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大地的探索日志:我的陕西之行(下)

小雨点

<p class="ql-block">  六百年岁月长河悠悠淌过,西安古城墙宛如一座不朽的巍峨丰碑,静静扎根于这片古老大地,默默伫立,冷眼旁观朝代更迭,见证岁月的沧桑巨变,每一道裂痕、每一块砖石,都藏着历史的低语。长达13.74公里的城墙蜿蜒盘绕,在中国现存的古代城垣里规模最为宏大,保存也最为完整,它不只是砖石堆砌的建筑,更是历史底蕴与文化价值的深厚载体,稳稳托起华夏文明的一段灿烂记忆。遥想往昔,这里曾是抵御外敌的坚固防线,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卓越范本,一砖一瓦都凝聚着古人非凡的智慧、坚韧的意志,彰显着先辈们保家卫国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  城墙呈规整的封闭长方形,以夯实黄土为骨,外覆青色城砖,历经风雨侵蚀,依旧坚实厚重,古朴雄浑之美扑面而来。现存的四座主城门——永宁门、长乐门、安定门、安远门,历经无数次风雨洗礼,至今仍庄严肃穆,它们的名字从岁月深处走来,带着古人对生活、对城市最朴素的美好祈愿,福泽绵延直至今日;除这四座主城门,后来开辟的14座城门,也如灵动音符,为古城墙这首恢弘史诗增添别样韵律,诉说着不同时代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踏上城墙,仿佛翻开了一本尘封已久的历史巨著。每一块砖石都饱经岁月打磨,或光滑,或斑驳,无声诉说着曾经的繁华与沧桑;每一座城门,曾迎来送往无数旅人商队,见证过太平盛世的熙攘,也经历过战乱年代的动荡。沿着城墙漫步,历史的记忆扑面而来,让人沉醉在这跨越时空的历史长河中,感受着这座古老城墙独有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漫步城墙之上,角楼、敌楼等防御设施错落分布,虽已卸下御敌的重任,可斑驳的墙体、沧桑的轮廓,依旧能让人瞬间穿越时空,置身于往昔金戈铁马、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彼时,城墙上旗帜烈烈作响,将士们严阵以待,喊杀声震彻云霄,这般惊心动魄的场景,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西安古城墙,是活着的历史,是刻进华夏儿女血脉里的文化图腾,任时光流转,魅力永不褪色。</p> <p class="ql-block">  西安,这座承载千年历史的古都,一砖一瓦皆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而大雁塔无疑是其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是西安的标志性古建筑,更是一部生动的史书,每一寸砖石都浸透了岁月的痕迹,每一道纹理都铭刻着历史的沧桑。大雁塔坐落在大慈恩寺内,它见证了古都西安的千年变迁。这座古老的佛塔,承载着无数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底蕴。当你站在塔下,仿佛能听到千年前的钟声回荡,感受那穿越时空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  大雁塔与“玄奘IP”紧密相连,公元652年,唐代高僧玄奘为保存从印度带回的657部珍贵佛经,亲自监修了这座宏伟的建筑。塔内楼梯至今仍保留着唐代砖石,当你轻轻触摸这些历经千年的砖石,仿佛能感受到玄奘法师当年的坚定与执着,与千年前的高僧产生跨越时空的心灵共鸣。</p> <p class="ql-block">  千年时光流转,大雁塔如今向西倾斜1.04米,倾斜程度甚至超过了意大利比萨斜塔 ,却依旧稳稳屹立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它淋漓尽致地展示出古代工匠卓越非凡的建筑技艺,也让人们对古人的智慧愈发赞叹与敬佩。在岁月的长河中,大雁塔早已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它是西安的灵魂所在,是历史与文化的不朽象征。</p> <p class="ql-block">  拾级而上,登上大雁塔,亲手触碰被岁月精心雕琢的古老砖石,丝丝凉意从指尖传来,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待登至塔顶,凭栏而立,极目远眺,西安古城的风光尽收眼底,城郭楼宇错落有致,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回溯历史,大雁塔宛如一位坚毅的守望者,静静见证着丝绸之路的商贾往来、驼铃阵阵,目睹了东西方文化跨越千山万水在此碰撞交融,绘就出一幅繁华的交流图景。</p> <p class="ql-block">  当夜幕降临,璀璨灯光瞬间点亮,笼罩着古老的大雁塔。暖黄的光线柔和地洒在塔身的每一寸砖石上,让雁塔仿若从沉睡的历史中苏醒,更显庄严肃穆,又透着几分神秘气息。恍惚间,玄奘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雁塔之下的文人雅集、千年岁月里的风云变幻,皆在眼前一一浮现。人们就这样不自觉地沉醉于这份跨越千年的浪漫之中,深深着迷。此时此刻,大雁塔在灯光的精心映衬下,每一重飞檐、每一道斗拱都被勾勒得格外清晰,雄浑壮丽,辉煌夺目,散发着震撼人心的历史美感 ,令人久久凝视,不愿移目。</p> <p class="ql-block">  大唐不夜城,西安文旅版图上一颗耀眼明珠,落座于雁塔区大雁塔脚下,是全国独一无二、以盛唐文化为底蕴精心打造的大型仿唐建筑群。其北起大雁塔南广场,南至唐城墙遗址,东西宽500米,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这里有贞观、开元等主题广场,以及万国来朝等主题雕塑,还有陕西大剧院等文化场馆。街区内美食众多,购物体验丰富。夜晚灯光秀如梦如幻,各类演出精彩纷呈,是西安的地标性景区和文化名片。</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便是大唐不夜城的高光时刻。如梦如幻的灯光秀将整个街区装点成一片光影交织的梦幻世界,震撼人心。街头艺人的精彩表演、舞台上的大型歌舞秀等各类演出接连上演,让人沉浸其中,大呼过瘾。如今,大唐不夜城早已成为西安当之无愧的地标性景区和文化名片,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前来感受盛世风华。</p> <p class="ql-block">  光影交织,如梦如幻,生动演绎着这座城市跨越千年的历史变迁,每一帧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与此同时,舞台上,舞者们衣袂飘飘,用灵动的舞姿完美复刻了千年前的大唐风华,举手投足间,尽显盛世的雍容气度,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领略唐代文化的独特魅力。漫步街头巷尾,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传统手工艺人们在摊位前专注创作,向世人展示着剪纸、皮影、糖画等传统技艺。他们手中的剪刀、刻刀、画笔犹如拥有魔力,赋予古老艺术全新的生命力。游客们被深深吸引,纷纷驻足,沉浸在这些精美绝伦的手工艺品中,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音乐喷泉带来的震撼瞬间直击心灵。灯光倾洒而下,与古老的大雁塔深情相拥,暖黄的光温柔地抚过大雁塔饱经岁月的轮廓,像是在诉说往昔辉煌,又似崇敬的目光,凝望这座历史丰碑,令历史与现代于此刻奇妙交融。目光转向音乐喷泉,其由百米瀑布水池、八级跌水池以及前端音乐水池精妙布局构成,各区域独立演绎时,百米瀑布水池如银河倒挂,气势磅礴,八级跌水池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前端音乐水池灵动多变,各自展现独特韵味;而当它们协同进行整体表演,磅礴气势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水柱随音乐节奏或激昂或舒缓,高低起伏、水花飞溅,共同奏响一曲震撼人心的视听交响乐。</p> <p class="ql-block">  大家都听过“桂林山水甲天下”,也知道“长安自古帝王州”,但“关中碑版之富甲天下”这句话,你们听说过吗?它就刻在陕西碑林博物馆所藏的碑石上。古代关中地区,因留存海量名碑著碣,成为学者探寻碑林文化的首选之地。如今,西安碑林的改扩建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走进碑林,曾经热闹的展室如今大多大门紧闭。据悉,施工过程中发现了唐代文庙遗迹。这些遗迹穿越千年时光,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记忆,也让大家对改扩建后重新开放的西安碑林充满期待,相信那时它定会带来更震撼人心的历史文化体验,续写“关中碑版之富甲天下”的传奇 。</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陕西碑林博物馆,有着900多年的历史,馆藏碑石等各类文物3000余件,时间跨度近2000年。这里无疑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宝库,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都能在此找到经典之作,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书法大家的墨宝更是让无数书法爱好者心驰神往;它也是一座儒家文化的图书馆,众多碑石记载着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发展;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资料库,见证着不同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凭借着高超精湛的书法艺术和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陕西碑林博物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全世界最重要的50座博物馆之一,在世界文化之林中闪耀着独特光芒 。</p> <p class="ql-block"> 这次游览碑林博物馆,由于馆内整体维修,不少珍贵石碑真迹暂未得见,稍感遗憾。不过,在临摹展厅细细品味这些书法佳作,倒也别有一番韵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步入临摹展厅,仿佛踏入了古代书法艺术的星河。这里陈列着众多书法大家的真迹石碑,令人目不暇接。颜真卿的《多宝塔碑》笔法清劲腴润,《颜氏家庙碑》则尽显雄浑刚健,两种风格,同样精彩;柳公权的《玄秘塔碑》骨力劲健,笔锋犀利,尽显“柳体”风范;张旭的《肚痛贴》笔走龙蛇,狂放不羁,将草书的艺术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李隆基的《石台孝经》,字体丰腴华丽,彰显着帝王的雍容气度;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书法与辞赋之美相得益彰。此外,还能有幸目睹欧阳询、褚遂良、怀素、苏轼、黄庭坚、赵孟頫、董其昌等唐宋名家的石碑真迹,他们或飘逸灵动,或古朴典雅,每一幅都凝聚着大师们的心血与智慧 。这次游览碑林博物馆,由于馆内整体维修,不少珍贵石碑真迹暂未得见,稍感遗憾。不过,在临摹展厅细细品味这些书法佳作,倒也别有一番韵味。</p> <p class="ql-block">  走进碑林博物馆周边的小巷,只见每个摊位前,都端坐着一位“大师”,他们或挥毫泼墨,或精心勾勒,行至书院门步行街,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街道两旁,门店之中,民间书画家们在此汇聚。他们用手中的笔,蘸满岁月的墨汁,挥洒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每一幅作品都承载着独特的艺术灵魂,让人不禁驻足欣赏,由衷赞叹。</p> <p class="ql-block">  陕西考古博物馆,作为我国首座考古专题博物馆,依托陕西考古研究院,这里不仅馆藏丰富,珍贵文物琳琅满目,更以系统性展示考古发展历程、前沿技术以及重大成果为特色,能引领观众全面深入地探索考古世界。这一独特价值,是陕历博所不具备的。在社会上,仍有不少人对考古存在误解,将其等同于 “官方盗墓”,在这样的背景下,陕考博的存在更凸显出非凡意义。考古,作为一门既严谨又充满趣味的科学,值得大众去深入了解。</p> <p class="ql-block"> 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香积寺村,隐匿着一座底蕴深厚的古寺——香积寺。它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地位尊崇的中国“佛教八宗”之一“净土宗”的祖庭,作为唐代著名的樊川八大寺之一,香积寺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文化价值 。追溯至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净土宗创始人之一善导大师圆寂,其弟子怀恽怀着崇敬之心,为纪念善导大师的无量功德,修建了香积寺和善导大师供养塔。自此,香积寺便成为中国佛教“净土宗”正式创立后的首个道场,吸引着无数信徒与修行者前来朝拜、参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千年前,唐代大诗人王维也被香积寺的清幽与空灵所吸引,踏入这片宁静之地。山林间蜿蜒的小路、古木参天的寂静、深山传来的悠悠钟声,都让他诗兴大发,挥笔写下那首流传千古的《过香积寺》:</p><p class="ql-block">“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p><p class="ql-block">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p><p class="ql-block">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p><p class="ql-block">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p><p class="ql-block">王维用精妙的诗句,将香积寺的深邃意境与禅意表达得淋漓尽致,也让这座古寺借由诗篇,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p> <p class="ql-block">  古寺与银杏的相遇,奏响了这个秋天的终章,为季节的更替添上一抹盛大而温暖的余韵。照片里的银杏,来自香积寺。大雄殿后,两株银杏已接近全黄,满树的金黄叶子在秋风中沙沙作响,像是在诉说着古寺悠悠的岁月故事 ,又似在为秋日的离去吟唱深情的挽歌 。</p> <p class="ql-block">  在西安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给我推荐了一个秋日宝藏打卡地——古观音禅寺。它坐落在西安市长安区罗汉洞村,距离市区大概30公里,不管是自驾还是乘坐公共交通前往都十分便利。这座古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悠悠岁月里,它已静静伫立了约1400年,作为终南山千年古刹之一,古观音禅寺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每一寸砖石都写满了往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寺内的千年银杏,更是必看的“镇寺之宝”。相传这棵银杏是唐太宗李世民亲手栽种,历经千年风雨洗礼,至今仍生机勃勃,已被列入古树名木保护名录。每至秋季,便是古观音禅寺一年中最美的时节。银杏叶渐渐被秋风染成灿烂的金黄,阳光倾洒时,枝叶间光影斑驳,美得如梦似幻。树下厚厚的落叶铺成天然的金色绒毯,随便一拍都是能刷爆朋友圈的绝美大片。不过观赏银杏的游客众多,记得提前预约,错峰出行,才能尽情享受这份秋日限定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  西安博物院,它悠然坐落于小雁塔景区内。踏入其中,入目便是巍峨古塔,葱郁绿树环绕四周,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历史的脉络上,轻而易举地将你带回那个辉煌灿烂的盛唐长安。与千年小雁塔毗邻而居,古韵悠悠,抬眼望去,塔影婆娑,似乎能听见岁月的低吟浅唱。</p> <p class="ql-block"> 馆内“古都西安”和“丝绸之路”两大主题展厅,是不容错过的精华所在。这里摒弃了传统枯燥的陈列方式,而是巧妙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出沉浸式体验空间。步入展厅,动态的历史场景、逼真的模拟音效扑面而来,一瞬间,你就像置身于盛唐长安的热闹街市,亲身感受着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的繁华景象,见证丝绸之路的驼铃阵阵、文化交融。</p> <p class="ql-block">  走进西安博物院,仿若步入历史的长廊,而荐福寺就悠然坐落其中,位置独特,成为这座博物院里最具韵味的人文胜景。红墙黛瓦、古木参天,每一寸砖石、每一株草木都藏着岁月的故事,漫步其间,仿佛能听见往昔的梵音袅袅。</p> <p class="ql-block">  走进荐福寺,小雁塔静静矗立在寺内,塔身线条简洁流畅,密檐层层叠叠,尽显古朴之美。它与城东的大雁塔遥相呼应,一东一西,宛如两位忠诚的卫士,千年来默默守护着西安这座古都的千年记忆。作为唐代佛教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小雁塔不仅是一座建筑奇迹,更是佛教文化传入中原大地后,与汉族文化深度融合的有力见证,承载着跨越时空的文化密码。塔身上斑驳的痕迹,是岁月留下的吻痕,记录着朝代的更迭、历史的兴衰。每当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小雁塔上,为它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辉,与荐福寺的飞檐斗拱相互映衬,共同勾勒出一幅古色古香的历史画卷,无声诉说着时光的流转与变迁 。</p> <p class="ql-block">  小雁塔始建于唐景龙年间,最初为15层的巍峨佛塔,历经漫长岁月洗礼,如今留存13层,高度达43.4米 。它以方形密檐式砖塔的造型独树一帜,每层皆有叠涩出檐,檐下两层菱角牙子层层堆砌,线条简洁流畅又不失精巧,尽显古朴典雅之美,宛如一位历经沧桑却风韵犹存的雅士。令人称奇的是,小雁塔在岁月沧桑与多次地震的考验下,展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神合”现象。曾几何时,地震使塔身开裂,裂痕触目惊心,然而不久之后,它竟奇迹般地自行“愈合”,仿佛拥有生命一般,顽强抵御着自然灾害的侵袭,这种独特的现象在建筑史上堪称奇迹,也为小雁塔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  在终南山下的百塔寺,就隐匿着一株绝世独立的古银杏,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还是极为罕见的雌雄同株。当别处的银杏早早泛黄、甚至叶片落尽时,百塔寺的这棵银杏才不紧不慢地开启它的变色之旅,从翠绿渐渐染上金黄。它像是超脱于时间之外,有着自己独特的步调节奏,年复一年,皆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  这棵古银杏宛如巨人般傲然挺立。它高约30余米 ,粗壮的树干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树冠肆意伸展,幅员达百余米,庞大而张扬;树围足有18余米,需要多人合抱才能丈量它的宽广。繁茂的枝叶遮天蔽日,投下的浓荫庇护着寺院,几乎覆盖了半个庭院。千余年来,风霜雨雪轮番侵袭,它顽强的生命力,让每一个目睹它风采的人都由衷赞叹。早在1998年,西安市便将其列为重点保护文物,它的价值不言而喻。悠悠岁月中,百塔寺静静矗立,与这棵古银杏相互守望。古寺见证着银杏的岁岁枯荣,银杏陪伴着古寺的朝朝暮暮,它们宛如两位沉默的史官,凝视着过去与现在。</p> <p class="ql-block">  百塔寺规模虽不算宏大,却有着独特的魅力。每至旺季,袅袅香烟萦绕,香客纷至沓来。值得一提的是,寺庙周边停车免费,极为便利。附近的村落里,民宿与农家乐鳞次栉比,美食、茶饮一应俱全,为往来游客提供舒适的休憩之所。除了这迷人的银杏,百塔寺内还藏着一座艺术宝库。古老的佛像庄严肃穆,每一尊都凝聚着古人精湛的技艺与虔诚的信仰;精美绝伦的壁画色彩斑斓,虽历经岁月侵蚀,却依然能从中窥见昔日的辉煌;碑刻上的文字苍劲有力,记录着历史的沧桑变迁,这些无一不是佛教文化的稀世珍宝,更是我们窥探古代艺术与历史的珍贵窗扉。</p> <p class="ql-block">  当飒爽的秋风轻柔抚过,秦岭腹地仿若被一双神来之笔悄然触动,打翻了大自然精心调配的调色盘,赤橙黄绿青蓝紫,诸般色彩肆意流淌、交融,晕染出一幅层次丰富、美到令人屏息的斑斓画卷。沿着蜿蜒小径拾级而上,直至山巅高处,极目俯瞰,连绵山峦间,漫山遍野的绚烂秋色毫无保留地铺展在眼前。枫叶似火,在风中摇曳生姿;银杏如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松柏常青,为这幅秋景图添一抹深沉底色。这般如梦似幻的景致,让人心醉神迷,仿佛踏入了一个被时光遗忘的仙境 。</p> <p class="ql-block">  在太子岭,一场关于秋天的色彩盛宴正在悄然上演。环山道两旁,上百种树木像是收到了秋天的指令,纷纷换上了绚丽的衣裳,红的似火、黄的如金、绿的凝翠,每一种色彩都饱满而浓烈,交织出一幅如梦似幻的秋日长卷。此时的秦岭,已然化身成一个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一步一景,如诗如画。秋风轻拂,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演奏着一曲秋日的赞歌。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落叶的芬芳,深吸一口,满满的负氧离子沁人心脾,让人忍不住想要尽情享受这惬意的“森呼吸”。</p> <p class="ql-block">  沿着蜿蜒的山路攀登,步步皆是美景。当终于登上太子岭之巅,眼前的景色瞬间让人屏住了呼吸。极目远眺,秦岭深处叠翠流金,漫山遍野的红叶肆意铺展,如天边的火烧云倾洒在山峦之间,将裙山装点得如梦似幻,美得摄人心魄。这蓄势了一年的盛大秋色,此刻如同一轴缓缓铺陈开来的绝美画卷,每一处细节都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  踏上归程,我深知相机的镜头与纸笔的记录,都难以穷尽陕西的厚重与斑斓。西安之行,我触摸着兵马俑冰冷的陶土,仿佛感受到大秦帝国的热血脉搏;站在古城墙上极目远眺,往昔的金戈铁马与今朝的繁华盛景重叠交织;漫步壶口瀑布边,听那黄河水的汹涌咆哮,领悟着自然的雄浑力量。这片三秦大地,每一寸土地都写满故事,每一处风景都震撼心灵。旅程虽已结束,但那些画面和感动,已深深烙印心间。未来,我定会带着这份眷恋再次奔赴,续写与陕西的故事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