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主持人:赵建功</p><p class="ql-block">评课人:法恩慈 </p><p class="ql-block"> 陈振南</p><p class="ql-block"> 时间:2025年4月2日早</p> <p class="ql-block">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老同志: </p><p class="ql-block"> 在这人间最美三月天,春风拂面万物新的一年中最美好时节,今天我们相约在老年大学,共同学习交流,今天我们交流的主题是毛主席诗词里的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 故乡,家乡,故乡是我们每个人魂牵梦绕的地方;故乡是我们每个人感情寄托的一方净土;故乡是我们每个人都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人常说月是故乡的明,水是故乡的甜,山是故乡的青,人是故乡的最亲。我在学习赏读毛主席诗词时,发现伟人还有二首描写自己家乡的诗,从中让我深切感受到伟人和我们普通人一样,也有着“谁不说咱家乡好”的桑梓情怀,毛主席这两首描写家乡的诗词,不仅道出了他浓浓的思乡之情,更写出了他老人家深深的的爱国之心。所以今天我们就从伟人的两首描写故乡的诗词中,来体会他的伟大的崇高的家国情怀。第一首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七律到韶山》一诗,先请大家观看毛主席回韶山的一个小视频。这个小视频记载了毛主席回到家乡韶山冲的情景 。 </p><p class="ql-block"> 导读:</p><p class="ql-block"> 湘潭韶山是毛泽东的出生地,韶山是生育养育了毛主席17年的地方,但自从1927秋收起义上井冈山,一直到革命胜利前,毛泽东从未回过韶山,然而,与所有人一样,伟人思乡念亲之情是挥之不去的。</p><p class="ql-block"> 终于,在阔别家乡32年后,毛泽东于1959年6月25日,踏上了他</p><p class="ql-block">魂牵梦绕的故乡土地——韶山。刚才我们在小视频中看到了,回到故乡的第二天他上山来到父母的墓地,在双亲的墓前献上一束松枝,并深深地鞠了3个躬,表达了自己的哀思与怀念。随后,他去察看故居,探望邻居和烈属并宴请了他们,特别是在韶山小学与少先队员们合影留念,最后毛主席又下水库进行了游泳活动,晚上,伟人回到了招待所。他感慨万千,夜不能寐,诗意迸发,千头万绪千言万语凝于笔端,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饱含深情的《七律·到韶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七律到韶山</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p><p class="ql-block">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p><p class="ql-block">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p><p class="ql-block">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p><p class="ql-block">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p><p class="ql-block"> 尽管距离毛主席创作出这首诗已经过去了六十三年了,但是当我们读到它的时候,诗中所蕴含的崇高的气魄,伟大的家国情怀,依然让我们觉得激情澎湃,豪情万丈!</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赏读这首诗,七律到韶山,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韶山是毛主席的家乡,而毛主席这首诗却以《到韶山》为题,而不是《回韶山》《归韶山》呢。那么这一字之差,意在那儿呢?我们看,毛主席这次回家乡真正可以说是荣归故里,但是他没有衣锦还乡的炫耀,没有前护后拥的张狂,虽然说韶山在他的内心分量很重,他回乡的亲情非常急迫,但一个“到”字可以看出他老人家把这次回韶山只是看作是他巡视祖国大江南北所“到”过的一个点,一个面。显得非常谦逊朴实和低调。所以说一个“到”字看似平淡,但这平平淡淡之中反映了毛主席即又对家乡深深的眷恋,有又对祖国浓浓的深情的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 前记虽短短两句,二十八个字,简单地写出了到家乡的时间和离别的时间,写的极为平实。</p><p class="ql-block"> 首联表达出一种十分凝重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别梦依稀咒逝川,</p><p class="ql-block"> 故园三十二年前。</p><p class="ql-block">别梦:指离别的梦境。咒:诅咒,痛恨。逝川:一去不回的流水,在这里指消逝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梦境依稀可辨的是什么情景呢?还是那个充满着黑暗的旧韶山。咒什么痛恨什么呢?这其中的“咒” 字用太精妙了,即表达了对飞逝的岁月的感叹又表现出对旧社会的无比痛恨厌恶之情。</p><p class="ql-block"> 颔联写了两种人,一种是举起红旗的翻身农奴,一种是剥削贫苦农民的“黑手”,这两句对仗工整,“红旗”与“黑手”,卷起与高悬,农奴与霸主,戟与“鞭”对仗工整,一正一反,截然对立,形象生动的写出故乡当时尖锐而激烈的阶级斗争。</p><p class="ql-block">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句诗是全诗题眼,也是中心句,它起到了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为有”:因为有。</p><p class="ql-block"> “敢教”:敢于让。因为有无数革命烈士付出了宝贵生命,才有了今日的红彤彤的新中国,才有了人民挺起腰杆当家作主人的新天地。</p><p class="ql-block">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句中心句不仅是对韶山、湖南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的赞颂,也是对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烈士的礼赞。这句诗让我们立马想到夏明翰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想到叶挺将军的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正是这些革命先烈们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壮举才有了我们今天繁荣昌盛,和平安宁的新中国,据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普查,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候算起,全国为革命牺牲的先烈有2千1百多万,仅韶山地区人民在漫长的革命斗争中,就有一百四十四位烈士,其中包括伟人的六位亲人杨开慧、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毛岸英、毛楚雄和韶山第一届党支部的五位党员毛福轩、庞叔侃、李耿侯、毛新枚、钟志申等同志,毛主席这句喷薄而出的名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正是对中国革命百年奋战历史的最好写照,也是对无数的为国英勇献身的先烈在天之灵的最好告慰!</p><p class="ql-block"> 最后尾联的英雄,指劳动人民,下夕烟指劳动人民在暮色苍茫中劳动归来。</p><p class="ql-block"> 句意:尾联落脚点落的非常好,他从历史回到现实,描绘了一幅丰收在望农民在暮霭中劳动归来的美丽画卷。即是赞美歌颂了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又展望了祖国无限美好景像!</p><p class="ql-block"> 诗意: 这首诗伟人记述了他回到阔别三十二年的故乡时的真实感受,它不仅仅是对家乡韶山这片红色圣地的深情回望,更是对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深刻总结,它不仅仅是对无数革命先烈的伟大壮举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的深情赞扬。高度的诠释了毛主席他老人家那爱家乡爱国家爱人民崇高的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 写作特色:</p><p class="ql-block"> 全诗采用倒叙的写作手法,语言凝炼,意境深远,每一句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特别是以“咒”字开篇,痛恨旧中国旧社会,以“喜”字结句,赞美了新中国新天地的美景,首尾呼应,妙笔天成,伟人的这首诗是一首写回乡的诗,但是更准确的说是他是用以小见大的方法用写故乡的变迁而反映整个国家的变迁的,把家和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从中更深刻体会出了伟人的心系故土,情满华夏的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 我们再来欣赏毛主席的第二首赞美家乡的诗 七律《答友人》友人指毛主席的同学周世钊,乐天宇,李达三个人。他们都是毛主席在湖南师范时同学。</p><p class="ql-block"> 导读:</p><p class="ql-block"> 周世钊时任湖南省副省长,有一天他们三人相遇闲聊,决定送几件产自家乡的有意义的纪念品给毛主席。最后周世钊送给毛主席一支湖南特产的斑竹毛笔,乐天宇送给毛主席一首诗歌,七律颂九嶷山的诗,李达送给毛主席的是东汉文学家蔡邕的一幅墨刻,当时在北京的伟人毛主席看到这些礼物,赌物思乡,赌物思亲,赌物思人,这便有了这首优美且浪漫的怀乡之作!</p><p class="ql-block"> 在这首诗里毛主席借友人赠诗赠物的话题展开联想,把神话、现实和理想融为一体,表达了对友人的答谢,表达了对乡情的思念,表达了对新中国前景的美好祝愿,字里行间透露出毛主席那深沉而热烈的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九嶷山上白云飞,</p><p class="ql-block">帝子乘风下翠微。</p><p class="ql-block">斑竹一枝千滴泪,</p><p class="ql-block">红霞万朵百重衣。</p><p class="ql-block">洞庭波涌连天雪,</p><p class="ql-block">长岛人歌动地诗。</p><p class="ql-block">我欲因之梦寥廓,</p><p class="ql-block">芙蓉国里尽朝晖。</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洋溢着优美与浪漫,读起来让你感受到诗人笔下那份对故乡的深情赞美,那份对祖国美好前景的憧憬和向往。非常的自然温馨和亲切。</p><p class="ql-block"> 诗的前四句首联和颔联讲了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五,六句讲了湖南当时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动人场面,七,八句讲了美好的愿景!也就是说前四句讲的是过去,五,六句讲的是今天,七,八句讲的是明天!我们先来看前四句讲了一个什么样的神话故事?九嶷山,是在湖南的南部。帝子,是指两个女神娥皇和英子,他们是尧的女儿,同时嫁给了舜帝。翠微,指青山。百重衣,花团锦簇的衣服。</p><p class="ql-block"> 九嶷山上白云缭绕,两个女神在苍翠欲滴的青山翩然而下,为什么他们来到此地呢?我们看下面,“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是说上古时期,舜帝南巡,不幸死于九嶷山。其两个爱妻娥皇和女英知道了噩耗以后,悲痛欲绝,来到此地,泪洒青竹,这些泪珠化为斑点,这九嶷山山下的青竹因此就得名“斑竹”,又名“泪竹”。毛主席在此借用了这个神话故事以突出“千滴泪”,象征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和辛酸。</p><p class="ql-block">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p><p class="ql-block"> 诗 五六句讲了现实:洞庭: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连天雪:这里运用夸张手法来形容洞庭湖白浪滔天。实际上是暗指当时在湖南人民振奋的精神大干社会主义的劲头。</p><p class="ql-block"> 长岛:长沙橘子洲头,动地诗:也是指当时社会主义建设犹如震天动地的诗歌。</p><p class="ql-block"> 句意,“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这句诗,气势宏伟,意境深远,表面是说洞庭湖波浪滔天,橘子州头实际上用喑喻的方式赞扬了湖南人民大干社会主义的壮阔场面和震天动地的气势。</p><p class="ql-block"> 最后两句是写了美好愿景!这句是全诗的点晴之笔。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p><p class="ql-block"> 我欲因之:凭借它。之,代词,指湖南当时人民群众大干社会主义的”景象。梦,想像。</p><p class="ql-block"> 寥廓,广阔无边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芙蓉国:是湖南的别称。尽:全。 朝晖,早晨的太阳,</p><p class="ql-block"> 句意:毛主席由湖南人民大干社会主义的气势很自然想象到了湖南更加广阔的远景,那是什么景象呢?整个湖南沐浴在早晨阳光下一派生机勃勃,蓬勃向上。</p><p class="ql-block"> 诗意:</p><p class="ql-block"> 九嶷山上白云飘动,两名女神乘着微风翩翩飞到九嶷山,一枝竹子上就落下了她们千万颗泪珠,天上一朵朵红霞犹如花团锦簇的衣衫。洞庭湖面水波涌动,白浪滔天,橘子洲头当歌一曲感天动地的诗篇。以上的种种让我联想梦想到祖国辽阔的河山,我美丽的家乡芙蓉国沐浴在早晨的光辉里。</p><p class="ql-block"> 写作特色:</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 构思新颖,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将神话传说,理想与现实,家乡文物地域融为一体,巨细互映,虚实交错,如梦如幻,乡思乡情,浓郁深厚;特别是运用各种修辞手法高度赞扬了家乡人民昂扬的斗志,振奋的精神,并且为家乡湖南乃至全中国勾勒了出了蓬勃向上,生机盎然的美好前景。生动形象的把毛主席那深沉而热烈的家国情怀表现的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 感受:</p><p class="ql-block"> 一,这两首诗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毛主席那浓浓的故土情怀是刻在心中的,他忘不了家乡的九嶷山,忘不了家乡的洞庭湖,忘不了家乡的橘子洲头,忘不了家芙蓉国,忘不了家乡那动听的神话故事,忘不了家乡的各种各样的特产,毛主席他老人家对家乡那份眷恋是情真意切的,对家乡那份深情是刻骨铭心的,对家乡那份期盼是真挚美好的。</p><p class="ql-block"> 二、这两首诗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伟人无论在何时何地,他心中始终装着魂牵梦绕的家乡,装着可爱秀美的祖国山河,装着他深深牵挂的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正是这种崇高的家国情怀,让他戎马一生,战斗一生,终于让黑暗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站起来了,充分体现了毛主席他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伟大领袖!</p><p class="ql-block"> 三、回顾毛主席这两首诗不仅是他老人家思乡怀乡的佳作,也是一首充满着家国情怀,历史回顾,人民赞歌的壮丽诗篇,更是一曲他老人家心系故土,情满华夏的高亢凯歌。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光辉形象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历史记忆中。我们永远怀念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p><p class="ql-block"> 仰望历史的天空,家国情怀熠熠生辉,世代相传,伟人毛主席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令人敬仰的家国情怀长存,伟大崇高的革命思想永驻。</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一起祝愿:毛主席的家乡芙蓉国,阳光灿烂,永沐朝晖;</p><p class="ql-block"> 祝愿: 我们的华夏大中华阳光普照,国泰民安!</p><p class="ql-block"> 祝愿在座的各位:快快乐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潇洒渡百年!!!</p> <p class="ql-block">法局长点评:</p> <p class="ql-block"> 通过王明珠老师的讲解,这一课让我们不仅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家国主义教育,而且王明珠老师从容大气的台风,标准流利的语言表达,使得我们赏心悦目,身心愉悦!</p><p class="ql-block"> 为王明珠老师生动、激情的精彩授课点赞叫好!</p> <p class="ql-block">陈老师点评:</p> <p class="ql-block"> 听完王明珠老师的《毛主席诗词里的家国情怀》一课,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全新的感受!王明珠老师以毛主席诗词的讲解为专长,她曾多次为老年大学授课,大都以毛主席诗词的讲解为主题,但每次的讲解都不是简单的重复,不落俗套,而是常讲常新,每次都有不同的新意,受到广大学员的一致好评和认可!</p> <p class="ql-block"> 这节课虽然结束了,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做一小诗,以表对主席的敬仰!</p><p class="ql-block">《难忘主席》</p><p class="ql-block">您把家书折成火种,</p><p class="ql-block">让思念在淬火中锤炼。</p><p class="ql-block">您将山河铸成信仰,</p><p class="ql-block">叫每一寸土地都刻上"人民"二字。</p><p class="ql-block">无论岁月变迁,</p><p class="ql-block">我们依然能听见</p><p class="ql-block">那声"人民万岁",</p><p class="ql-block">在中华民族历史记忆中回响!</p><p class="ql-block">回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