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柔柔的春风里,与朋友相约来到秦岭山里的黄峪寺村原址观赏白鹃梅。</p><p class="ql-block">黄峪寺村原址位于西安青华山东侧、秦岭北麓翠微山下。我们从鄠邑区余下街道出发,自驾车从沣峪口进入终南山,沿西万公路行驶了四公里,到达一个叫高砭子的地方,由此向东进入大蒿沟,再沿着简易沙土路艰难行驶了六公里,其中经过了十几个险要的盘山弯道,来到四面环山、峰峦叠翠的山上平坝,终于到达原黄峪寺村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我是第一次听说黄峪寺村的,利用在车上的时间打开手机搜了一番。黄峪寺村所处的山上平坝,海拔近一千三百米,面积达一千多亩,原来有几十户农家散布其间。黄峪寺村因唐代以后曾经香火鼎盛的寺院而得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行宫——翠微宫(即黄峪寺)遗址所在地,也是太宗临终之地。李白有诗曰:“初登翠微宫,复憩金沙泉。践苔朝露滑,弄波夕月圆。饮彼石下流,结萝宿溪烟。鼎湖梦渌水,龙驾空茫然。”诗中所说的金沙泉,就在村子下方五百米处的巨石下,一股清泉从乱石里涌出,泉水形成向北而去的河流,如今这条河依旧名为金沙河。现在这里只有零散分布着的十几户村民经营的农家乐,只见川流的车辆和熙攘的游人,早已没有了炊烟袅袅的土房村落和山村的宁静。据说黄峪寺村于十年前集体搬迁到山外的西安市长安区滦镇,永远告别了封闭、贫穷和落后,过上了幸福安康的新生活。</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汽车终于开到山上平坝,停在黄峪寺村头西南黄沙梁附近的一个小型停车场,这里已经停了很多汽车和驴友的摩托车,看来已经有不少游客了。黄沙梁就是我们向往的白鹃梅盛开之处,每年的四月初,吸引着西安周边的游客前来观赏。我们下车舒展了一下腰身,一幅美妙的画卷徐徐映入眼帘:在叠岭层峦的群山顶上,一波一波、一层一层,漫山遍野铺满了小白花,犹如一望无际的雪原,更像波起峰涌的云海,这便是白鹃梅。据说,这里是秦岭面积最大、最密集的白鹃梅花海。</p> <p class="ql-block">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随着游人没入两米高的花丛中。我们小心地在几个山头上穿梭,时而下了这个山头又上了那个山头,时而走在两个山头之间几十厘米宽的山脊上,被四面的白鹃梅簇拥着。一枝枝细弱开展的灌木小树,一片片椭圆卵形的绿叶,一束束冰清玉洁的花朵,我们像是遨游在浪花飞扬的海洋里,走在柔软洁白的地毯上。我靠近一枝白鹃梅仔细端详起来——叶片呈椭圆形,长约四五厘米,宽约两三厘米,两面光滑翠绿;一个树枝上生长着由数个花朵组成的花束,花朵直径约两三厘米,每朵花有五个倒卵形的瓣,围着一簇橘黄色的花蕊,好像五个翩翩起舞的少女。难怪,近处洁白的白鹃梅花,远处看到的却是白里透绿,有如蓝田玉一般晶莹剔透。</p> <p class="ql-block">游客们徜徉在花海中,有的爬到山顶一览群山,有的用自拍杆自拍留念,还有的现场制作视频上传抖音……我们举着手机尽情地拍着,眼前像浪花一样无尽的白鹃梅,远处似油画一般叠翠的山峦,还有我们与美景的合影,一幅一幅地飘进手机的相册里。</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在山脊花丛中,脚下踩着的不是坚硬的石头,也不是松软的泥土,而是像米粒大小的黄白色的砂粒,我想这应该是山石经过亿万年风化碎裂形成的,所以就有了“黄沙梁”之名吧。由于在细碎的砂粒上行走,特别是上下坡时非常的滑溜,我们都非常的小心,不时相互提醒着。</p> <p class="ql-block">今天出游万事顺遂,如愿以偿地观赏到了白鹃梅。尤其是站在黄沙梁上一览群山,再一次领略了大秦岭的博大胸怀,我们的心情也像翱翔的雄鹰一样自由放飞。其实这里还有一些我们没来得及涉足的景点,如卧佛寺、净业寺、翠微峰等,待日后改善了道路、完善了设施,我们还会再来的。</p> <p class="ql-block">文字:终南石语</p><p class="ql-block">图片:笔者和朋友自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