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乡村,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承载着无数人的乡愁与希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在这场伟大的时代征程中,我们需以积极有为的姿态,凝聚各方力量,汇聚各方智慧,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p><p class="ql-block">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只有产业发展起来,乡村才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农民才能实现稳定增收。近年来,不少乡镇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之路。有的地方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有的地方挖掘传统手工艺,通过电商平台等渠道,将特色手工艺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然而,产业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在实际推进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难题,如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人才匮乏等。这就需要我们以更有为的姿态,主动作为,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乡村产业;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产业竞争力;同时,注重培养本土人才,吸引在外人才返乡创业,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p><p class="ql-block">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乡村的发展离不开各类人才的支撑,无论是懂技术的新型农民,还是善经营的管理人才,亦或是有情怀的返乡创业者,都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但当前,乡村人才流失问题较为严重,人才短缺成为制约乡村发展的瓶颈。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必须以更开放的姿态、更有力的举措,广纳人才、留住人才。一方面,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在待遇保障、发展空间等方面给予倾斜,让人才在乡村能干事、干成事、有回报;另一方面,要加强乡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通过开展各类培训、职业教育等,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培育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此外,还可以借助互联网等平台,搭建城乡人才交流的桥梁,鼓励城市人才下乡服务,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p><p class="ql-block">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乡村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人文精神。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乡村传统文化逐渐被遗忘,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着严峻挑战。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我们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以更坚定的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优秀乡村文化。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保护好古村落、古建筑等文化遗产,让乡村文化的根脉得以延续;同时,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创新乡村文化活动形式,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如举办民俗文化节、乡村文艺汇演等,激发农民群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乡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p><p class="ql-block">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的宝贵财富,也是乡村发展的最大优势。过去,一些地方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过度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导致乡村生态环境恶化。如今,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更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乡村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打造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乡村生态景观,让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宜居家园。</p><p class="ql-block">乡村振兴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我们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和真抓实干的作风,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让我们以有为姿态,汇聚各方力量,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让乡村的明天更加美好,让广大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