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脸谱

空心木头

<font color="#ed2308">昵称:空心木头</font><div><font color="#ed2308">美篇号:22900783</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文字:文化杂谈</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图片:手机拍摄</font></div> 随着时代发展,剪纸艺术在传承非遗文化的基础上,如何把戏曲艺术融入剪纸创作中?不少剪纸艺术家大胆创新、反复锤炼、精心创作,因此而出现了剪纸新的内涵,也就是久负盛名的“剪纸脸谱”,由此而让剪纸有了令人叹服的新的创作题材,在新世纪的春天,勃勃生机,成为风格独具的剪纸艺术奇葩。 中国戏曲脸谱是具有固定谱式的角色化妆艺术,主要用于“净”行。演员用各种色彩在面部勾画成一定的图案。借以显示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其他特点。<div>  所谓“花纹分善恶,五彩辨忠奸”,观众一看脸谱即知其为何角色。戏曲脸谱是从中国古老的戏剧脸谱基础上历经二百多年的演化完善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div> 同中国戏曲一道被誉为“国粹”,剪纸则是一种传承久远、流行广泛的民间装饰艺术,是利用纸张和剪刀刻成的各种形象或图案。<div>  在过去,剪纸开幅很小,图案简约,主要用于美化生活环境或作纸样,如窗花、棚花、挂钱、灯彩以及鞋云子、枕头顶等。</div><div> 现代剪纸在开幅、剪刻技巧、表现题材、应用范围乃至艺术品位上都较过去有了巨大的发展和变化。已经成为独具特色的艺术和工艺品类。它的根始终深植于民间的沃土之中,是具有深厚群众文化底蕴的民间艺术,因此堪称“民粹”。</div> 由于人们特别喜爱戏曲脸谱的缘故,街市上早就有了很多表观脸谱的工艺制品,其中也不乏脸谱剪纸。然而,剪纸艺术家不断研究和创作的脸谱剪纸作品。却有其与众不同之处。<br> 首先,它不是原封不动地描摹戏曲脸谱,而是在遵循谱式的原则下,发挥剪纸艺术特点,进行再创作。比如在处理髯口(胡须)和盔头上的绒球时.就运用了剪纸图案造型,既克服了呆板的写实感,又增添了画面的艺术情趣。<div>  又如在服饰及陪衬物的处理上也力求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金钱豹铠甲上的金钱、燧人氏胸前的火光、牛阜服饰上的牛头等等,都设计得别具匠心,恰与京剧脸谱“以貌取神,离形得似”的艺术手法不谋而合。</div><div> 再如包拯脑门上的“月牙”、姜维额头上的“太极图”、王彦章脸上的“蛤蟆”等,在揭示人物精神气质方面都有标新立异之妙。<br></div> 其次。它并不囿于民间剪纸传统手法的窠臼,而是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将各种新的艺术理念和表观手法融入剪纸艺术之中,增强了剪纸艺术的表观能力,丰富了剪纸的艺术语言,也适应了观代人的审美需求。<div>  在这些脸谱剪纸中广泛地运用了绘画技巧,用线条构成黑白灰调子,增强了层次感、空间感,突出了主题;巧妙运用了构成艺术的形式法则。</div><div> 在整体构图中讲究对称与平衡,在图案组合上讲究重复和群化;在点、线、面的处理上讲究节奏韵律、对比变化、谐调统一。从而加强了作品的形式美,更加赏心悦目。</div> 总之,剪纸艺术家们创作这些脸谱剪纸,并非早纯地用剪纸来再现戏曲艺术中的脸谱,也不只是把脸谱用来体观剪纸技巧,而是匠心独运,使两种艺术形式珠联璧合,相得益彰。<br>  剪纸脸谱的风格是古朴工细、浑厚博大、细而不腻、刚中有柔;于稚拙中见华丽,于朴实中见情趣,是剪纸艺术在不断创新中又一次成功的跨越。<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