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双庙安随记

丛中笑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泉庄镇的西郭庄村和崔家峪镇的九山官庄村交界处(九山东麓)有个叫双庙安的地方,原先这里有两座建筑精美的小庙,一座是山神庙,另一座是介子推庙。双庙安(意思是双庙保平安)因庙而得名,流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双庙始建于何年,已无法考证。目前,双庙安有清朝光绪年间(1908年)重修庙碑一块,重修时用条石砌成的长约10米、宽约8米的平台和后来又垒的极简易的山神庙。平台周边杂草丛生,乡民来此祭拜,就在杂草丛生的平台上焚烧纸香,易发生火灾,极不安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近几年,周边村民多有重修双庙之意。2024年12月,由西郭庄李士存领头,与东郭庄村武玉增、九山官庄村田仁吉、梅宗富等德高望重的老人多次协商,达成共识,初步设想重修两座小庙,整修原来平台,立碑,立景石,植树绿化庙周围环境。(图片为平台上的古碑和简易山神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成立《重修双庙安筹建会》,领导筹建双庙安工作;其次,李晓建了一个《好人一生平安.双庙安筹建》群,便于筹款;紧接着,筹建会主要负责人李士存、田仁吉等人提议,12月8日发出《重修双庙安倡议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2月11日,受委托我在群里发文,对修建双庙安事宜进一步说明:大家好,受筹建会委托,简要介绍一下这次重修双庙安的大体情况。一提修庙,在人们的印象中大多是高大雄伟壮观,殿堂里栩栩如生的塑像。然而,不同的庙宇有不同的建筑风格和大小规模。有的雄伟壮观(像观音堂、佛殿等),有的小巧玲珑(像山神庙、土地庙等)。当然,不同地区的山神庙建筑风格也不尽相同。在我们沂蒙山区的山神庙大都是小巧玲珑形的,双庙安就是一个例子。据了解,清光绪年间(1908年)重修的双庙就是小巧玲珑形的,从庙基和平台可以判定。因此,这次重修是在原来的遗址上拆除现有简易小山神庙,重建两座小庙,而不是什么宏伟建筑,这是符合当前形势的。最近沂水县委领导来泉庄镇开展“四不两直”调研时提出要求:古树、古屋等都是宝贵的历史财富,承载着乡愁记忆,……加大对遗迹的保护力度,与片区建设工作紧密结合,通过保护,留魂、留形、留人,使农村活起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次重修双庙安,就是保护中华传统文化遗产,是在原来的遗址上再现两座玲珑小庙,留住这里的“魂、形、人”,留住乡愁记忆。按照以上精神,双庙安筹建会统一认识,民间筹资重修这处民俗文化遗迹,作出规划并实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在遗址上修小庙两座(用大理石板合成),大小形状尺寸与原庙相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石碑两块(重修双庙安记碑、功德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以原平台为基础,重建高质量平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在双庙安公路旁立一景石,上刻“双庙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根据实地情况,进行美化绿化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人受筹建会委托发此文,以帮助大家了解重修情况,请大家转发宣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2024年12月11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下来的时间里,筹建会几位负责人忙于寻找刻字的景石,最后在西郭庄村西牛栏岭寻到两块比较合适的景石,大的一块高5米多,近半米厚,有1.5米左右比较平滑的宽面适合刻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2月19日、20日,找民工冒严寒对景石进行清基作业,清理景石周围泥土和赘石,为挖掘景石做准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1月8日,苗纪财开车与筹建会的李士存、田仁吉和武玉增等人去里庄石料厂了解制庙情况,两座小庙石料已裁好,将进入雕刻造型阶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考虑到确保按时(清明节)完成筹建双庙安工程任务,以防因天气变化带来的不便,2025年1月12日(农历24年腊月13日),筹建会负责人计划将景石运至双庙安。这天天气晴好,清晨的气温虽在零下八、九度,但在三九天里也不算很冷。上午8点钟,拖运景石的两辆大车和吊车就到达了牛栏岭,还有一台清路的挖掘机也同时到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场安装起吊景石的吊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午9点多钟,第一块景石吊装上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着第二块景石顺利装车两块景石从起吊到装车只用了不到1小时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拖运景石的大车经东、西两郭庄过锹断岗子,然后穿过五口村经九山官庄到达双庙安,此时已中午11点多,九山东麓幽静的双庙安一时热闹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安装吊车,吊立景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午饭后继续立石,下午3点半,景石终于全部立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夕阳的余晖,映照在刚刚立好的景石上,给景石涂上了一层桔红色,景石顶端的红绸带在微风中飘动,像是在庆贺吊立景石的成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春节前还要备好砌双庙平台的料石,以防春节后天气不好而贻误工期。对使用的料石要求比较高,要选用表面穿錾的旧料石(老房子的前墙石),现在这种料石越来越少了。2025年1月13日(农历2024年腊月14日),去磨峪村后山运料石,这是前些日子筹建会负责人田仁吉亲自来联系选定的。这里虽有硬化的水泥路,但路况窄而蜿蜒,有地方是近四十五度的陡坡,要遇雨雪天气,车辆在这样的路上行驶是十分危险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筹建会负责人田仁吉,又在九山官庄买了一部分料石。1月23日(农历2024年腊月24日)上午,苗纪财开车与筹建会的其他负责人去九山官庄看料石。这是在九山官庄村北山坡上的三间废弃的旧屋框,前墙石头全是穿錾(用錾头和手锤子在料石平面上打出均匀的斜线叫穿錾)的料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2月16日(农历正月十九日),重修双庙安工程开工。明媚的阳光驱走了早春的寒意,上午8点钟,筹建会几位负责人和施工人员来到双庙安,在鞭炮声中拉开了重修双庙安工程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按照民俗,开工前的祭奠是少不了的。(图片中信女们在祭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鞭炮声过后开工了,这也算是一个简单的开工典礼。挖掘机配合施工人员清理地基,几位负责人现场指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清理原来平台时,从平台地下挖出许多残破古瓦片,这些残瓦是始建时用的,还是重修时用的?已无从考察,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大清光绪年间重修时埋入地下的,这些瓦或许有近千年的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是植树的好时节,还要不失时机移植绿化树,2月25日,栽上了5棵比较大的绿化树(两棵五角枫、三棵国槐),把原来庙台上的一株国槐移植到平台南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景石题字是一个重要环节,2月26日,邀请已入古稀之年的书法家张廷俭老师亲临双庙安为景石题写“双庙安”地名。毕竟是70多岁的老人了,站在高高的手脚架上,还真是让人担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午,里庄村刻字工宋师傅来刻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月28日上午,景石刻字、涂色已全部完成。高高耸立的景,经刻字、涂色后增显灵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施工过程中严把质量,有条不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为捐款数额超出预算,筹建会负责人打算建一座凉亭。近几天,一直在电话联系制作凉亭的石雕厂,了解凉亭样式和价格。3月3日,筹建会几位负责人亲临五莲县几家石材厂实地考察,了解价格,最终货比三家,确定由济宁的一家石雕厂制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月8日,双庙庙基、供台和凉亭地基已全部完成,只待石雕厂来安装双庙和凉亭。供台、庙基都由精选料石砌成,长10.3米,宽5.3米,高1.3米的供台地面用大理石板铺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月17日,济宁石雕厂来安装凉亭。拖运亭料的大车和安装工人早上6点多钟就来到双庙安,吊车卸料、起吊安装。(上午安装视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午继续安装。(下午安装视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午两点多钟,安上亭顶的最后一块料石凉亭安装完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取名“福泽亭”的白色大理石凉亭,在高高的山脊上更显灵巧秀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月24日,里庄石材厂工人来安装石碑和神庙。双庙和庙碑是这次双庙安重修的重点建筑物。筹建会的几位负责人大都来到现场,严格把关确保质量,不能有一点马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午,《重修双庙安记》碑,在供台东边竖起来了,碑的右边是清朝光绪年间(1908年)重修庙碑。两座时隔118年的重修记碑并立在了一起。从光绪戊申(1908年)到2025(乙巳)年,在这100多年的时间里,这里发生过多少先为人知的故事,也承载着无尽的乡愁记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午,继续安装两座小庙,直到6点钟终于完成安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介子推,是我国古代忠孝节义的杰出代表,这次介子推庙的重修,是民众崇尚人文美德和孝道文化的体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介子推。介子推(?—公元前636年),又名介之推,被后人尊为介子,中国春秋时期晋国大臣,为春秋三杰(介子推、伍子胥、管仲)之一。晋国骊姬之乱后,公子重耳(晋文公)出逃到翟国,介子推同孤偃、赵衰等人追随一同逃亡。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复国后,赏赐那些一同逃亡者,介子推没接受封赏,便同母亲隐匿山林,最终隐居而死。晋文公最终将绵山封为介子推之田,后追封为洁惠侯。《庄子.盗跖》和《楚辞.九章.惜往日》是最早叙述这类故事的文献。介子推割股救主、抱木燔死以及同寒食节的关系均是传说和演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民俗中,山神庙里的山神祜佑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重修双庙安记》碑,古朴庄重,立于平整的供台之上。由杨树撰写的碑文记载着双庙安的过去和这次重修。千百年来,文化的兴废传承,朝代的更迭变换,遗迹的毁弃修复,不知演变了多少次,而这块土地,还是这块土地,只是换了一些人而已。这次重修,离不开筹建会的会长和副会长,尤其是会长李士存和副会长田仁吉的费心,他们是普通的平民百姓,是德高望重的长者,是重修双庙安的领导者和筹划人。他们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精神是顺利完成重修工程的保证。为便于阅读将碑文实录如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双庙安因庙得名,地利人和景美,享誉沂蒙腹地。然双庙始建无考,仅知清末光绪戊申(1908年)重修,工艺精湛庙貌超群,碑记留存,庙会香火隆盛传为美谈。斗转星移际遇无常人为风暴毁庙倾碑,过往行人莫不怀旧心伤,引九山官庄村田世雨梅兴永等一众乡贤献工垒庙立碑植树粗复庙景深得人心。改革新政文化复兴,重修双庙安众望所盼条件具备,西郭庄村李士存九山官庄村田仁吉梅宗富东郭庄村武玉增德高望重勇立潮头担纲主持规划筹建设计,四乡民众士农工商奔走相告踴跃捐款,西郭庄籍著名民营企业家杨宝山捐资两万元独占鳌头。施工吉日,筹建会成员及工匠等齐聚现场,机械人工各尽其力,精选上等石材砌成两座神庙并卧于鞍脊,庙前供台平整宽敞,重修记碑分立东西,镌字巨型景石巍然屹立,更有六角凉亭缀景其观。天道励勤,经此重修,双庙安景貌焕然一新,光彩靓丽,东迎凤凰紫气,西接九山龙脉,山水和鸣日月映辉,祜佑行旅通达幸福安康于万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筹建会会长:李士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副会长:田仁吉、梅宗富、武玉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顾问:梅玉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会计:李宗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出纳:李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撰文:故乡文史学者杨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刻字:前里庄工匠宋宝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岁次乙巳(公元二零二五年)清明节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郭庄籍著名民营企业家杨宝山夫妇在三亚留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筹建会会长李士存(右)与副会长田仁吉留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功德碑上的一笔笔善款,不论多少,像一块块熠熠生辉的料石,手牵手肩并肩合力筑起了这千古流传的双庙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便于查寻,将《功德碑》碑文实录如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华传统文化蕴涵深厚,源远流长。然其民间古迹多遭毁弃双庙安便是其一。附近村庄德高望重者带头倡议重修,为共襄善举,应者云集。遂筹划捐资吉日施工,于2025年清明节竣工,立功德碑以铭志。(捐款人分村按姓氏笔画及捐款多少为序敬列如下)</p><p class="ql-block">(西郭庄)20000元杨宝山,2025元杨泓伟,1000元刘传山、李春红、李达、徐泮珍、梅玉勤、梅宗习,600元卢本祥、李春余、苗中华、梅宗礼、梅宗芳、梅雪芳,500元李兴龙(7队)、苗纪财、苗植厚、梅宗样,300元卢本朋、李士存、李永升,200元王秀玉、刘兴成、李春敬、李春华、李春厚、李营、李磊、李宁、李春茂、李春洋、李兴宾、李兴华、李兴军(3队)、栗富林、徐朝霞、徐华、梅宗成、梅宗刚、桶瑰,100元王文录、刘增厚、李永锋(大)、李永生、李永亭、李永雷、李晓、李春溪、李春俭、李春祯、李春家(4队)、李春标、李春录、李春晓、李春晔、李兴友、李庆春、李兴佐、李家明、李家亮、李纪元、杨宝环、杨明山、杨明利、杨富山、张在春、张道友、苗纪斌、苗中亮、苗志海、苗纪江、金文荣、金文修、金晓雷、栗富堂、栗桂森、徐泮庆、徐泮友、徐泮余、徐树勋、徐树青、梅玉祝、梅玉举、梅玉成、梅玉田、梅玉开、梅玉华、梅宗起、梅宗杰,(他乡)尹厚臻,(九山官庄)2000元安丰涛,1800元田锡进,1000元王启峰、田花吉、安丰高、李辉、梅兴东、梅兴军,600元田仁吉、衣玉玺、孙培玉、李秀珍、梅宗富、梅兴斌、梅兴荣、梅译方,500元孙贵军、梅家存,400元孙立法,300元梅家利,200元田锡友、衣瑞军、衣瑞伟、衣瑞刚、安振和、孙兴科、孙兴超、孙兴海、孙立华、李宗柱、张兴家、张兴玉、梅兴永、梅家永,100元衣玉成、衣瑞和、孙明波、李宗波、李宗友、李刚、张兴刚、郭勋章、郭希庆、梅兴亮、梅家山、梅家宝,(沂水幸福里小区)600元于少帅,(东郭庄)1000元刘哉恩、刘兴进,600元李军,500元李伟(大)、耿国亮,300元徐朝杰,200元江玉发、刘兵、刘军厚、李春国、李涛、李春奎、李春喜、李家秀、肖风仁、肖霞、肖杰、武光泉、武光福、徐树兴、郭华,100元帅忠斌、刘田恩、刘兴俊、刘军、刘芳厚、刘峰厚、刘宝龙、刘泓达、刘晓明、刘兴保、刘学厚、刘兴强、刘刚丶刘成厚、刘兴福、李兴法、李兴成、李春树、李春庆、李春贞、李兴龙、李兴凤、李兴福(大)、李伟(小)、李兴斌、李兴余、李兴民、李兴平、李兴东、李兴福(小)、李家文、李家义、李家国、李家峰、李家旺、武玉增、武光兴、武永双、郭成东、郭成进、郭涛、郭成祥、郭成军、郭成润、郭成福、徐树福,(崮前村)200元李春波,(上泉村)300元刘永红,(松柏崖)1000元杨树,200元栗富松、栗贵生,100元牛庆奎、牛庆升、栗春江,(前里庄)1000元张廷俭,(下龙口)200元孙兴正,(五口村)200梁训义,(沙地村)100元陈纪开、张金贵,(上龙口)100元夏德录,(对荆峪)100元杨金鹏,(西郭庄)60元卢立政、卢本博、李春代、李春峰(2队)、李春成(1队)、李兴凯(3队)、李兴峰(3队)、陈宗海、张在忠、姚春彬、徐朝阳、梅宗文、翟新亮,50元王京平、刘传峰、孙兴明、李永相、李永波、李春田(北山)、李春山(4队)、李春友、李春同、李春双(5队)、李春江(8队)、李春增、李春雨、李春足、李春忠(5队)、李兴玉、李兴忠(5队)、李兴群、李兴发、张在常、张玉峰、苗纪德、苗忠利、苗忠磊、赵兴华、姚世忠、栗桂福、栗桂增、栗富成(6队)、徐树军(北山)、梅玉吉、梅玉学、梅文俭、梅宗海、梅宗江、梅宗和、梅宗利、梅.宗朋,30元王明厚、李春聚、李洋、姚世昌,20元王文峰、王彦峰、王文生、李永江、李永奎、李永仲、李春进、李春国(北山)、李春廷(4队)、李春光、李春江(7队)、李春和(3队)、李兴茂、李兴科、李兴宝(3队)、杨宝修、杨宝德、陈宗江、张在华丶苗德全、金文廷、金汉增、金洪明、栗富成(北山)、徐金成、梅宗军、翟耐雨,10元王元芬、刘培花、孙瑞娥、李永功、李永柱、李永兴、李永芳、李永胜、李永宝、李永红、李永祥、李瑞花、李永娥、李永池、李永志、李富海、李春纪、李春笋、李春双(7队)丶李春富(4队)、李春奎、李春富(北山)、李春家(北山)、李春成(北山)、李春莲、李春学(北山)、李兴厚、李兴立、李兴波、李兴胜、杨明彬、杨明江丶杨宝梅、张京兰、张道礼、张道山、张道成、张志标、苗德荣丶金汉国、金龙、金汉成、栗桂兴、栗富春、栗桂杰、栗富祥、徐泮山、徐树安、梁廷爱、龚树开、龚树成、韩振芬,(九山官庄)99元张兴慧,50元衣瑞吉、孙兴平、孙学友、孙其国、李宗亮、张兴立、郭希宣、梅兴升、20元李尊敬、李宗交、梅家福,10元孙兴友、步春富、郭希和丶梅兴竹、梅兴开,(东郭庄)50元马祥春、刘常厚、江兆龙、江玉明、李春强、李家保,(临朐县)99元张立萍,(塔井峪)60元崔兆生,(沙沟)50元李东、(崮前村)徐泉吉,(他乡)隐名君,20元(梅家坡)谭富华、(石汪峪)武光中、(崮前村)李兴柱、(沙地村)江兆国,10元(东棋盘)张在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撰文:西郭庄梅玉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刻字:前里庄宋宝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重修双庙安筹建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岁次乙巳(公元二零二五年)清明节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月31日(农历三月三又称上巳节),按照民俗是祭拜神明的日子。乡民在这里祭拜山神和介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月天,风和日丽“吹面不寒杨柳风”,清明节这天,周边村庄的父老乡亲们有的开小车,有的徒步行,扶老携幼早早聚拢双庙安,参加重修双庙安竣工庆祝活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的挂鞭炮,有摆礼炮。为挂鞭炮,有人爬上刚栽植不久的大国槐树。(李春余拍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庆祝竣工的礼炮震耳欲聋。(李春余拍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庙前供台上,聚集的大多是善男信女们,他们捎来了纸香和祭品,或许此时他们正在默默祈祷,祈祷家人幸福安康、子女孝贤,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的闲坐凉亭,有的围聚景石。(李春余拍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通八达的水泥路在九山脚下的双庙安汇合,人们也从四面八方汇聚双庙安。(李春余拍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公路上,来往的车辆、行人络绎不绝。(李春余拍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春余拍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乡父老喜气洋洋,都想在凉亭前、景石旁合影留念。合影中有双庙安筹建会负责人,有为重修双庙安捐款的人,有建设双庙安的工匠。(李春余拍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景石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重修双庙安筹建会会长李士存(左)与张廷俭老师(双庙安景石题字人)留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九山官庄村梅兴永清明节在双庙安留影。上世纪80年代他和九山官庄村的田世雨(田仁吉之父)在双庙安栽植的侧柏树现在都碗口粗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双庙安终于旧貌换新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国家大力倡导保护中华传统文化遗产的精神指导下,在广大民众、贤士文人们热心支持下,时隔100多年双庙安又重现当年光辉,更添今日风采。双庙、亭台错落有致,景石壮观傲然挺立,松柏树、五角枫点缀其间,双庙安焕然一新,她昭示祜佑平安,昭示忠孝节义,昭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更昭示国泰民安!这处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遗迹将世代流传下去,永不消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2025年4月1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