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樊东伟先生是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委员会委员,上海近现代岀版史、地方史研究学者。我与樊先生有过一面之缘,就在那时嘉兴路的弄堂书店。</p> <p class="ql-block">原来是去巴金图书馆聆听这堂课,因故改为线上,效果也不错。</p> <p class="ql-block">公益坊在四川北路的西侧,夹在海宁路与武进路中间。我从小就在虹口长大,对公益坊是熟悉的,有三个中学同学住在里面,是上世纪初建造的新式石库门里弄。图中右边即为公益坊沿街商铺,右方最远最高的楼房就是虹口区的地标建筑虹口大楼。</p> <p class="ql-block">在四川北路塘沽路向北望去,左边最处就是虹口大楼。</p> <p class="ql-block">讲一讲北四川路公益坊里的老书局</p> <p class="ql-block">出版业滋养孕育了左翼文化、红色文化、进步人士及党组织。</p> <p class="ql-block"> 公益坊建筑以新式石库门里弄为主,兼具居住与商业功能。中西合璧的豪宅,既是大户人家居所,也因其安全性和私密性成为文化活动的背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水沫书店在公益坊16号由戴望舒、施蛰存、刘呐鸥等文学青年创办,以出版现代文学作品和左翼理论书籍闻名。代表性作品包括施蛰存的小说集《上元灯》、戴望舒的诗集《我底记忆》,以及马克思《哲学的贫困》的译作。鲁迅曾推荐柔石的作品交由水沫书店出版,水沫书店前楼曾作为鲁迅与苏区代表陈赓秘密会面的场所,讨论红军题材小说的创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南强书局位于公益坊38号,由潮汕籍、闽籍进步青年创办,以出版马列著作和进步社会科学书籍为主。代表出版物包括柯柏年翻译的《经济学方法论》《辩证法唯物论》,以及马宁的中篇小说《铁恋》。</p> <p class="ql-block"> 辛垦书局原址位于四川里(今四川北路1604弄),后迁至公益坊,由四川籍作家沙汀、任白戈等人创办,以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和科学书籍为主,如《世界经济与帝国主义》《资本论大纲》等。</p> <p class="ql-block">樊先生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精彩的北四川路公益坊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