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代黄河人的治黄故事——我国第一任水利部长傅作义和三门峡的故事 作者 张耀汉 转发 黄河魂

黄河魂

<p class="ql-block">我国第一任水利部长傅作义</p> <p class="ql-block">  1949年10月19日,傅作义就任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部长后,11月8日即在北京召开“各解放区水利联席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全国性水利会议)。1950年6月27日至7月初,傅作义部长同水利部副部长张含英,水利专家张光斗、冯景兰,苏联专家布可夫及其随行工作人员,从北京出发,考察潼关至孟津的黄河中段。到达潼关,改乘4艘木船顺河而下,当天晚上,抵灵宝县靠岸,夜宿灵宝县棉花打包厂。进厂后因天热未入室,将随船携带的行军床,放在打包厂院里露宿一夜。灵宝县公安局闻讯后派了一位警卫并报陕州地委,陕州专署领导责成专区文工团团长赵建功负责了解情况并及时向领导汇报。赵建功(现在河南省文化厅工作)指派文工团焦兆瑞同志(现在陕县服务公司工作)在陕州老城羊角山眺望,观察西来船只。下午1时许,焦见有4艘木船顺水而下,速向领导汇报。陕州专署领导出西门迎接,来船已在上河头渡口的涧河口以下靠岸,下船的工作人员多穿制服,进西门住原陕州地委党校。当天下午2时许,气温高达40摄氏度,房内家具都感烫手,人们坐着不动就是一身汗,傅部长已是年近花甲的人了(当时55岁),但仍然不愿休息,坚持按计划视察。到三门峡视察的当天晚上,他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露宿黄河的沙滩上,体验着“天做被子地做毡,明月群星伴我眠”的野外生活。</p><p class="ql-block"> 根据水文地形初步考察的结果,他提出建立黄河水力发电站的坝址,可在三门峡和王家滩两处作出选择。1951年秋后,我在陕州地委宣传部工作。有一天下午水利部派来了第一个前来索取三门峡地质资料的钻探队,请求找宣传部任瑞庭部长审批计划(当时任部长兼管地区财委工作)。本来下午学习停止办公,因事关三门峡建设,我们就破例与他们谈了情况,并引见部长批了计划。这次钻探为三门峡建设大型水电站坝址提供了地质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1952年5月,傅作义部长又从陕县上河头乘坐木船顺水而下,视察了黄河三门峡。同月,黄委会主任王化云、水电建设总局局长张铁铮和苏联专家格里哥洛维奇、工程地质专家瓦里林哥勘了三门峡坝址,初步确定了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在治理开发黄河中的作用,论证了技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建议对三门峡进行详细勘测并布置了一批勘探钻孔位置。1953年4月,水利部人员和苏联专家数人,在陕县上河头渡口乘船,再次勘查黄河三门峡。1954年4月22日,中央有关部委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苏联专家组成黄河查勘团,历时4个月查勘黄河入海口至刘家峡河段,到陕县住会兴镇历时一周。当时陕县医院张玉芹参加了招待,负责卫生医疗工作,每次开饭,中餐五桌(各部委人员)、西餐一桌(苏联专家)。三门峡考察后,在西安市召开技术座谈会,苏联专家建议三门峡作为水力发电站坝址。</p><p class="ql-block"> 1955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决议,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为第一期工程。陕县城关船民协助国家专业人员勘察、测量,支援三门峡水库前期工程建设。陕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动员全县人民支援三门峡工程建设,投入工地建设民工16216人,投入“会三公路”修建民工3800人,支援大车550辆。1957年6月10日,国务院组织国家建委、水利部、电力部等有关部门及河南、陕西两省有关地方和北京、天津、武汉等高校专家70余人,召开三门峡工程学术讨论会,深入研讨三门峡水库的规划设计等问题。1957年6月13日9时55分,举世闻名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在鬼门岛举行隆重开工仪式。工程局局长刘子厚宣布开工令,12名风钻手点燃开基炮。参加开工仪式的有:水利部部长傅作义、国家计委副主任柴树藩、电力部副部长王林、苏联专家组长波赫、河南省省长吴芝圃、甘肃省省长邓宝珊、陕西省副省长谢怀德、山东省黄河河务局局长王国华、黄委会副主任赵明甫。在开工典礼的大会上,傅作义部长还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40年来,随着三门峡建设工程的进展,鬼门、神门、人门的古老遗址不见了,拦洪大坝建成了,大禹没制服的奔腾咆哮的黄河巨龙被降服了,禹王、老君没架起的横跨南北两岸的大桥建成了,下游的洪水灾害被控制了,发电机组安装了,湖滨建立市区了,马路不平、电话不灵、电灯不明的老陕州,如今已建成新兴的豫西名城—三门峡市——沟通着秦、晋、豫三省的货物交流而驰名中外。喜人的是,1986年5月底三门峡水电站已发电105.7亿千瓦时,仅发电一项的效益就收回了国家对三门峡工程的全部投资。更可喜的是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每年都安全地度过了汛期,我们“根治黄河造福后代”的宏愿基本上实现了。</p><p class="ql-block"> 傅作义部长曲折前进的一生,曾经做过不少值得人们推崇称颂的事。中央领导给他题词:“化干戈为玉帛,功在祖国”,“傅作义先生是一位抗日名将,北平和平起义有功,新中国成立后,为我国水利电力建设和争取祖国统一大业作过卓越的贡献,他的模范事迹将永远留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是的,尽管我们没有像过去纪念禹王、老君那样为建设者建庙、立碑,但为人民办好事的人,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