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父亲是一位工程师,母亲是家属,小时候我们兄妹三人随母亲住在离县城不远的一个小村庄,主要生活来源是靠生产队分的口粮和自留地的小部分收入,父亲那39.5元工资要拿出相当一部分向生产队交缺粮款,还有一部分寄给老家农村的爷爷奶奶,剩余的卖生活用品和我们兄妹三人的学习用品,生活相当拮据。记得父亲的衬衫、袜子、背心都是带补丁的,为了保证这些必需的开支,父亲极少在单位伙房吃饭,不管是刮风下雨,父亲总是骑着单位配发的自行车回家与我们一起吃窝头。</p><p class="ql-block"> 为了培养我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我十岁那年父亲和母亲就教我学习烧火做饭,怎样蒸窝头、熬玉米粥,再就是到了初冬季节自己的菜地里出了白菜,就开始教我如何炒菜,当然,说是炒菜,油是少得可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到了冬季蒸窝窝头、瓠地瓜烧大锅,就要用父亲供应本上的计划煤了,为了节省几块钱,父亲将供应的煤块换成煤面用来烧火,每到蒸窝窝头或是瓠地瓜,拉风箱的活就轮到我了,记得有一次我将用水和好的煤面在灶膛里拍成圆圆的火堆,用力拉风箱,可是火就是不旺,风向拉的呱哒呱哒的响,锅里的水就是开不起来,这时,父亲走到灶火前蹲下,拿起煤钩子将我堆的“煤丘”钩散,此时,火苗立刻旺了起来,父亲说:“记住‘火要虚,人要实,火不虚不旺,人不实不诚!’,你记住了?”,我点了点头,似乎有点明白,自己在心里默默地念叨“火要虚,人要实,火不虚不旺,人不是不诚”!父亲不仅这样告诫我,而且,在以后的日子里也是这样严格要求我的,从不允许我撒谎,不管是对待长辈还是朋友,都要我以诚相待。</p><p class="ql-block"> 明年我就要办理退休手续了,工龄四十年,这四十多年来,不管在哪个岗位上,不论干什么工作,都以父亲告诉我的这句话作为座右铭。尽管有的时候以真诚换了来冷漠或是欺骗,但是,自己是坦然地,对得起他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也是我二十一年没换手机号码的底气。</p> <p class="ql-block"> 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贸易量的不断增加,诚实,便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人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对一个企业和团体来说,它是一种“形象”,一种“品牌”,信誉,是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基础。对一个gj和zf来说,“诚实守信”是“国格”的体现,对国内,它是人民拥护zf、支持zf、赞成zf的一个重要的支撑;对国际,它是gj地位和gj尊严的象征,是gj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力量,也是良好“国际形象”和“国际信誉”的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