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 恩 难 忘——写在高中毕业53周年之际

老翟头

<p class="ql-block">  昔日已逝,未来已至。</p><p class="ql-block"> 曾经的梦想与远方,在岁月的流转中悄然成为现实,心中满是感慨。</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群已逾古稀的高中同学,虽不再有青春的曙光,却在夕阳的霞光中悠然回味过往。</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走出校门53周年之际,想起了我们的老师。</p><p class="ql-block"> 时光带不走对那段纯真岁月的深深眷恋,更带不走对恩师的无限敬仰与感激。</p><p class="ql-block"> 赞美您,亲爱的老师,是您用知识的灯塔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用无尽的耐心和智慧启迪了我们的心灵。在您的引领下,我们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与挑战,如何在人生的旅途中勇敢前行。您的每一堂课,每一次鼓励,都是我们心中最宝贵的财富。</p><p class="ql-block"> 即使岁月如梭,时光荏苒,您的教诲依然铭记在心。那些关于人生、关于梦想、关于坚持的话语,给了我们无限的动能。无论我们身处何方,无论我们成就几何,都不会忘记您的辛勤付出与无私奉献。您不仅教会了我们知识,更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如何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p><p class="ql-block"> 在此,我们满怀感激之情,向那些仍然健在或已经逝去的老师们表达最深的敬意。感谢你们,为我们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我们在风雨中依然能够傲然挺立。</p> <p class="ql-block"> 走出校门半个世纪,老师们的话语与笑容依旧鲜明。黑板上擦去了他们的粉笔迹,却擦不掉他们在我们心中刻下的智慧痕迹。</p><p class="ql-block"> 尽管有的老师相隔数年才有重逢之机,有的自毕业那日起便杳无音讯,但那份师生情谊始终镌刻心底。偶尔间,回忆翻涌,总能勾起无限温馨,恍如昨日之事,让那遥远的距离也似乎变得不再那么难以逾越。</p><p class="ql-block"> 愿您们的精神永存,愿您们的名字永远镌刻在我们心中,成为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你是园丁,辛勤哺育,大树因你参天。</p><p class="ql-block">你是蜡烛,无私倾洒,照亮前程无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是灯塔,引领迷航,破浪勇敢前行。</p><p class="ql-block">你是桥梁,横跨沟壑,连接知识彼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是钥匙,轻轻一转,智慧之门洞开。</p><p class="ql-block">你是春雨,默默滋润,花朵因你绚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是画笔,挥洒色彩,绘就人生蓝图。</p><p class="ql-block">云岭之下,学子仰望,师恩厚重如山。</p> 【班主任—兼代政治课】 王 喜 棠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是我们高中的第一任班主任。</p><p class="ql-block"> 1969年9月10日,当我们肩扛行囊,满怀憧憬踏入校园的那一刻,是王老师第一个迎接了我们。他耐心地引领我们熟悉宿舍,参观教室,指导我们购买饭票……在每一位同学的心田,他都播撒下了温暖与关怀的种子。王老师的话语虽不响亮,但每一个字都透露出坚定与力量;尽管他的面容并不严厉,但在他的身边,我们总是不自觉地保持着一份敬意。</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光的推移,我们逐渐发现王老师与我们之间的距离其实并不遥远。这份亲近感,或许源于我从小对昔阳中学这所学府的无尽向往。在我心中,这所学校是威严而神圣的,她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不凡的气息。因此,对于在这里的每一个老师,甚至是校园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根草、每一粒尘埃,我都感觉它们比校墙外的世界更加高贵与不同。</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毕业50周年的网络聚会后,王老师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笔迹有人完全继承。若想重温那份熟悉的字迹,只需前往县人民医院寻找赵景贤同学即可。在校期间,林小曾悉心临摹王老师的书写,两人的笔迹几乎可以乱真,让我们难以分辨哪个姓王,哪个姓赵。</p> 赵 顺 来 <p class="ql-block"> 接替王老师的是副校长赵顺来老师。他走进教室,说的第一句话是:“我给你们当个临时班主任。”</p><p class="ql-block"> 赵老师个头不高,脸色黝黑,给人一种严肃的感觉,我们都很敬畏他。赵老师手里总夹着烟,烟,仿佛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他常以自身为例,告诫我们不要吸烟。他说自己的肺已被烟熏黑,常常半夜因咳嗽醒来。他的右手食指和中指被熏得金黄。赵老师反复强调,抽烟没有任何好处,劝我们千万别步他的后尘,已经染上烟瘾的同学要尽早戒掉。</p><p class="ql-block"> 回想起在农村劳动时,我出于无奈学会了抽烟,入校后总是偷偷找个角落,用纸卷上小兰花烟吸上几口。我们几个小烟民私下里对赵顺来老师颇有好感,经常暗暗称赞他的坦诚。</p><p class="ql-block"> 然而,放纵自己的结果显而易见:我从当年的小烟民变成了如今的“老烟筒”。</p> 董 书 田 <p class="ql-block"> 董老师身材中等,背部略显佝偻。外表虽无文艺气息,但内心艺术细胞极为丰富。他虽兼任政治课教学,却常引领我们踏入音乐的殿堂。“八一”建军节到了,他带领我们排演《长征》歌舞;新年之际,他又亲自上阵执导,组织全班排演样板戏《红灯记》的第五场——“痛说革命家史”。从演出到伴奏,从布景到道具,全部由我们班独立完成。那一声声京腔京韵,一招一式唱念做打,赢得了全校师生的热烈掌声,这在昔阳中学的历史上,堪称空前。</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的董老师回到了他的故乡——平定县七亘村,全身心投入到文学创作中,相继出版了多部作品。其中,纪实文学《七亘大捷》字数超过20万。书稿完成后,董老师亲自跑到太原,要我为其作序。面对恩师的请求,我深感惶恐。于是,我引领他拜访了时任省政协主席的李修仁,李老对太行家乡英雄打击日本鬼子、创造七亘大捷的事迹早有耳闻。尽管年事已高,但他毫不犹豫地亲笔为《七亘大捷》撰写了两千余字的序言。董老师收到手稿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连声称赞。</p> 焦 爱 科 <p class="ql-block"> 焦老师身材伟岸,腰杆挺拔,是位名副其实的美男子。更令人钦佩的是,他那英俊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纯洁善良、善解人意的心。在四位班主任中,焦老师陪伴我们的时间最长。他总是利用空闲时间下乡家访,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焦老师带班有着自己的一套技巧,他对学生的表扬或批评,火候、分寸与方法都拿捏得恰到好处,赢得了同学们的深深信赖。</p><p class="ql-block"> 原本枯燥乏味的政治课,在焦老师的拓展延伸下变得有血有肉。他将红军长征、四渡赤水、高饶贪腐等历史事件融入十次路线斗争的讲解中,精彩纷呈。如今,已88岁高龄的焦老师依然精神矍铄,我们衷心祝愿他福寿安康,幸福绵长。</p> 【语 文 老 师】 武 文 璞 <p class="ql-block"> 对于武老师的语文课,我记忆已不甚清晰。但至今仍难以忘怀的是,在校的第一节音乐课正是由武老师上的,他教我们唱的是《智取威虎山》中少剑波的唱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初学时觉得曲调颇为别扭,但越唱越觉韵味十足。至今,收听收看样板戏仍是我消磨时光的挚爱。</p><p class="ql-block"> 不久,武老师便调回了他的家乡武汉,但每当聆听京剧,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p> 刘 学 智 <p class="ql-block"> 刘老师在动荡的年代中曾遭受冲击,因此言行举止都显得谨小慎微。他讲课慢条斯理,小心翼翼,生怕说错一句话,但我们对他都充满了尊敬。我们班同学有两个特点尤为明显:一是年龄差距较大,大的已进入婚恋段,小的还在叛逆期;二是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全班50多人中,昔阳中学初中毕业的不足10人,其余包括我在内的40余人都是在乡下农业中学混出来的。面对这样的学情,老师的教学难度可想而知。然而,刘老师从基础教起,无论是修辞、语法,还是古诗词、文言文,他都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他的教学态度深深感动了我们。</p> 【数 学 老 师】 高   原 <p class="ql-block"> 高老师忠贞不二,是我们两年半时间里唯一没有改换门庭的老师。他的装扮极为朴素:布底鞋、灰色中山装、军绿色裤是标配,裤角常常吊在踝骨以上,透露出大山的气息。尽管高老师的行头很土,但他与我们的心灵却无比贴近。同学们在他面前总是无拘无束,尤其是翟彦青等同学,一下数学课就拉着高老师在嘈杂的课间帮他们求解二次方程、三角函数。翟彦青们的求知欲令人钦佩,而高老师的敬业精神更是值得赞扬。</p> 【物 理 老 师】 聂 祥 喆 <p class="ql-block"> 聂老师是安坪人。聂树良、聂俊莲同学自豪地说:“聂老师是俺村的。”说话时,二人的眉宇间透满自豪。</p><p class="ql-block"> 聂老师给我们传授的是杠杆、惯性原理,加速度、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以及能量守恒定律等物理知识。课余时间,聂老师常腰系工具袋,帮助电工维修电路,这种角色转换在当时无疑是雷锋精神的体现。</p> 杨 玉 青 <p class="ql-block"> 杨老师接替聂老师的课程,第一课便是原子弹爆炸原理。当时正值中苏交恶,全民备战备荒。</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齐耳短发,秋苹果似的脸上时常挂着笑容,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和蔼可亲是同学们对她的共同印象。</p><p class="ql-block"> 我们毕业后,杨老师就调走了,听说是调到祁县。大约过了八九年,我出差祁县时,专门到教育局询问,希望能找到调回祁县的杨老师。确实,教育局的同志帮我找到一位1972年从昔阳调回的女性杨老师,然而,见到的这位并非我记忆中的那位。她的面容略长且肤色偏黑,在与她交谈中,尽管她对自己调动的时间与地点描述无误,但我确信,眼前之人并非我所寻找的那位杨老师。这一现实,成了萦绕在我心头数十年未解的谜团。</p><p class="ql-block"> 前天,给吴爱锁、王金全同学打电话核实,据他俩回忆,杨老师的爱人是祁县人,在北京涉密单位工作,最大可能是调到北京和爱人团聚而不是祁县。是否确切,无法证实。</p><p class="ql-block"> 我把在祁县找杨老师的事讲给他俩听,他们也大惑不解。</p> 【化 学 老 师】 吴 耀 忠 <p class="ql-block">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吴老师教我们从元素周期表中认识世界的物质性。</p><p class="ql-block"> 从吴老师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南方人细腻柔韧的特质,这与北方人的行事风格截然不同。不久后,吴老师也调回了他的家乡,具体地点不祥。</p> 翟 志 成 <p class="ql-block"> 初见翟老师,我脑海中闪现的是电影《小兵张嘎》中的翻译官形象,这都源于他鼻梁上的那副圆形眼镜。</p><p class="ql-block"> 翟老师讲课从不带教案,倒背着两只手走上讲台,口若悬河,连说带写,粉笔在黑板上飞舞,声音在教室里回荡。他个高微胖,憨态可掬,风趣幽默,总能把抽象的知识具象化,牢牢吸引我们的注意力。</p> 【农学老师】 刘 永 林 <p class="ql-block">  我们上学期间,学大寨运动轰轰烈烈,因此学农成为必修课,刘老师是这门课的主讲。</p><p class="ql-block"> 在聂吉祥、王金全、吴爱锁等同学的帮助下,我对刘老师的印象由模糊逐渐清晰。作为本地人,刘老师上课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讲农业气象,他给人的印记特深:“雹打一条线,起安坪、打巴洲、捎洪水、带了大寨不走了,让虎头山给挡住了 ”山里人说山里话,同学们爱听,我们不能不赞扬刘老师的讲课艺术。</p> 张 雨 生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是同届另班的班主任。他身材高挑,穿着讲究,同学们私下议论比女人还精干。</p><p class="ql-block"> 刘老师的课目被调整后,张老师带我们继续学农,栽培、育种、水肥、管理以及二十四节气等,让我们对种庄稼从浮浅走向了深化。</p> 【音乐老师】 牛 维 民 <p class="ql-block">  牛老师于学期中段进校,此前,校园里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学习新歌成了一项集体自发的活动,哪位老师有空且乐意,便会偶尔指导一二,而更多时候,是我们依靠自学自唱。记忆犹新的是,《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这首歌曲,最初是由李新生与我在宿舍里反复练习直至熟练,随后再由我们传授给其他同学。</p><p class="ql-block"> 牛老师的到来,让我们倍感欣喜。她身材不高,外表略显单薄,或许并不完全符合大众心中那种既能弹琴跳舞又拥有天籁之音的音乐教师形象,但这丝毫不减我们对她的期待与尊敬。</p><p class="ql-block"> 据传,牛老师是曾经的插队知青。最令人敬佩的是她拥有一颗充满热情的心。在音乐课上,牛老师与我们一起探讨乐谱;我们组织排演文艺节目,她不会编导,就站在一旁,仔细观察我们的动作是否到位,并耐心地一一纠正。</p> 【体育老师】 孙 润 荣 <p class="ql-block">  我们入学时并未像现在一样经历军训,但孙老师却通过体育课让我们学会了稍息、立正、列队等基本动作。此外,他还教授我们刺杀、投弹、瞄准、射击等军事常识,让体育课充满了趣味与挑战。</p> 张 仁 俊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最让人难忘的是他对上课时间的精准把控。每当我们在操场上解散,走到校门口时,下课铃声总是准时响起。45分钟的课程,张老师不戴手表,竟然能够安排的如此严丝合缝,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时间管理能力。</p> <p class="ql-block">  由于我们在校时期特殊,两年半的时间里,我们从未使用过正式印刷的课本。各科老师非常辛苦,都是自己刻蜡板油印教材,每上新课就每人一页发给我们。我们则将一页页的油印纸积累起来,装订成册,以备复习之需。</p><p class="ql-block"> 除了直接授课的老师外,学校里还有许多间接教导我们的老师,他们的付出同样值得我们铭记与感激。</p><p class="ql-block"> 在此,向所有老师致以最诚挚的敬意与感谢!</p> <p class="ql-block"> (网 图 侵 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