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底比斯——在卢克索

冬虫夏草

<p class="ql-block">游轮到了卢克索。这道三角梅花门是从游轮登陆的必经之路,卢克索美好之旅就这样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  卢克索是埃及中南部城市,坐落在开罗以南670多公里处的上埃及尼罗河畔,是古埃及中王国和新王国的都城底比斯其南半部遗址上,是卢克索省的首府。</p><p class="ql-block"> 古代的底比斯兴建于中王国第十一王朝时期,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到新王国十八王朝,底比斯进入鼎盛时期,城市跨尼罗河中游两岸。据说当时的底比斯人烟稠密、广厦万千,城门就有一百座,荷马史诗中把这里称为“百门之都”,是世界上最大城市。在近700年的时间里,法老们就从这颗“上埃及的珍珠”发号施令,使古埃及的政治和经济达到了辉煌的巅峰,领土南接苏丹、北达叙利亚,成为地跨东地中海地区北非、西亚的第一强国。此间法老们不断扩展他们的版图,并建造了无数的神庙与庞大的墓群。在公元前88年被毁。</p><p class="ql-block"> 古埃及帝国维持了1500多年,历代国王、法老在底比斯兴建了无数的神庙、宫殿和陵墓。经过几千年的岁月,昔日宏伟的殿堂庙宇都变成了残缺不全的废墟,但人们依然还是能够从中见到它们当年的雄姿。它们是古埃及文明高度发展的见证。据考古学家估计,约有500座古墓散布在卢克索地区,因此,卢克索成了古埃及遗迹的宝库,也是探访埃及古文明不可不到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卢克索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因埃及古都底比斯遗址在此而著称,是古底比斯文物集中地,被誉为地球上“最大的露天博物馆”。现在保存较好的是著名的卢克索神庙,尤其以卡尔纳克神庙最完整,规模最大。该建筑物修建于4000多年前,完成于新王国时期的拉美西斯二世和拉美西斯三世时代。</p> <p class="ql-block">  卡纳克神庙位于卢克索北,始建于3900多年前,是古埃及帝国遗留的一座壮观的神庙。神庙内有大小20余座神殿、134根巨型石柱、狮身公羊石像等古迹,气势宏伟,令人震撼。</p><p class="ql-block"> 卡纳克神庙是埃及中王国时期及新王国时期首都底比斯的一部分。太阳神阿蒙神的崇拜中心,古埃及最大的神庙所在地。卡纳克神庙也是世界最大的神庙群,该神庙是供奉历代法老王之地,神庙建筑法则及其布局之严谨,令人叹为观止,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就是在这里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狮身公羊像是太阳神阿蒙的化身,代表法老得到太阳神的庇护。</p> <p class="ql-block">第二道塔门内就是这134根巨石柱组成的多柱厅,能从剥落的雕刻画中感受到过去的历史岁月中尼罗河水泛滥对神庙的侵蚀。</p> <p class="ql-block">  古埃及人认为,公羊是太阳神阿蒙的化身,传说太阳神早上是公羊,中午变为圣甲虫,晚上变成人形。每座石像间都有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他双手交互,手握生命之钥,象征着受太阳神庇护。</p> <p class="ql-block">  这座埃及最高大的方尖碑是埃及第十八王朝的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献给阿蒙神的方尖碑,碑高30米,碑上的铭文已被破解,铭文中写到:“她为她的父亲阿蒙神两片土地王座之主,建造他的纪念物,用南方最好的花岗岩做两个大的方尖碑,它们的表面渡上了世界上最好的金子,当太阳从它们之间升起时,从尼罗河的两岸看去,太阳的光芒照耀着大地”。方尖碑也是埃及帝国权威的强有力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圣甲虫(屎壳郎子) </p><p class="ql-block"> 古埃及人对圣甲虫的崇拜源自于对自然现象的深刻观察。他们注意到,圣甲虫在滚动粪球并埋入地下后,经过月余的时间,又会从地下破土而出,开始新的生活。这一过程与日落日出、生死轮回的神话故事高度契合。因此,圣甲虫成为了古埃及人心中日出的化身,象征着希望与重生。</p><p class="ql-block"> 在古埃及的神话中,凯布利——太阳神拉的神格化身,其形象与这一生命轮回的象征紧密相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卡纳克神庙里的圣湖 </span>由图特摩斯三世在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473至1458仁年)时开挖建设,湖长120米,宽77米。圣湖是被祭师用于洗涤和仪式导向,它也是阿蒙神圣鹅的家园,是古埃及创造观念中生命起源的原始水域的象征。据说这里的湖水至今从未干涸过,让人感觉神秘而神圣。</p> <p class="ql-block"> 卡纳克神庙历经了多位法老在不同时期的不断修建和扩建,其中就包括了拉美西斯二世,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座伟大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在太阳的余晖下沿着尼罗河岸坐马车游卢克索。</p> <p class="ql-block">  卢克索神庙位于市中心,曾经只是用来庆祝新年的小神殿,后来阿蒙霍特普三世、图特摩斯三世和拉美西斯二世相继对此进行扩建维修,把这里作为迎接阿蒙•拉神、穆特女神和孔苏神的祭奠之处,所以又被称为“阿蒙神的南部别宫”。</p><p class="ql-block"> 可见卢克索神庙是阿蒙大神庙的附属神庙。过去,它与卡尔纳克神庙之间有斯芬克斯神道相连。斯芬克斯神道就是进入售票处后,左侧的神道。第一塔门是神庙的正门。这里原有两根方尖碑,现在仅存一根。右侧的方尖碑现在立于巴黎的协和广场之上。第一塔门前有拉美西斯二世的一对坐像和两对站像。</p> <p class="ql-block">大门两侧的雕像是拉美西斯二世,六尊雕像中,门两侧的坐像和右侧最后一尊立像是原物。</p> <p class="ql-block">  进入第一塔门之后依次是拉美西斯二世的院子、纸莎草列柱廊和阿蒙霍太普三世的院子。</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出口和进口都有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这些纸莎草廊柱高达20米,是由阿蒙霍特普三世修建,柱上刻满了法老们的丰功伟绩和献祭给神灵的仪式,像一幅幅史书,更像一幅幅历史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院子西侧还有一座清真寺,它的门却距地面高5米。这是因为当初建清真寺时那里还是土丘,后来因地震,下面的神庙露出地面。在清理神庙遗址,也没拆除这座清真寺,这个大门就关闭了,现今变成了窗户。这座建在神庙顶部的阿布哈吉吉清真寺建于公元13世纪,至今完好地保留着,为游客提供了跨越几千年历史的独特体验。它告诉人们,从法老统治时期到伊斯兰时期,这里都是信仰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太阳神祠堂——有太阳神和法老的浮雕,但在罗马统治时期,这里成了基督教堂。罗马人用石膏把原有的雕像壁画掩盖后绘上了基督教内容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狮身人面像神道,象征着法老权力在握。神道全长有2700米,由1000多尊狮身人面像组成,连接着卡尔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p> <p class="ql-block">大门两侧的雕像是拉美西斯二世,六尊雕像中,门两侧的坐像和右侧最后一尊立像是原物。其他几尊为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和年轻人一起去乘热气球。</p> <p class="ql-block">热气球上眺望尼罗河、帝王谷</p> <p class="ql-block">乘坐摆渡游船回到东岸的游轮。</p> <p class="ql-block">满满的元气从看充满生机的田园开始,今天2月20号,行程是帝王谷。 </p> <p class="ql-block">帝王谷外路两旁的庄稼郁郁葱葱。但是帝王谷里一毛不生。</p> <p class="ql-block">途径的村落小镇</p> <p class="ql-block">  帝王谷,1922年,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历经多年寻找,终于在此发现了这座几乎完好无损的法老陵墓。当墓门被缓缓打开,那金光闪闪的宝藏、精美的壁画以及图坦卡蒙神秘的面具,无一不震撼着世人的心灵。这不仅是一次考古学的巨大发现,更是对古埃及文明的一次深刻致敬。</p> <p class="ql-block">  位于尼罗河西岸著名的“帝王谷”有64座帝王陵墓,现有17所对外开放。陵墓的形制基本相同:坡度很陡的阶梯通道直通陵墓走廊,走廊通墓前室,室内有数间墓穴,放木乃伊的花岗岩石棺停放在最后一间墓穴。</p> <p class="ql-block">帝王谷</p><p class="ql-block">位于尼罗河西岸的帝王谷埋葬的是新王朝的法老,一共有60座帝王陵墓,基本属于埃及第十八王朝、埃及第十九王朝和埃及第二十王朝的法老。所有的墓都是同样的模式,每位法老从登基的那一天起,陵墓便被开始建造和装修。1922年被发现的图坦卡蒙墓是帝王谷中最后被发现的一座法老墓,也是一座未遭破坏的墓。</p><p class="ql-block"> 帝王谷中最值得参观的主要陵墓有图坦卡蒙墓、拉美西斯四世及拉美西斯六世墓、塞提一世墓等,有一些陵墓一般不对外开放,只供学术研究用。</p> <p class="ql-block">在帝王谷购票后可看三个墓穴,首先进入的是KV2,这是拉美西斯四世的墓穴,内部壁画色彩鲜艳。内容表现的是诸神的世界和普通百姓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KV8是麦伦普塔赫墓:墓道深长,石棺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KV6是拉美西斯九世墓:墓道结构独特,装饰复杂,展现新王国晚期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哈特谢普苏特(也译海普苏特)女王神殿位于底比斯卫城的最北端。哈特谢普苏特是第十八王朝法老图特摩斯一世的女儿,她是除克莉奥佩特拉(埃及艳后)以外另一位成为法老的女性。</p><p class="ql-block"> 神庙分为三层,刻有许多富含深义的浮雕。这位埃及武则天在其夫图特摩斯二世死后,她作为太后为年幼的图特摩斯三世处理朝政,之后自立为女王。她甚至穿男子服装,戴法老式的假胡须;她注重贸易,通过和索马里地区的贸易往来,来获取香料。这些场面也反映在葬祭殿的壁画上。作为女法老,哈采普苏特有强硬的政治手腕,与其养子、后来的图特摩斯三世一直暗中争权。在她去世后,图特摩斯三世采取了报复行动,将陵庙中有她形象的地方都毁掉了。</p> <p class="ql-block">​ 哈特谢普苏特 ( 海普苏特)女王的神殿,她是古埃及唯一的女法老,智慧与勇气的化身。她曾远赴庞特之地,带回珍贵的香料和黄金,在她的统治下,埃及达到了空前的繁荣,艺术、建筑、贸易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她是一位伟大的领导者。</p> <p class="ql-block">尽管神庙遭到破坏,但规模和残存的雕像风格依然能显示女王当年的威严。</p> <p class="ql-block">这座神庙与其他神庙建筑结构相似,依然保留着古埃及陵墓建筑风格,高达廊柱林立。</p> <p class="ql-block">  女王神庙中的壁画尽管经历了岁月的摧残,但依然能看壁画遗留下来的艳丽色彩,能看到少有的青色与橙色独到的搭配,表现了女王独到的审美。画面中女王女性身体但留配有男性的假胡须,也说明女王面临着社会世俗的压力。</p> <p class="ql-block">  哈布神庙为拉姆西斯三世修建的神庙,其壁画保存完整,颜色至今仍然十分鲜艳。这里长期以来都是底比斯的经济中心,有神庙、储藏室、作坊、行政大楼,还有供祭司及官员们休息的处所。直到公元9世纪时,这个地区仍还是个居民区。正因如此,人们更习惯称其为哈布城。之所以这里能被称作“城”,而不是哈布神庙,是因为这里确实是一个复合功能的建筑群,集宫殿、神庙、墓室于一身。相比起已经被搬空的国王谷来说,哈布城更值得一去,这是卢克索多数大型神庙中,色彩、壁画都保存得最为完好的一座,是法老时代最后一座大型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该陵庙保存得较为完好,其面积仅次于阿蒙神庙,它是法老统治时期的最后一座大型建筑工程,也是埃及最后一段富饶时期的纪念物。</p> <p class="ql-block">这里原先是皇室居所,第一进院落是举行仪式和娱乐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第二进院落在托勒密和罗马时代被教堂所占据。此外,这里还有三座多柱厅,第二座大厅的外左侧就是拉美西斯三世的墓室。神庙的外墙上刻有著名的全景浮雕。</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步行到了河边乘船,导游安排我们去河对面村庄的当地人家做客。</p> <p class="ql-block">这个村落尽管在繁华的河对岸,但是村民的生活却有很大的反差。不过丝毫不影响人们对生活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接待我们的这户人家是靠男主人在景区租骆驼为主要收入,我们进村时男主人架上骆驼车出去干活了,女主人热情地为前来的外国客人端茶倒水。</p> <p class="ql-block">村里的孩子们都很可爱,都是满脸的阳光和喜悦。见我们来访,打打闹闹,很是开心,我们送了孩子们很多糖果。</p> <p class="ql-block">  这家生活很有格调,这家一个阳光大男孩见到我们,有点羞涩,但还是很开心地和我们交流。</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孩子们也许见惯了外国来的客人,所以很愿意和我们一起拍照。谢谢了,可爱的孩子们,我们也难忘你们的笑脸。</p> <p class="ql-block">  参观结束就要离开了,村民一家和我们礼貌地道别,感谢你们的友好。此行也是我们在卢克索的最后一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