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笑春风——2025年林芝行1(川西篇)

雪洁(怀丽)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22日,晴空万里。我们乘坐川航3U8906航班从福州飞往成都双流机场,开启2025年的林芝桃花行。这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计划中是和北京的小妹妹一起出游,但因故她无法同行。没有伴儿,我也就放弃了今年去林芝看桃花的念头。等来年吧!因为身体原因,近几年女儿不放心我一个人出游。但女儿不忍见我失落,也不想让我一年等一年,于是主动提出她陪我走一趟。幸福来得太突然!我马上安排行程,联系旅行社,私人订制包车出行~一切都顺利,今天终于出发啦!</p> <p class="ql-block">航班准点起飞~</p> <p class="ql-block">福州长乐机场飞机起飞和降落都要经过这片海域~</p> <p class="ql-block">川航的服务很体贴哦!饭后空乘人员专门逐个给每个乘客发送一个红糖小馒头——餐后甜点~</p> <p class="ql-block">到达成都双流机场上空,一片黄灿灿的油菜花映入眼帘~</p> <p class="ql-block">成都的天气常常都是这样阴沉沉、灰蒙蒙的,倒是机场跑道外一大片的油菜花给这座城市增添了些许生气~</p> <p class="ql-block">到达的当天晚上,在成都工作的亲戚小字辈请我们在《大妙火锅·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郊记忆店)》吃饭。这家店的特色是每晚席间都有定时的文艺表演,如京剧、川剧变脸等,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又能充分欣赏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和孩子们一起合影~</p> <p class="ql-block">正吃着,忽然听见楼下大堂里歌声响起,原来是集体大合唱歌曲《成都》!一个城市的朝气、团结和人民生活的和谐、安逸尽显其中~</p>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23日八点,我们正式开启林芝桃花行的行程。今天成都——泸定桥——康定——塔公镇,420公里,约7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先到了天全服务区,这里是自驾318国道的出发点,也是九十年前,1935年11月至1936年2月,父亲长征在此休整了三个月的地方。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源于前辈的艰苦奋斗和流血牺牲,如今所有走在这条路上的人们,可曾想过当年那些为我们的今天而忍饥挨饿褴褛破衣的红军战士们是怎样用脚步丈量出了眼前的条条大道!先辈们,盛世中国,如您所愿!</p> <p class="ql-block">天全服务区内的文创户外用品商店~</p> <p class="ql-block">餐厅的墙上画着完整的国道318线,起点上海,终点樟木。这里只拍了成都起点的一小段~</p> <p class="ql-block">这是完整的川藏南、北线全图。我们走了川藏南线的318和北线的317部分路段~</p> <p class="ql-block">自驾大本营~</p> <p class="ql-block">本次出游的团队,我和女儿及她大学闺蜜~</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座驾~</p> <p class="ql-block">二郎山隧道位于川藏南线上,雅安天全县境内,它穿越了二郎山这座高达3500米左右的山脉,使得车辆能够安全、快速地通过这一地区。山势险峻的二郎山隧道,别名“新二郎山隧道”,是中国四川省境内连接雅安市与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过山通道,是雅安—康定高速公路(属于雅安—叶城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4218)全线控制性工程,建成时为四川省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有“川藏第一隧”之称。二郎山隧道于2012年8月开工建设,于2017年9月26日双线贯通;于2017年12月31日建成通车。二郎山隧道东起二郎山互通,西至泸定互通;隧道左线全长13459米,右线全长13406米;道路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80千米/时。</p> <p class="ql-block">二郎山隧道,是中国唯一一个悬挂五星红旗和中国共产党党旗的隧道。这条隧道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与甘孜州泸定县的交界处,是川藏线上从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的第一座高山,有着“千里川藏线天堑二郎山”之称。二郎山隧道不仅是一条交通要道,更是一段充满了血与泪的历史。在建造过程中,24小时重兵把守,平均每修一公里就有7名战士牺牲,这样的牺牲让人听来潸然泪下。二郎山隧道穿越了8条大断层,其建造过程中的艰难险阻可想而知,是中国最悲壮的隧道之一。</p> <p class="ql-block">我们先往泸定,去看看那里的泸定桥。</p> <p class="ql-block">在泸定桥边看到一处正在建设中的大桥,不知道是什么桥,看起来像是高速路的建设~</p> <p class="ql-block">静静流淌的大渡河‌~该河以水流湍急、地势险峻著称,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重要水系。大渡河(原名“沫水”)是泸定桥横跨的河流,其峡谷段被称为“天险”,因水流湍急、两岸陡峭而闻名。泸定桥作为连接两岸的铁索桥,自清代起便是该区域的交通要道。泸定桥又名“大渡桥”,始建于1705年,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纳入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p> <p class="ql-block">三年前,我们曾来过川西,但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来看望这座英雄的桥。这次制定路线,专门走泸定,就为重温那段光辉岁月,缅怀红军的历史壮举。</p> <p class="ql-block">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重要战斗。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长征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1师第1团一部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后,蒋介石急调川军2个旅增援泸定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迅速渡过大渡河,挫败国民党军前后夹击红军的企图,决定红1军团第1师及干部团由安顺场继续渡河,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两路夹河而进,火速夺占泸定桥。29日16时,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在全团火力掩护下冒着川军的密集火力,攀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川军突然施放火障,突击队勇敢地穿过火墙,迅速歼灭守桥之敌,并掩护后续部队占领了泸定城。川军一部被歼,其余向天全溃逃。与此同时,红1师和干部团击溃川军的阻击,胜利到达泸定城,策应了红4团的夺桥战斗。接着,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p> <p class="ql-block">现在走在搭上了木板的泸定桥上,摇摇晃晃的摆动使大多游人都走不稳、站不牢。可以想象当年那22位飞夺泸定桥的勇士们在没有桥板的光溜溜的铁索上是怎样边防御边匍匐前进的。为民族解放的信念使得这群冒死一搏的造反者日后成为了共和国的脊梁!这时的耳边仿佛响起了那首壮美的诗词《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p> <p class="ql-block">来这里的游客不需要付门票,只要每人缴纳5元钱的保险费,就可以通过。估计是在桥上来回行走,以免落水,带给你一份保障。</p> <p class="ql-block">离开泸定县,我们前往康定县。到这里是因为我们今天的目的地需要经过此地。这是因为一首情歌而闻名的县城,《康定情歌》的背景故事包含民歌起源与电影改编的双重叙事,核心为四川康定地区的民歌演变及解放军与藏族女孩的跨时代爱情传说。眼前就是康定县的“情歌广场”。据我们的师傅说,往日他经过这里时,广场上会有《康定情歌》的歌声,但今天我们却没有听到“溜溜调”。</p><p class="ql-block">跑马溜溜的山上,</p><p class="ql-block">一朵溜溜的云哟</p><p class="ql-block">端端溜溜的照在</p><p class="ql-block">康定溜溜的城哟</p><p class="ql-block">月亮弯弯</p><p class="ql-block">康定溜溜的城哟……</p> <p class="ql-block">邮局也因情歌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只要走在国道318上,这样的路牌标识随时可见~</p> <p class="ql-block">我们继续前行,三月底的川西还是随处可见冰雪覆盖,远处的雪山,近处的路边,都是白色一片~车到半山腰,前面封路了。说是山顶道路结冰,防止车辆打滑,封路不能走了。无奈,我们原路返回改走另一条路。这条路上大车无数,双向两车道,也是上山下山弯弯曲曲的,完全跑不起来。只能跟在大车后面,瞅准机会超车前行~</p> <p class="ql-block">今天有420公里的路程,好在川西的日落比福建晚了一个多小时。晚上七点多了,天还亮着。我们准备翻过青绕神山。青绕神山的主峰海拔为5305米‌,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塔公乡内,是当地著名的神山之一。落日余晖洒在雪山上,再现“日照金山”的美丽~</p> <p class="ql-block">今晚入住塔公镇“雪山之恋酒店”~有氧供应酒店,海拔3730米。</p> <p class="ql-block">酒店的餐厅一面墙上挂着一幅川西游览图~</p> <p class="ql-block">3月24日,今天的行程是:塔公草原——墨石公园(后经道孚)——色达,322公里,约6小时。</p> <p class="ql-block">塔公草原就在我们昨晚入住的“雪山之恋酒店”的对面。早餐后我们走到马路对面的塔公草原,这是继2022年之后,第二次来塔公草原了。阳春三月,草原上还是荒芜一片,就在门口打卡一张照片吧!</p> <p class="ql-block">同行的丫头因为惧怕高原上的紫外线而把自己包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p> <p class="ql-block">塔公草原上牧民用来营业的马匹,马鞍的配置相当漂亮!</p> <p class="ql-block">塔公草原门口一排白塔~</p><p class="ql-block">白塔(藏语称“布旦”)象征佛教的智慧与觉悟,塔体结构对应“三世”理念:塔底(过去)、塔身(现在)、塔顶(未来),代表超越轮回的极乐境界。</p><p class="ql-block">白塔被视为佛法的具象化,代表护国佑民的力量。信徒通过转塔(顺时针绕行)积累功德,祈求平安、丰收与吉祥。</p><p class="ql-block">塔内常供奉经卷、舍利子等圣物,成为朝圣和净化心灵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白塔是藏区建筑艺术的典范,融合尼泊尔覆钵式风格与本土特色,如昌都镇白塔、大昭寺尊胜塔等,兼具纪念性和艺术性。</p><p class="ql-block">其装饰工艺(雕刻、金箔等)和建筑材料(石、木、土)体现藏族传统技艺的精髓。</p><p class="ql-block">‌藏民将白塔视为生命无常的警示与解脱指引,寄托对幸福、健康的期盼,并在婚丧仪式中赋予其特殊意义(如婚房建小塔祈求美满)。</p><p class="ql-block">转塔行为不仅是宗教实践,更蕴含对自然、先人的敬畏与缅怀。</p> <p class="ql-block">白塔超越民族和地域界限,成为藏汉等文化交流的见证(如强巴林白塔),促进社区互助与凝聚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塔公草原上看到的雪山是‌雅拉雪山‌,也被称为雅拉神山。这座雪山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处道孚、康定、丹巴三县交界处,是大雪山的主峰之一,海拔高达5820米。‌雅拉雪山的西北面与塔公草原相连,形成雪山与草原交相辉映的壮美景观。从塔公草原眺望,雅拉雪山呈莲花宝座形状,终年积雪覆盖,云雾缭绕,宛如人间仙境。</p><p class="ql-block">雅拉雪山在藏族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被称为“第二香巴拉”和“东方白牦牛”,是《格萨尔王传》中记载的四大神山之一。当地藏民将其视为圣山,常在此进行朝拜活动。</p> <p class="ql-block">一走上公路就被白雪围绕~</p> <p class="ql-block">从塔公草原出发,18公里后就到达了墨石公园。公园对老人免门票~门票60元。</p> <p class="ql-block">这两个年轻人全票哦!</p> <p class="ql-block">也是第二次来墨石公园了,感觉不错,可以来看第二次~</p> <p class="ql-block">墨石公园景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八美镇中古村与卡玛村交界处。核心景区范围4.7平方千米,处于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内,是四川省旅游西环线、甘孜州环贡嘎山两小时旅游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和康北民俗文化旅游线的起点。墨石公园景区由于地形独特、构造复杂被相关专家学者称为“地质学上的百慕大”。</p> <p class="ql-block">墨石公园景区的主体是糜棱岩,因康定道孚炉霍一带是属于鲜水河断裂带,断裂带中的岩石受到挤压、剪切、发生破碎糜化后形成了石林的主体糜棱岩。墨石公园景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干季雨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降雨集中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无霜期短等特征。墨石公园景区拥有沙棘、虫草、贝母、大黄、三颗针等植物资源和喜马拉雅旱獭、盘羊、细嘴松鸡、藏马鸡、岩羊等高原野生动物。</p> <p class="ql-block">喝一口墨石神泉~</p> <p class="ql-block">也来一口神泉~</p> <p class="ql-block">2016年11月,八美土石林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景区。2017年7月,土石林景区更名为墨石公园并正式开门营业。</p> <p class="ql-block">想飞吗?</p> <p class="ql-block">2021年,墨石公园景区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收入1100余万元人民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离开墨石公园,在路边看到了一群秃鹫,正在分食一头死去的牦牛~</p><p class="ql-block">秃鹫,又名狗头鹫、夭勒、狗头雕等,是鹰科秃鹫属鸟类。秃鹫为大型猛禽,体长108~120厘米,成年雄性秃鹫体重为5750~8500克,雌性秃鹫6000~9200克,翼展约有2米长,最大翼展可达3米以上。因其头颈后有部分裸秃,故名秃鹫。</p><p class="ql-block">秃鹫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甘肃等地。以大型动物的尸体和其他腐烂动物为食。秃鹫的繁殖期在每年3~5月,每窝产卵一枚,雌雄鸟轮流孵化,孵化期52~55天,雏鸟晚成,90~150天后才能飞翔。秃鹫通常具有较长的寿命,在野外至少活到20年,被圈养的秃鹫最长寿命可达40年。</p><p class="ql-block">由于人为猎杀、农药投放等问题,世界范围内秃鹫的种群数量明显在减少,在欧洲不少地方,秃鹫已经消失。2018年,秃鹫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收录,列为近危(NT)。</p> <p class="ql-block">原来看到的秃鹫都是高高地盘旋在天空上的,第一次近距离地观看秃鹫食腐肉。2021年,秃鹫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秃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分解者角色,有助于清除动物尸体,维持生态平衡。我国的西藏地区的“天葬”会将人的尸体放置野外,由秃鹫啄食,这种丧葬方式与当地的文化息息相关。</p> <p class="ql-block">路边的龙灯牧场~</p> <p class="ql-block">牧场还是只见白雪不见草~看来春天还没有来到这里。</p> <p class="ql-block">龙灯牧场旁的白塔。川藏地区随处都可见到大小不一的白塔,它的象征意义主要体现在宗教、文化和精神层面,是藏传佛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我们又在路上看到了另一种野生动物——马猴。</p> <p class="ql-block">炉霍段红军渡口的历史背景与发展情况‌主要体现在红军长征期间在炉霍县的休整和活动。1936年2月至7月,红四方面军在炉霍县进行了长达半年的休整,期间进行了多项重要活动和建设。</p><p class="ql-block">红军总部驻扎在炉霍寿灵寺,总医院设在雅德乡在固里。红军还设立了多个工厂和机构,包括铁工厂、木工厂、炸弹厂、修械厂、织工厂和被服厂等‌‌。</p><p class="ql-block">1936年4月,红军在炉霍召开了为期一个星期的高层会议,即“炉霍会议”。会议主要内容包括传达中央将二、六军团和一方面军的九团合编为二方面军的电令,决定四方面军与二、六军团会师甘孜,共同北上。</p> <p class="ql-block">在我们走的这一路,始终都能看到这样的牦牛,豪横地走在马路中间,大有一种“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打此过,留下买路钱!”的气势。见到它们,你不得不让,否则真得留下买路钱了哦!牛,那是真牛!</p> <p class="ql-block">川西的藏民居大都是用全木头或石头加木头的材料建成,房屋一般都是两层,下小上大。下面用来储物,上面是起居用。藏族建筑特色明显,颜色鲜艳,房屋整体较新。</p> <p class="ql-block">因为我们要去色达,所以今天离开国道318,往北走国道317。</p> <p class="ql-block">进入色达段,路边山上有一庞大的金光闪闪的寺庙——金俄寺。</p> <p class="ql-block">进入色达县~</p> <p class="ql-block">入住色达“贡嘎大酒店”~有氧供应酒店,今天这里海拔较高,3850米。在这里,丫头突发高反,小氧气罐不能解决问题了,直接去了县医院,挂急诊。县医院的服务实在不敢恭维!先是医院大门进不去,等;再是值班医生在吃饭,等;然后医生来了,让去挂号;挂号回来再开单,去药房取吸氧鼻管;到药房值班的又不在,去厕所了,再等;等来了人,又打发再去交鼻管和氧气费用。病人缺氧快没气了,丫头手脚冰凉,又想吐,又想上厕所。厕所还在二楼!本来就缺氧了,怎么爬二楼去上厕所?但医生不管,他那里按部就班,不慌不忙。我和值班医生说:你不能给病人把氧气先输上吗?剩下交钱的事我们人在这里,还会跑了不成吗?急诊就要有急诊的流程,你这哪是急诊啊?就是个普通的门诊!完全没有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丫头的闺蜜来回折腾,跑来跑去,十几二十分钟过去了,总算用上了氧。还是坐着吸氧,稍微缓解一点儿后,一小时的氧气没用完,用了二十分钟我们就赶紧回酒店让丫头躺着去了。真希望县医院能特事特办,多为病人着想,改善医疗服务态度和急诊流程!</p><p class="ql-block">丫头一夜间断用氧到天亮~</p> <p class="ql-block">由于色达五明佛学院说临时封了,不让进。我们临时去“东嘎寺”参观。东嘎寺建于十六世纪初,有500多年的历史,是黄教扎什伦布寺的分寺,位于上亚东乡西边山坡处,距县城13公里,以东嘎山命名,是一座格鲁派寺庙。寺内存有清末文物晒佛唐卡。寺内的壁画雕刻艺术具有独特的观赏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也是因为佛学院上午关闭进不去,我们的时间充裕,参观了东嘎寺后,我们又到了一座山边,这里是土拨鼠的地盘,时近中午,天气较早晨暖和了许多,土拨鼠应该出来觅食了。看看我们今天的运气如何,能不能看到这些可爱的小生灵。很幸运,我们看到了它们!</p> <p class="ql-block">土拨鼠就是大名鼎鼎的旱獭。旱獭属是松鼠科下的一属,俗称土拨鼠。旱獭是大型啮齿类动物,体长超过400毫米,体重通常在3~7千克之间。头部短而宽,耳朵较小,上、下颚各有两颗门齿突出,尾巴末端略扁。毛发长而浓密,多为黄褐色。</p><p class="ql-block">旱獭主要分布于北美洲部分地区,也栖息于北半球的包括平原草原、山地草原、高原和高寒草甸等地区。旱獭是草食性穴居动物,主要以草和植物为食,喜欢在岩石斜坡下挖掘洞穴,且各洞穴相通。旱獭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以家族为单位生活,并通过声音和姿势进行沟通。</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土拨鼠不怕人,可以长时间一个姿势和你对峙。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土拨鼠都是这样和人亲近的~</p> <p class="ql-block">在土拨鼠生活的山坡上居然也摆放着四个转经筒!我们正喂着土拨鼠,就看见一位磕长头的信徒,沿着山坡三步一磕地向前走去~由于尊重当地习俗的原因,我们没有拍摄。</p> <p class="ql-block">看看土拨鼠和我们的动作交流~你喂它,它知道用前爪接着,然后自食其果。</p> <p class="ql-block">标杆姿势~</p> <p class="ql-block">不要以为这也是土拨鼠哦!它是我们这一路看到的又一类小动物——草鼠。它很小,如果不是把它放大了,估计它的颜色加上它的体型,我们会注意不到或者根本看不到它。是我们的师傅眼尖,常年在这条路上行走,养成了他眼快、反应快的职业特点。</p> <p class="ql-block">远眺色达五明佛学院~</p> <p class="ql-block">这应该是一个野营基地~</p> <p class="ql-block">供游人野营的小屋~</p> <p class="ql-block">下午两点半,旅行社通过渠道,联系了当地人开车把我们送进了色达五明佛学院。看来不是所有来佛学院参观的人都能进去的,这次也是让我们长见识了,因为坐车进去的方式超出我们的想象!车子直接把我们送到了佛学院的最高点,然后他马上下山回去了。可见进入佛学院的神秘诡异。倒是我们在这里可以全方位地看佛学院的全貌,一饱眼福!</p> <p class="ql-block">所有红色的大大小小的房子都是来佛学院修学的僧人的僧舍。色达五明佛学院,经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由四川省佛教协会主办。它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洛若镇,平均海拔3900米,属藏传佛教宁玛派。</p><p class="ql-block">学院前身为喇荣寺五明佛学院。1880年,德绛多吉修建一处藏传佛教宁玛派的“日追”(修行处)。上世纪80年代,宁玛派僧人晋美彭措扩建该修行点,创建小规模讲经院和禅修院各一座,时有32名学员,晋美彭措任堪布。1985年5月,形成喇荣学经点。至1993年,学经点学员增加至2千多人,经师54人。1997年,成立喇荣寺五明佛学院。上世纪90年代末,规模逐渐扩大、人员数量急剧增长。</p> <p class="ql-block">2013年,学院所在的洛若乡撤销,设立洛若镇,喇荣寺五明佛学院被纳入撤乡建镇工作整体规划和建设中。通过撤乡建镇、拆违清非、规范管理,打造管理有序、功能完善、适宜学修的环境。</p><p class="ql-block">2017年8月28日,挂牌成立色达五明佛学院院务委员会、喇荣寺管理委员会。色达五明佛学院以教学活动为主,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建设成为正规化、法治化现代宗教。</p> <p class="ql-block">学院的课程设置分显教、密教和共同文化三大部分。显教又设有戒律、因明、俱舍、中观和般若;密教又设有续部经典、各类加行、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大圆满和窍诀等;共同文化课设有声明、医方明、藏文、汉文、计算机、历史等内容。</p> <p class="ql-block">色达五明佛学院的规模、建筑都让人震撼!这里除了游人和住在附近藏民上下山路过外,你听不到修学僧人的声音和几乎见不到他们的身影。这里修学人数的庞大,住宿条件的简陋,气候环境的恶劣,地理位置的偏僻,都让人望而却步。但他们却享受着最高的精神世界。我们只是到这里参观数小时,都不太容易接受这种生活和学习的环境,而他们是要有多么虔诚的信仰、多么坚定的决心、多么自律的约束和多么持之以恒的毅力才能完成自己心中的那份修行!有信仰的人不会孤独,也不惧一切困苦,他们依然快乐,依然满足,依然感恩。</p> <p class="ql-block">感谢他们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份心灵的纯净和一片远离尘嚣的净土!</p> <p class="ql-block">佛学院中的“坛城”,据说绕着它走三圈,就能保佑家人健康平安。</p><p class="ql-block">‌色达坛城‌位于色达佛学院的山顶,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教场所。坛城在梵文中被称为“曼荼罗”,意为法坛与道场,是各类本尊的法界宫殿。在色达佛学院,坛城共有三层,金碧辉煌。</p><p class="ql-block">色达坛城不仅是当地人民转经的场所,还具有深厚的宗教意义。传说在坛城转经一百圈可以治愈疾病。坛城的两层,上层是转经的地方,下层则是转经筒‌‌。在这里,信徒们绕着坛城转经祈福,氛围庄严而神圣‌‌。</p> <p class="ql-block">和周边的红色僧舍相比,这应该是五明佛学院里最为豪华和庞大的建筑了。色达坛城的建筑风格独特,金碧辉煌,尤其在蓝天白云下显得尤为壮观。游客可以在坛城的转经廊和顶楼拍照打卡,感受浓厚的宗教氛围‌‌。参观时需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不要喧哗,未经允许不要拍摄当地藏民的寺庙内景和喇嘛。</p> <p class="ql-block">位于底层的转经筒~</p> <p class="ql-block">两个转塔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出家男子称为“扎巴”,据说这片山头住的都是“扎巴”。</p> <p class="ql-block">在坛城看对面的红房子~那是男生“扎巴”的居所。</p> <p class="ql-block">喇荣寺管理委员会的宣传栏~</p> <p class="ql-block">佛学院里的超市~</p> <p class="ql-block">五明佛学院里住着五千多名在这里修学的僧俗。</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片及往右的僧舍都是“觉姆”的住处。</p> <p class="ql-block">在色达五明佛学院(全称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女性修行者被称为‌“觉姆‌”,(藏语意为“女尊者”)。这一称呼体现了对女性修行者的尊重,尽管严格来说,学员尚未达到“尊者”的修行等级,但藏传佛教中常以抬高称谓表达敬意。 ‌</p><p class="ql-block">学院内男女学员分区域居住,觉姆有独立的生活区,且禁止随意跨越界限。</p><p class="ql-block">部分觉姆会带着孩子一同生活,形成独特的家庭式修行场景。</p> <p class="ql-block">色达县公安局设在佛学院里的警务室~</p> <p class="ql-block">佛学院里有公共汽车,每二十分钟山下山上往来一趟。僧人上山每人车票2元,下山每人1元。其余人员无论上山下山每人车票均为3元。</p> <p class="ql-block">坐佛学院公交车下山时,路边有一个巨大的被罩起来的转经筒,不知为何。</p> <p class="ql-block">下山路上,哪儿哪儿看色达的红房子都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五明佛学院入口处的大门上写着“莫舍己道,勿扰他心”,这是不是也是我们应该遵循的内心?</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行程安排我们应该到甘孜住下,175Km4小时的时间应该是很宽裕的。但由于上午五明佛学院关闭不让进,而使我们临时增加了东嘎寺和找寻土拨鼠的活动。下午参观完佛学院已经是下午五点半了,好在这里偏西,天黑的时间晚,我们这时候才从色达往甘孜走。</p> <p class="ql-block">原定我们到甘孜是要去参观甘孜白塔的,现在没有时间去看了,就看看路边的白塔吧!白塔的存在和意义前面(塔公草原)已阐述了,此处不再赘述~</p> <p class="ql-block">没能看到甘孜白塔,上网去查了查它的介绍。甘孜白塔寺,又称色西底那仓寺或白塔公园,位于四川省甘孜县城南侧,距县城约3公里。它是那仓活佛的家庙,以其标志性的高大白塔而闻名,是甘孜州乃至中国最大的白塔之一。‌‌</p> <p class="ql-block">白塔寺的主体建筑是一座高达37米的大宝塔,其底三层宝座的设计灵感源自北京天坛祈年殿的底座比例。宝座上环绕着512个黄铜转经筒和精美的石制浮雕,展现了藏汉结合的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大宝塔的金顶、日月、伞盖等部分均以黄铜制作,并贴有第98号型纯镏金,显得尊贵非凡。塔内底部四方分别设有四佛殿,殿门上镶有含金量达98%的镏金琉璃瓦饰盖,彰显了其宗教地位。</p><p class="ql-block">‌与大宝塔相映成趣的是其旁的藏经阁,内部按藏式建筑风格装饰,外部则以汉传佛教风格的黄琉璃作装饰,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p><p class="ql-block">白塔寺不仅是宗教场所,也是当地藏民日常祈福的重要地点。藏民们相信,每转动一次转经筒就是一次祈福,因此转白塔三圈成为他们每天早、中、晚的必修课。</p> <p class="ql-block">又遇藏区“马路红绿灯”,限速行驶~</p> <p class="ql-block">这一趟旅行,一路上见到不少野生动物。这不,河里游着两只小鸭子,师傅告诉我们,这是野生黄鸭。上网查了一下,不确定它的大名是不是叫赤麻鸭,因为赤麻鸭个儿大,而我们看到的小黄鸭全身橙黄色,体型较小,成双成对一起生活。</p> <p class="ql-block">这是路边的雪鸡,天气逐渐暖和了,雪鸡纷纷下山来觅食了。它们的警惕性很高,不等你靠近就跑开了。</p> <p class="ql-block">师傅介绍说,现在是允许抓它们的,但很难捕捉到。同行的丫头还一路心心念念地想品尝一下雪鸡的美味呢!</p> <p class="ql-block">又翻过一座山的垭口~乃龙山垭口,海拔4580米。</p> <p class="ql-block">又到了太阳下山的时间了,下午七点半,我们即将到达甘孜。</p> <p class="ql-block">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地里,下车来玩耍一下~</p> <p class="ql-block">尽管冻得嘚嘚瑟瑟的,但仍不减玩耍的兴致。南方“小土豆”难得见到这么大一片雪的天地~</p> <p class="ql-block">晚上八点多,我们到达甘孜,海拔3300米。</p>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26日,我们从甘孜到德格,途径新龙红山和新路海景区,全程207Km,约5小时。</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有不少露营地,这时候来露营也是需要勇气的!</p> <p class="ql-block">新龙红山旅游景区,位于甘孜州新龙县银多乡境内,是国内涉藏地区发现海拔最高、区域最广的丹霞地貌景区,2023年7月21日,四川省甘孜州新龙红山景区正式开园,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是一个才开发并对游客开放还不到两年的小众新景点。</p> <p class="ql-block">由于这个景点小众且不是旅游旺季,我们“包园”专场游览~两个工作人员全程陪同哦!</p> <p class="ql-block">白雪覆盖下的丹霞地貌~</p> <p class="ql-block">这又是一个“千年之吻”的石型,去年我们在青海冷湖的俄博梁看到了一个相同命名的“千年之吻”~</p> <p class="ql-block">大自然的天然色彩,黑白蓝红~</p> <p class="ql-block">仰望~</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甘孜也是一块红色的土地,1936年3月中旬,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占领西康省东北部重镇甘孜。3月下旬,红二、红六军团到达盘县、亦资孔地区,接到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张国焘的电报,命令他们北渡金沙江同位于甘孜地区的红四方面军会师。</p><p class="ql-block">7月2日,红二、红六军团全部集结于甘孜地区,两支兄弟部队的会师胜利实现了。中共中央得知他们的情况后,指令红二、红六军团合编为红二方面军(红三十二军编入),由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萧克任副总指挥,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红二方面军的建立,使红二、红六军团又得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直接领导。在朱德、刘伯承、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力争下,红二、红四方面军决定共同北上,同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会合。</p><p class="ql-block">红二与红四方面军的甘孜会师,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增强了反对张国焘错误路线的力量,对维护全党全军的团结,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起了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这两天走色达,我们已经在国道317线上跑了几天了~</p> <p class="ql-block">雀儿山简介。雀儿山位于甘孜和德格之间,藏名为“措拉”,意为“大鸟羽翼”。主峰海拔6168米,山区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峰有数十座之多,是川藏交通的要塞。雀儿山山势挺拔,巍峨雄伟,故有“爬上雀儿山,鞭子打着天”之说。</p> <p class="ql-block">国道317线,被称作“信仰之路”~</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达新路海景区,也称“玉龙拉措景区”。新路海位于德格县境内的雀儿山下,川藏公路侧,距甘孜县城98公里,距德格县城100公里,海拔4040米。湖平均深度10米,最深处15米,是甘孜州著名的冰蚀湖。水源由雀儿山冰川和积雪消融供给,湖尾流出的溪流为措曲河源头之一。</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景区门口乘坐景区电瓶车打这里下车,步行往前走几百米,包括上一段坡路,才能到达湖边。</p> <p class="ql-block">这几百米的路程走得有点儿艰难,因为这里海拔4040米,慢慢走~路上可以看到牦牛的骨头,这些都是病死的牦牛~</p> <p class="ql-block">还有牦牛的皮毛~</p> <p class="ql-block">新路海藏语名为“玉龙拉措”,玉是心,龙是倾,拉措是神湖。相传藏族著名史诗《格萨尔王传》中的英雄格萨尔爱妃珠牡来到湖边,被秀丽的湖光山色和幽静的环境所吸引,徘徊湖边流连忘返,她那颗眷念美丽河山的心犹沉海底。后人为了纪念珠牡,取名为玉龙拉措。由于这里高海拔,天气还没有转暖,我们没能看到碧蓝的湖水和雪山倒影,只看到眼前一片冰湖~这也是另一种风景吧!</p> <p class="ql-block">就是一片冰面,也不错过到此一游的兴致,来一张留念~</p> <p class="ql-block">手拿氧气罐,整个儿一个道具!两个年轻人一路上陆陆续续地还时不时吸氧,本老太愣是一口氧气也没吸!给自己点赞!</p> <p class="ql-block">也在这里搭个玛尼堆,虽然是个小小的玛尼堆,但也是我心底最诚挚的祝愿。祈盼国泰民安,祈盼家人平安!</p> <p class="ql-block">在四川境内基本没有高速公路,国道318也好,317也好,都是双向对开两车道或四车道,在隧道里就是两车道了。在别地儿走高速多了,还多少有点儿不适应。</p> <p class="ql-block">雀儿山隧道,是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境内公路通道,位于雀儿山山岭下,是中国“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工程。</p><p class="ql-block">雀儿山隧道于2010年11月30日动工兴建;于2016年11月10日全线贯通,2017年9月26日通车运营。</p><p class="ql-block">雀儿山隧道东起商王驿站路、下穿雀儿山山岭,东至德兴路;隧道线路长度为12.997千米,主洞全长7079米;路面为双向二车道,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40千米/小时,项目总投资11.2亿元人民币。</p><p class="ql-block">照片左侧的方洞是雀儿山隧道的备用隧道。</p> <p class="ql-block">雀儿山隧道旁的筑路雕像~</p> <p class="ql-block">到达德格县,这是我们这次行程的最后一个四川的县城。晚上入住“雀儿山宾馆”,海拔3250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