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梅江区教育系统党建赋能教育教学专题培训(三) <h1> 时遇春光明媚,在红色遵义学习已是第4天。上午,由贵州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陈涛副教授给我们带来一场头脑风暴,一场人工智能时代下教育改革的饕餮大餐;下午,我们到娄山关战斗遗址开展现场党性教育教学课,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h1> <p class="ql-block"> 上午陈教授的讲座以“人工智能时代的教与学”为主题,从新课标出台的背景说起,从AI小故事引入,有成功案例,有自己亲身经历......整个讲座上有政策,下接地气,理论联系实际,指导性极高,操作性极强,干货满满:秘塔、智谱清言、全知识、西窗烛、文小言等AI工具的深度运用;国家智慧平台的运用;用魔法打败魔法,用AI打败AI,用AI为老师们减负……讲座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同学们学得认真,听得入神。</p> <p class="ql-block"> 在当今时代,AI(人工智能)如同一场汹涌澎湃的浪潮,席卷着教育领域的每一个角落。这一变革浪潮下,教与学的转型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蕴含着无限的机遇,恰如“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所描绘的那般,虽有艰难险阻,但仍要坚定地踏上新征程。上午讲座结束,学习小组组长张伟良书记进行了学习小结:</p> <p class="ql-block"> 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中,一是做到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既要善用平台行为分析、数据诊断等特色功能提升课堂效能,更要坚守育人本质,确保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基本功不能丢。二是严把技术与人文的平衡关系。AI技术应成为课堂教学的“智慧放大镜”,而非替代教师的情感温度。教育工作者既要做技术赋能的“领跑者”,更要当好育人根基的“守护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忆峥嵘,启新程!下午,学员们怀着崇敬之心到娄山关战斗遗址开展党性现场教育教学课。这座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雄关,如今虽已褪去硝烟,却依然以其独特的姿态,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远处山峦起伏,连绵不绝,仿佛是历史的守望者,静静凝视着岁月的变迁。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红军战士们在这里浴血奋战的场景。陡峭的山峰、狭窄的山路,无一不是天然的屏障,但英勇的红军战士们毫不畏惧,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那震天的呐喊声、枪炮声,似乎还在耳边回响,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精神。</span></p> 学员们在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纪念碑前缅怀革命先烈。九十年前,中央红军在这里用鲜血撕开包围圈。今天,当春风拂过这片山崖,缝间仿佛还回响着当年的冲锋号,这双草鞋走过二万五千里,却没能走出娄山关的硝烟。1935年2月,两次惨烈的争夺战,用一千三百多名烈士的生命,换来了遵义会议后的第一个大捷!当阳光穿透娄山关的云雾,照在“娄山关”三个大字上,那不仅是描红的油漆,更是一个民族对信仰的代代相续! <p class="ql-block"> 学员们在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跟随讲解员的叙述重现了当年娄山关红军战斗的历史背景、战斗状况和将士风范。</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学习可谓是<span style="color:rgba(0, 0, 0, 0.9);">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次精神的远征。娄山关精神启示我们,越是艰难越要向前。作为奋斗在基础教育一线的我们正面临日新月异的时代,教育改革的开拓创新是我们的重任,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担当、“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魄力融入实际工作中,立足“苏区振兴”战略定位,以党建为引领,以AI技术为抓手,推动教育从“标准化”向“智慧化”转型,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创新型人才,为梅州建设粤东北教育高地贡献梅江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图文:第三学习小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