三天不能通车。8月初,“江抗”主力廖政国支队两个连和两个机枪排,夜袭虹桥机场,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时的《申报》有这样的报道:““新四军”这个新奇的队伍,自开到江南以后,引起了孤岛(上海)上的人们热切地注意,甚至说新四军已开到上海,密布近郊。因此凡有关近郊游击队的消息,便都冠以“新四军”的名义,还有说所有地方部队也统归新四军收编统辖了……”。</p><p class="ql-block">战斗中,廖辉的电台始终保证了联络畅通。 在严家桥那次歼灭“忠救”军两个大队的前夕,我们事先知道了“忠救”要偷袭我们的情报,因当时和国民党搞统一战线,是打还是走,都得请示军部,万万火急电报送到了电台。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电台马达坏了,廖辉拆开一看,是马达整流子蹦掉了一半,无法修复。叶飞和吴焜同志都很着急,问廖辉有什么办法。他当即告诉两位首长,可以用电池代替,并马上开出一个单子,买B电四块或手电简电池六盒以及“31号”真空管。叶、吴首长即通过地方党组织关系,到无锡很快都买来了。廖辉连夜组织摇机员焊接电池,组成四块B电,再把发报机线路改一下,换上“31号”真空管,长呼叫以后,就沟通了。他问军部电台听我信号如何(QSA?),军部台回答信号不错,就很快将电报发出,并抄完了他们的回电。叶飞和吴焜同志都很满意,叶飞同志说:“电台在关键时刻有办法,很好!”</p> <p class="ql-block">到1939年底,我江南部队已由最初的4000余人发展到14000余人。11月7日,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溧阳水西村正式成立,陈毅任指挥,粟裕任副指挥,统一领导苏南抗日武装斗争。指挥部的通信机构由1、2支队的通信机构合并组成。三科科长由贺敏学担任,李景瑞担任无线电中队长,父亲从挺进纵队调江南指挥部任中队报务主任兼一台队长。</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司令部设在村中李氏宗祠,是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三进四厢房的大宅院,一进光裕堂南厢房是通信科人员的办公室兼卧室。陈毅、粟裕就在这里指挥了苏南的抗战,直到1940年6月,他们率所属2团、新6团等主力离开水西村渡江北上,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在苏南,李景瑞与2支队部分电台人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位于茅山的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