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京口三山已经去了两处,最后便是北固山了。说到北固山,知有此山还是在儿时,家里祖父画的四扇屏中秋景题的诗句是:“何人吹笛秋风外 北固山前月色寒”。当时虽记住了山名,却并不知其在何处。42年前出差途经镇江,匆匆半日也无暇访此名山。因此这成了此次镇江之行的大轴戏。</p><p class="ql-block">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多变的天气会给我这样的游客带来很大的困扰,如果赶上雨天,计划就全乱了。几天来的天气预报都是26日晴转雨;偏偏在景区游赏中长途车站发来微信,说预购了票的那班车坏了,要求改车次。为了避免赶上雨,我们选择了1点多发往扬州的车。待到晚上一看手机,雨不下了,但气温将骤升至33度。再看北固山景区8:30方可入园。也就是说我们最多可以游览两个小时!26日晨,正是怀着这样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了北固山前。</p><p class="ql-block"> 本想向景区方面求求情,放我们早些入园。没想到一名门卫告知8点即可入园,一下子多了半个小时。他还向几个等候的游人每人发了一份印制精美的北固山宣传品。</p><p class="ql-block"> 入园后我们按导览图所示开始了登山。景区管理得不错。一路上几次听到保安人员对我的提醒,感受到他们对老人的关照和很强的工作责任心。</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东吴古道。名为古道,实际如今修得很好,也不是陡坡,走在上面并不吃力。</p> <p class="ql-block"> 这是始建于唐代的多景楼,是古代“万里长江三大名楼”之一,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相传三国时吴国太曾在此相看刘备,孙尚香出嫁前也曾在此梳妆,因此也叫“相婿楼”、“梳妆楼”。北宋大书法家米芾曾题书“天下江山第一楼”。</p> <p class="ql-block"> 中国的许多名胜古迹都有不知何时出现的传说,其中不少一听就是后人编的故事,甚至极不靠谱,但人们并不较真,而是愿闻其详,乐此不疲,不过是借以增加游兴而已。图中这个与真羊大小相仿的石头叫狠石。相传当年孙权就是骑在这块狠石的背上与刘备共商破曹大计的。</p> <p class="ql-block"> 穿过几座亭台楼阁,我们终于来到了北固山的北固楼(借图)。北固楼始建于东晋初期。现在的北固楼是2010年复建的宋式仿古十字脊阁楼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 最令人兴奋的是北固楼可以登楼远眺。除去留影,我们不但拍了风光照片,还把四周风光拍了视频。这是远望镇江市区的新面貌。</p> <p class="ql-block"> “满眼风光北固楼”。这是凭栏眺望长江的一段视频。登临京口三山,相比而言,在北固楼上看到的江景是最为寥廓壮观的。当年辛弃疾面对北方失地,借赞颂孙权敢于面对强敌战而胜之,借古讽今,抒发了自己抗金的意志,在此留下了著名的词作。但他的愿望终未实现。而今日之中国,正在实现伟大的复兴,江山如画,“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联想到苏东坡笔下的长江“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杨慎的“浪花淘尽英雄”,总觉得少些向前看的积极进取精神,反不如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虽非写长江,却更体现出一种新陈代谢、推陈出新的哲理。老夫不才,也试作一绝:</p><p class="ql-block">灿灿春阳沐润州,碧空寥廓大江流。</p><p class="ql-block">浪潮才送雄豪去,又唤群英展壮猷。</p> <p class="ql-block"> 遥望焦山。</p> <p class="ql-block"> 下楼时迎面看到一位正在独自登上顶层的老者。随后从其他游客那里得知,这竟是一位96岁高龄的老人!惊叹之余令人肃然起敬。老人家一定是本市的居民,坚持爬山锻炼身体,才如此硬朗。</p><p class="ql-block"> 楼中展示着“镇江新二十四景”诗作,增添了当地的文化氛围。而我最欣赏的是制作精致的两幅毛主席手书辛弃疾词。图为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p> <p class="ql-block"> 北固山北峰之巅有一寺,始建于东吴甘露年间(265-266年) ,故名"甘露寺"。京剧《甘露寺》(又名《龙凤呈祥》)这出逢年必演传统剧目,更使它深入民间。今日到此,不禁生疑:这就是《三国演义》所说的孙刘联姻弄假成真,当年安排相亲的甘露寺吗?正思索间,被一阵喧腾声打断,门外来了一拨儿穿着白色校服的学生,一看校服,是人大附中组织学生来这里春游的。和我们的行程相近,下一站也是去扬州。第二天还真在扬州何园再次相遇了。</p> <p class="ql-block"> 由于时间有限,我们没有去祭江亭。传说孙尚香嫁与刘备又被孙权骗回,在听到刘备伐吴兵败病死白帝城后,便登上此亭,设奠面西遥祭,尔后投江自尽。</p><p class="ql-block"> 离甘露寺不远便是“天下第一江山”石刻(借图)。这是六朝时梁武帝游北固山,看到江山壮丽挥笔所题,也使北固山享有了“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这是全国仅存的六座铁塔之一,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0年修复铁塔时,发现了唐宋两代重瘗(读音同忆,意为埋葬)佛舍利的地宫,出土了佛舍利及金棺、银椁、石碑等大量文物。</p> <p class="ql-block"> 下山时,经过道旁的鲁肃墓和太史慈墓并拍了照。鲁肃是继周瑜后三国时东吴的名臣名将,死时年仅46岁。这里的墓是近代所立。楹联“友亮亲瑜千秋佳话 拒曹联备一代奇才”简要地概括了他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10点钟,我们走出了景区。虽然舍弃了一些景点,但保证了不误去往扬州的客运车次。过午,天越来越热。发车时竟只有我们两位乘客,连同中途上车的总共 3人。到达扬州时,正是一天最热的时候。不想导航失灵,害得我们顶着大太阳走了不少冤枉路,转来转去,才到了预订的宾馆。原来汽车站和火车站都建在同一缓坡上,是相通的。</p> <p class="ql-block"> 27日,气温又回归正常了。我们首先来到被誉为“晚清第一园”的何园。何园当年的主人觉得此地缺山少海,于是别出心裁,建了这座四面透亮的船厅。厅后叠石为山,山上建有小亭;船厅周围的地面铺设成海浪的波纹,喻示着船厅浮游在大海的波浪之上。</p> <p class="ql-block"> 船厅周围地面上用石子铺设的海浪波纹。</p> <p class="ql-block"> 这天,当地旅游专业的学生前来实习。在船厅边我看到两名女孩,手里拿着文稿,四下张望,又怯生生地不敢开口,便上前搭话,得知她们的意图后,我说:“那就给我们解说吧!”其实每人就某一景点就一小段解说词,总算“开张”了,俩人开心得不行,不断说的“谢谢爷爷”“谢谢奶奶”似乎比解说词还要多。看着满脸还带着几分稚气的女孩儿,我鼓励她们胆子再大些,没什么可怕或不好意思的。随后4人还一起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图为读书楼。其与众不同处是室内没有楼梯,而是要从楼旁堆叠的假山后的石径上去。这似乎是有意在与楼南船厅的“海”相呼应,寓意“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p> <p class="ql-block"> 位于何园东门月洞门内的牡丹厅,因其东山墙上的大幅砖雕“凤欢牡丹”而得名(按:此砖雕名有多种,“欢”字或为“吹”、“穿”等字,不知究竟为何字,今存疑),砖雕上凤凰双翅舒展,长羽飘逸,四周牡丹花枝缠绕,是扬州市区古建筑上保存最为完整的砖雕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 何园原名寄啸山庄,取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名句“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表达了园主人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而情寄山水的志节情怀。</p> <p class="ql-block"> 水心亭是何园之一绝。它位于西园水池中央,是中国仅有的水中戏亭,专供园主人观赏戏曲、歌舞和纳凉赏景之用。</p> <p class="ql-block"> 何园的另一绝是复道回廊。颐和园的长廊不过700余米,而何园的楼宇其复道回廊总长度竟达1500多米,且极尽曲折之妙,难怪享有“天下第一廊”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就要说何园的第三绝了,那就是花窗(借图)。花窗,俗称花墙头、漏花窗,是中式建筑之中的点睛之笔。除了采光、通风等功能外,更起到了一种装饰和美化的作用。不知是否有人专门记录过何园的花窗有多少种,游人所见,形状各异,玲珑剔透,别具匠心,实实令人大开眼界。</p> <p class="ql-block"> 沿复道曲折南行,便到了园中赏月最佳场所的赏月楼。园主人是个大孝子,安排母亲在此居住。廊旁的铁栏杆都是当时从国外进口的,均刻有“延年益寿”字样。</p> <p class="ql-block"> 玉绣楼因院中植有广玉兰和绣球而得名。楼宇既有中国传统式的串接,又有法式的百叶门窗、日式的拉门、法式的壁炉、铁艺的床,融中西建筑手法于一体。</p> <p class="ql-block"> 片石山房为一处始建于明代的古典园林建筑,后被何园主人收入其园。相传其假山出自清代大画家石涛之手,可算是石涛叠石的"人间孤本"了。其叠山之妙在于独峰耸翠,秀映清池,当得起"奇峭"二字。</p><p class="ql-block"> 游何园得一绝:</p><p class="ql-block">广陵春晓到山庄,游赏园林转复廊。</p><p class="ql-block">想像水亭弹一曲,静听清韵渡花窗。</p> <p class="ql-block"> 何园到东关街没几站地,车站旁就是古运河。对岸古老的摆渡小船和现代的高大建筑群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 东关街的东端有一座马可波罗纪念馆,不远处还为这位意大利世界著名旅行家和商人立了一座骑着马的塑像。他17岁来中国,在中国游历了17年,据他自己说还在扬州做了3年的官。在他的游记中记载了扬州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高宗赵构诏命“扬州浚隍修城”,以都城形制建造了略呈方形的宋大城。近年经考古发掘,于2009年参照宋代《营造法式》,复建了城墙及重檐歇山顶门楼。</p> <p class="ql-block"> 东关街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道,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生意兴隆。和东关街紧紧相连的是东圈门的古街区。两条街除有老字号店铺外,还集中了众多古迹文物。如今这里成了外地游客来扬州必到的去处。我们来的这天,天气不是很好,没想到街上依旧熙熙攘攘,人们在饶有兴致地逛街购物。见此情景便诌了几句:</p><p class="ql-block">广陵千载繁华地,民巷商街旧貌存。</p><p class="ql-block">一入东关惊闹市,徜徉远客密如云。</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东关街上介绍扬州街巷的大广告牌。或许是喜爱它的鲜艳夺目,许多女孩子都在这里拍照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 在东关街上,我们一路在找一家可心的饭铺吃午饭(借图),最后品尝了颇有特色的蟹黄汤包。</p> <p class="ql-block"> 街道两边的糕点铺一家挨一家,多得令人目不暇接。花色品种极多,多以甜糯为特色。(借图)下午临走前终于给孙女选购了几种。</p> <p class="ql-block"> 由于下午游览的重点是个园,古街区里的文化古迹难以一一观览。这是想去而未去的汪氏小苑(借图)。</p> <p class="ql-block"> 图为武当行宫。清末和新中国成立后均曾在此办过学校。如今为保护这一道教古迹,已将小学迁走,重新修缮,保持了其原来的风貌,成为展示扬州道教文化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扬州三把刀是扬州地方传统的手工艺品,即天下闻名的扬州厨刀、修脚刀、理发刀。 三把刀在扬州人手中不仅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艺术,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扬州文化的一部分。这是街头修脚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 沿着东关街西行,大约过了半条街,往南一拐就到了个园的南门。这是第三次来个园了,前两次都是忙里偷闲来转一转,并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象。记得第一次来是在1983年春,是随部政策研究室主任与报社社长一行数人来南京、扬州调研,抽空到个园看了看,我还用自带的相机在一座建筑的门前为他们拍过黑白照片。但除去竹子,对个园的其他记忆早都模糊不清了。</p><p class="ql-block"> 个园是一个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是清嘉道年间“两淮盐总”(朝廷的税收大户)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因竹叶形如“个”字,故名个园。个园是扬州城里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和观赏价值的园林。其南部为住宅,中部为园林,北部为品竹观赏区。图为大宅门主厅的汉学堂。中堂是郑板桥的竹石图,两边的对联是:“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 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不但显示这家主人酷爱修竹,更反映了其人生信条和对后代的期望。</p> <p class="ql-block"> 从住宅进入园林,首先看到的是月洞门,门上石额书写"个园"二字。园门内外用青竹和笋石营造了春景春山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入园向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位于秋山南峰的住秋阁。后悔的是当时没有登阁一望。</p> <p class="ql-block"> 个园以叠石艺术著名,笋石、湖石、黄石、宜石叠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融造园法则与山水画理于一体,被园林泰斗陈从周先生誉为“国内孤例”。而我最欣赏其中的秋山,黄石红树,秋色如画。</p> <p class="ql-block"> 叠石假山的秋山上有磴道、方亭,下有山洞、幽室,洞中设有石桌石凳石床。我们从中经过时,看见两位东北的大妈正坐在石桌旁喝饮料,似乎想体验一把古人在此饮茶或饮酒的雅兴。</p> <p class="ql-block"> 抱山楼是座七楹长楼,抱山楼在空间上连接夏秋两山,楼前长廊环绕两山于胸前,这是抱山楼得名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 离抱山楼东南不远处有一个六角小亭名清漪亭,亭周围布置了许多太湖石,石外又被一弯绿水所环抱。在此可揽全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 抱山楼西面为湖石堆叠的夏山。造园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瘦、透、漏、皱的特性,叠石多而不乱,远观舒卷流畅,近视则玲珑剔透。山前有池水,山下有洞室,水上有曲梁。山上有鹤亭,亭旁有古柏,郁郁葱葱,真可谓巧夺天工。</p> <p class="ql-block"> 图为位于东南小庭院中的冬季假山(借图),倚墙叠置又名雪石的宜石,更富创意的是在南墙上开四行圆孔,利用狭巷高墙的气流变化,产生北风呼啸的效果,以营造出冬天大风雪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 兰园(借图)集中展示了作为个园园花的多种兰花,并佐以根雕、盆景,供人清赏。园门外的龟甲竹也颇可观赏。</p> <p class="ql-block"> 个园北部是观赏竹子的胜地。位于其中部的建筑,以其面临一泓碧水,故名映碧水榭。与水榭曲廊相连的是步芳亭。</p> <p class="ql-block"> 映碧水榭的西北,在竹林深处有一亭,取王维诗意名竹里馆。小坐竹里馆我不禁想,炎炎夏日这里绿荫匝地,一定是个乘凉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 由于天一直没有放晴,总不免担心会有雨,为此在原路而回的路上,没敢拾遗补缺,去游览更多的景点。</p><p class="ql-block"> 坐在公交车上我在想,这次终于不虚此行,得见个园全貌。园中随处可见的翠竹,有人曾列出了几十种,有的甚至说上百种,总之个园的确是个名副其实的竹园。不过我想它之所以名闻遐迩,还是将春山、夏山、秋山、冬山四季的假山荟萃一园,这奇思妙想绝无仅有,不得不令人叫绝!为此写下一首赞美它的小诗:</p><p class="ql-block">叠石分峰别出新,四时山色共迎宾。</p><p class="ql-block">人间奇石知多少,造景无俦在匠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