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红风景线—知青生活散记(之二十二)

茶江闲云

<p class="ql-block"> 二十二、出席桂林知青极代会</p><p class="ql-block"> 我从1976年7月到永红一队插队落户,于全国恢复高考第二年(1978年)考入桂师离开生产队,插队生涯只两年时间。说来有趣,在这700多天的日子里,我竟然稀里糊涂地出席过两次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大会。一次是县里的农业学大寨先代会,另一次是桂林地区(当时桂林地市尚未合并)知识青年第二届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大会。</p><p class="ql-block"> 迄今想起来,当年我两次被评为所谓的先进和两度出席先代会,确实有点惭愧,似乎有点“名不副实”。首先从时间上来说,县里的农业学大寨先代会是在77年4月召开的,也就是说,当时我插队还不到一年时间。而知青积代会是当年的10月,也只一年多一点时间。犹其是知青积代会,仅一年时间,虽道一双老茧大概磨就了,但那颗“红心”远远就没有炼成。</p><p class="ql-block"> 当然,作为知青,劳动这一关我还是闯过了的,与当地社员基本上融为了一体,大胆的说一句,各种农活几乎都能拿得起放得下了。可以说成为了生产队的主要劳动力。然而这一关,几乎百分之九十的知青都闯了过来,没有什么可值得炫耀的。如果硬要从我的身上找什么知青的亮点,大慨是到生产队后,组织我们知青组配合当时的政治形势,加强了知青的政治理论学习,且出了几期有模有样的宣传墙报,从而惊动了公社分管知青的领导,引起了上头的重视。</p><p class="ql-block"> 我在读中学时,因喜欢点画画和写几个毛笔字,是班里的墙报宣传骨干分子。每逢重大节假日,班里都要出墙报,我都参与墙报的编写,画报头,插图,抄写墙报都干过。插队后,作为知青组长,我把这“手艺”也带到了生产队。我们紧密结合当时的政治形势,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在劳动之余,我组织了几位知青骨干,出了几期墙报。犹其是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粉那段时间,我们连出了几期。此举爱到大队和公社领导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赞扬。我想,这大概就是我无意中被评为先进的最主要原因。</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这几期普通的墙报,竟然还给我的知青的政治生活画卷,抹上靓丽的色彩,带来莫大的荣耀!</p><p class="ql-block"> 1977年9月,我们永红一队知青组被公社评为先进集体,我亦获得了知青先进个人的荣誉光环。后接到通知,我作为恭城先进知青代表之一,到桂林出席桂林地区第二届知识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0月15日,我乘车来到恭城县城,与其他知青代表在县分管知青领导的带领下统一乘车赴桂林。</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第一次去桂林,一路上饶有兴致地观望着车窗外的景致,心情异常激动。到达桂林市后我们下榻在地区招待所。招待所大院里,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小彩旗,张贴着欢迎标语。各县的知青代表争相前来报到,气氛异常热烈。</p><p class="ql-block"> 在报到处,带队领导领到会议资料,一一分发给每位代表。为把会议开好,吃过晚饭后,带队领导便集中我们开了个短会,提出了些参会纪律和注意事项,并将与会者分成若干个学习讨论组。</p><p class="ql-block"> 16日上午九时整,大会在桂林市电影院大礼堂隆重举行。会议主席台布置得庄严隆重。主席台上方横幅为:“桂林地区第二届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会场两侧,悬挂着“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等红底黄字的巨幅标语。</p><p class="ql-block"> 大会在雄壮的东方红乐曲声中开幕。首先由红小兵敬献鲜花,紧接着由地区各部门向大会致贺词。会议主要议程是桂林地区革委会陈副主任为大会作报告。陈副主任在报告中首先全面总结了上届知青积代会以来的工作,对过去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扬,同时也指出了知青工作存在的不足。接着对今后的知青工作作了全面布署。当天下午,各县知青代表团对陈副主任的报告进行充分讨论。</p><p class="ql-block"> 17日上午为经验交流。我们恭城县西岭公社挖沟大队小黄埠知青组第一个作典型发言。发言者说道:一九六九年一月以来,我们先后有三十九位知识青年来到小黄埠生产队插队落户。每当我们到来时,整个山寨就象办喜事那样,贫下中农敲锣打鼓、放鞭炮迎接我们,给我们扫住房、安床铺,教我们煮饭做菜,向我们介绍队里情况。我 们到了队里以后,各级党委、革委会负责同志又经常来看望我们,同我们促膝谈心,鼓励我们扎根农村干革命。广大贫下中农把我们当作亲生儿女,政治上对我 们耐心进行再教育,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怀我们,劳动中手把手教我们,帮助我们搞好学习,安排好生活。老贫农、生产队长还把我们请到家里,给我们讲家史、村史,讲农村两条路线斗争史,激发我们的阶级感情,帮助我们提高阶级斗争和 路线斗争的觉悟。所有这一切,使我们感到,生活在革命大家庭里,生活在贫下中农中间无比温暖。一九六九年春,我们亲手栽下的第一棵“扎根树”一柳树,现在已长成碗口粗了。我们决心迎着时代的东风,在小黄埠生根开花,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献出自己的青春。</p><p class="ql-block"> 发言结束时,激起与会者一阵阵经久不息的掌声。</p><p class="ql-block"> 小黄埠知青是我们恭城知青的自豪和骄傲,他们在广阔天地里取得了辉煌的业绩,成为全国知青学习的榜样,其事迹刊登在1974年第四期《红旗》杂志上。</p><p class="ql-block"> 我县加会公社大山大队第六生产队的知青方承祥,也作了《山村把根扎 带头学大寨》的发言。继而发言的有:全州县咸水公社仁和大队党支部副书记知识青年雷玉兰,题目为《扎根农村学大寨 一颗红心为人民》;荔浦县修仁公社平村大队卜崇生产队知识青年李继明,其发言题目是《毛泽东思想哺育我础壮成长》。发言代表中有介绍集体先进典型的,亦有介绍个人先进事迹。共有十多位代表作了发言。</p><p class="ql-block"> “桂林山水甲天下”,虽然恭城距桂林市只有百多公里,但到桂林我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自然很想到象鼻山七星公园等名胜景点逛一逛,领略一下这“甲天下”绝美风光。然会议白天的时间排得满满的,又不好意思请假,只得在中午休息时,在招待所周围转了转。所幸的是,1978年金秋时节,我考入桂林师范,学校就在美丽的榕湖畔。我在桂林这座美丽的国际旅游名城整整生活了三年,饱览了桂林及周边的名胜景致。</p><p class="ql-block"> 会议于10月20日上午举行闭幕式。之前,已评选出出席广西知青知代会的知青先进个人和知青标兵。我县西岭公社挖沟大队小黄埠知青小组当选为标兵单位,加会公社大山大队第6队知青方承祥当选先进个人。闭幕式上,自治区知青办一位副主任作了指示。接着进行颁奖仪式。最后由桂林地委副书记唐海致闭幕词。</p><p class="ql-block"> 会议整整开了4天。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如此隆重高规格的先进表彰会,心情异常激动。一到桂林,几乎每天都处于亢奋之中。我暗自告诫自己,要专心认真开好会议,认真聆听领导的指示和代表们的发言。开大会时,我认真做记录,分组讨论时,我积极发言。每晚上床之前,我将白天的会议情况,用日记的形式,一一整理记录下来。</p><p class="ql-block"> 会议结束时,我们恭城知青代表还拍了一幅合影照。可惜这幅难忘的照片经我精心保管多年后,最终因后来几次工作调动,几经迁徙,照片遗失了,甚为遗憾。</p><p class="ql-block"> 这次会议,每位与会者都有奖品。奖品全为革命书籍,由每位代表自行挑选。这些奖品,当时被视为革命的精神食粮。代表们都怀着极虔诚的心境认真挑选。我则选了《列宁选集》四册和《马恩列选集》一册,以及一些文学书籍,装了满满一大袋。弹指近五十年,这些奖品至今我仍珍藏着。</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会议日记)</p> <p class="ql-block">(会议奖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