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东岳庙游记

京哥

<p class="ql-block">北京东岳庙,为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最大的宫观,于元代延祐六年(1319年)置地,元至治三年(1323年)建成,赐名“东岳仁圣宫”,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由玄教大宗师张留孙和其弟子吴全节募资兴建。庙内共有东、西、中三路建筑群,1997年6月在庙内设立北京民俗博物馆,2008年5月开放宗教活动。</p> <p class="ql-block">五岳大帝是古代中国传说中的山神,为古老的民间信仰,源于对山川崇拜。古人认为山清水秀,云缠雾绕,神秘莫测,令人敬佩又令人恐惧。于是祀之为神,顶礼膜拜。东岳居五岳之首,乃天帝之孙,群灵之府,主掌人间生死贵贱,相继在全国建立了近三十座东岳庙。位于京城建国门神路街的北京东岳庙,排名在前三位。</p> <p class="ql-block">琉璃牌楼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为三间四柱七顶的黄彩琉璃牌楼。屋顶为歇山顶,正脊两端有鸱吻和螭吻,正中饰火焰宝珠。在正间的南北两面各有一块石匾,北面书“永延帝祚”,南面刻“秩祀岱宗”,相传为明代宰相严嵩所书。</p> <p class="ql-block">“瞻岱门”系清康熙帝御笔,门庭上方悬挂《东岳大帝宝训》。</p> <p class="ql-block">殿内主祀“东岳天齐大生仁圣帝”,世称“东岳大帝”,主管人间生老病死,富贵贫贱。</p> <p class="ql-block">七十六司的殿堂,位于四周环绕的连檐通脊的回廊内侧,共六十八间。每殿都有白底黑字的楹联,诠释该殿神主职能。楹联囊括多种书法。因殿堂不足,有的殿只好让两个司合署办案,故76司占用殿堂68间。各司神像如真人大小,共计716尊。有人物、有动物、还有神像,造型生动、夸张,形神兼备。</p> <p class="ql-block">阜财殿,岱岳殿前神路左侧的东配殿,殿内供奉文财神比干(手拿金元宝)、武财神赵公明。</p> <p class="ql-block">育德殿最初是作为东岳大帝与帝后的寝宫而建,其建筑风格与主殿岱宗宝殿相呼应,呈现出元代通行的建筑布局特色。在历史的长河中,育德殿经历了多次变迁。元末时,庙宇曾遭受战火破坏,后在明正统年间得到修复和扩建</p><p class="ql-block">育德殿内现陈列有三宫大帝及辅臣像,这些造像成于明成化年间,原供奉于朝阳门内的大慈延福宫。造像采用金丝楠木材质,雕工精致、彩绘绚丽,展现了明代时期巧夺天工的造像艺术工艺。此外,育德殿还供奉着“三官大帝”神主,即天官、地官、水官,这三位神祇在道教中分别代表着天、地、水三界的管理者,具有“赐福、赦罪、解厄,总领功过”的权力</p> <p class="ql-block">御碑亭。亭内为康熙御碑, 1704年立,记述了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东岳庙失火后皇家出银重修的经过。</p> <p class="ql-block">瞻岱门位于北京市朝阳门外大街的东岳庙内,是东岳庙的重要建筑之一。东岳庙始建于元代延佑六年(1319年),是一座具有7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群,主要供奉泰山神东岳大帝,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最大的宫观</p> <p class="ql-block">白虎监兵神君</p><p class="ql-block">象征意义:白虎是西方之神,象征着秋季、金属性、杀伐与威严。</p><p class="ql-block">职责:与青龙一同,作为道教的守护神,负责守护道观,驱邪避灾</p> <p class="ql-block">青龙孟章神君</p><p class="ql-block">象征意义:青龙是东方之神,象征着春季、木属性、生机与活力。</p><p class="ql-block">职责:作为道教山门的护法神,负责安镇山门,护持道观</p> <p class="ql-block">龙虎二神君,即哼哈二将,是道教护法神,通常被供奉在道观或寺庙中,如北京东岳庙的瞻岱门内外两侧就供奉有龙虎将。龙虎二神君之所以被称为“龙虎”,是因为它们分别代表了道教中的青龙和白虎。在道教文化中,龙和虎分别代表了阴阳、天地、刚柔等对立统一的概念,龙虎并称体现了道教对宇宙和谐与平衡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瞻岱门所在的东岳庙还曾是明清时期朝鲜使臣的“改服”之处,朝鲜使臣在游览东岳庙时,对瞻岱门的壮丽景观赞叹不已,并在诗文中详细记载了东岳庙的建筑布局和主要景观,这些诗文成为了解明清时期东岳庙的宝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瞻岱门作为进入东岳庙参拜东岳大帝的必经之处,具有重要的宗教和文化意义。在古代,瞻岱门内上方高悬的《东岳大帝宝训》是警醒世人、积德行善的哲言真诠</p> <p class="ql-block">北京冬日的阳光洒在东岳庙朱红色的门楼上,为这座古老的建筑增添了几分暖意。作为道教正一派的重要道场,这里不仅是宗教活动场所,更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艺术宝库。漫步其间,庙内建筑布局严谨对称、雕梁画栋,处处体现着中国古代庙宇的独特魅力。每一块砖石都承载着岁月的记忆,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精美的碑刻也记录着历代修缮的历史。在这里,聆听历史回音,品味文化韵味,更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天地自然的敬畏之心。大道自然,至真至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