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b></p><p class="ql-block"><b>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唐. 柳宗元《江雪》</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赏析: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柳柳州。河东郡(今山西运城)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诗人。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793年中进士。一生留作品600余篇。著有《河东先生集》。《江雪》是其代表作之一。其诗风独特、意境清幽、情感深沉。以简洁而冷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孤寂、清冷的画面,表现出诗人在困境中坚守自我的顽强精神。该诗对宋代欧阳修、苏轼等文学家的创作有重要启示。其思想对后世哲学、文学,对中国文坛均有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b></p><p class="ql-block"><b>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唐. 李贺《竹》</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赏析:李贺(约公元790年—817年),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唐代著名诗人。才华横溢。其诗作多以神话传说、鬼怪灵异为题材,风格独特,想象奇特,语言瑰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后人称为“诗鬼”。此诗通过对竹子的奇特细腻地描写,将竹的形象与春景、露华、苔色等结合,展现出竹的生机和韵味,丰富了竹意象的内涵,为后世借竹抒情、言志提供了新的范例。他的精巧构思和瑰丽语言所营造的意境。对后世李商隐、温庭筠等诗人的创作有一定影响,在唐代诗坛独树一帜。他的敏锐感知和独特表达,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库,对唐代审美观念和文化氛围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b></p><p class="ql-block"><b>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唐. 杜牧《清明》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赏析: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诗人、散文家。出身官宦世家,才华横溢。其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此诗通俗易懂、意境深远。生动的笔触描绘出清明时节的凄迷景象,以及行人的愁苦心情,极具感染力,是描写清明时节的经典之作,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起到重要作用。此诗后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戏曲等,不断丰富着其艺术内涵和具象形式,诗中的“杏花村”,“酒家”和牧童,甚至都成为一个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符号,广为流传,引发考证和相关旅游业发展。</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