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星期三的综合实践课上,有一个四年级小男孩儿表现不错,应当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是下午第二节课,近段时间气温升高,学生的困意就来了。为了克服这个难题,作为老师,要想驾驭课堂应该活动起来,随时监控学生。老师一动,他们自然就不犯困了。一般的学生看到老师走到他们座位旁边,都会打起精神,仔细听讲。另外,我课上提问时,专门找那些打瞌睡或者不认真听讲的。因此,学生就会自觉加以规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答老师的问题并不是一件坏事儿,相反,倒是锻炼提升自己的好机会。不过,小学生,能有几个认识到这一点呢?对于某一事物和道理的认识与理解,确实需要经过时间磨砺和阅历融合,没有这个阶段,很难让其心服口服。 老师说:“我这样做,完全是为你好!”这句话,作为成人的老师似乎可张嘴即来,而学生根本听不进去,不领情。当大多数学生真正能够理解老师对他好的时候,通常要到他们成家立业之后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奖励的这个学生,课堂上认真,并正确回答了老师提问,他的表现可以给全班学生做表率,起引领作用,值得表扬,奖励他一本书吧,盖上“奖”字大红章,附上老师亲笔签名。虽说我名气不大,但作为省作家协会会员,能给签名,也非常荣幸!再次祝贺这位同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