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母亲河】N0•01举水河上的大桥记忆</p><p class="ql-block">文字:三戒</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1156686</p><p class="ql-block">图片:三戒、网络</p><p class="ql-block"> 清明回老家祭祖,家人设宴款待远归人于举水河畔,又见到了熟悉的举水河。 </p><p class="ql-block"> 源自麻城北部大别山区福田河镇的长江一级支流--举水河自北向南贯穿全境自西南方流入武汉新洲区,上游流域面积覆盖全市,干流河道居中几近平分麻城东西,是故乡麻城的母亲河,之所以得名举水河,大概是麻城的历史,最早能追溯到夏商时期,那时候还叫“举国”,尽管山川河流诞生远远早于人类活动史,但自从河流被命名来,几乎没有改变。倒是麻城,考古发现,七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就有人类文明的孕育,春秋为楚地,名柏举,因吴楚在此进行柏举之战而名垂青史。秦属南郡,汉为西陵。后赵大将石勒部下麻秋在今阎家河镇古城畈筑城以守,始有麻城之名。隋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信安县为麻城县,方是麻城建制之始。</p><p class="ql-block"> 从小生活在麻城东北山乡,我初中毕业前是没有见过举水河干流的,见过的最大的河流,就是从三河口水库下来的我们当地被称为“大河”的无名河,至今,我都觉得奇怪,三河口水库上游有三条源自大别山麻城主峰,海拔1337.1米的康王寨周边的河流:张广河、石门河、石桥河,下游有碧绿河水库的碧绿河。但这两大水库下方的共有河道至今却没有正式的名字,介绍中统称为“举水一级支流阎家河”上游河段。平时流量不大,山清水秀鱼翔浅底,只有梅雨季节,洪水滔天浊浪排空,每年都有洪水噬人的传闻。</p> <p class="ql-block">题图:网图,举水河畔麻城市区</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虽然没有到过县城也没有见过举水河,但儿时的夏夜纳凉亦或围炉夜话时,总听到父辈们关于东门大桥的故事,其实主要讲三叔年轻时到县里开会,趟水过河回家时,差点命丧举水河的传奇经历。那是58年元月,寒冬腊月的,本不该有山洪,三叔和同村的一个会计开完表彰大会后冒着大雨往家里赶。那时的东门大桥,就是两排木桩,上面铺上木板的简易桥,承担着麻城东西的交通枢纽功能。走到河边时,为了防止被水冲走,木板已经被管理部门抽走了。三叔和同事只能在大冬天趟水过河,同事身强力壮,很快就过去了。驼背三叔,运气没那么好,晃晃悠悠走到河中间时,上游的山洪来了,一个浪头,三叔就进了漩涡,只能随波逐流。还能听到河堤有人说:完了完了,那个人要淹死了!先过河的同事,站在河东的大堤上,大呼救命,没人理他,大冬天大清早下大雨的,估计人也不多。</p><p class="ql-block"> 虽然不会游泳,但保持头脑清醒的三叔开始自救,始终尝试往水浅的地方艰难移动,同事在堤上跟着跑从远处跑来,扶起三叔走。三叔已经冻得汗毛孔出血,上下牙齿打磕,不能开口说话了。绝处逢生,终于来了个熟人,一位曾经在我们湾子里住过点的扫盲干部,正在此处教农村干部学文化,乡长也在此学习。两人赶紧招呼厨房提热水洗澡,烧炭火烤,直到中午时分,才能开口说话,捡回一条命。</p> <p class="ql-block">题图:网图,二桥上游的橡皮坝</p> <p class="ql-block"> 听着父辈们关于举水河的传说,直到进城读高中,坐班车进城首先要经过东门大桥,这座建于1967年的钢筋混凝土大桥,彼时是市区连接东部乡镇的唯一大桥。自建成起,就是麻城的地标,用火柴的年代,这座桥多次出现在麻城火柴厂的火花上。桥东那时就是一条简陋的沙土质县道组成的街道,没几户人家。桥西,则是延申至城西106国道的新建街,加上东南西北四条街构成县城的主体框架。县城不大,走路时间不长就能逛一圈。</p><p class="ql-block"> 三年高中时光,夏日是我常来东门大桥的地方,通常是下晚自习后,那时大桥的河堤上下游方向没有住户,也没有路灯之类的照明,过了新建街口,基本就是漆黑一团了,车也少。但彼时的夜似乎也没有那么黑,我常与同学一起下河洗澡,说不上是游泳,因为水浅。脚踩白沙滩,河水轻轻流淌,洗去一身汗水,再走回学校睡觉。</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的日子,外出上学工作,回家不便,很多年没怎么关注举水河和东门大桥了。偶尔回家路过,看到桥东的河边出现了采砂石的了,又过了些年,河里出现了采砂船了,因为铁砂值钱了。河道开始凌乱不堪,局部出现深深的大坑。河水不再温顺,难见儿童戏水了。</p><p class="ql-block"> 现在居然查不到具体时间,网上说是1995年至2000年间,麻城二桥建成,联通杜鹃大道(彼时叫南环路)与河东。桥上游建设了橡皮坝,枯水期拦截河水,供日益扩大的城区供应自来水。大桥下就是淹没区,河堤又陡又窄,实在不方便游览。</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大桥上游又建了三桥,联通沪蓉大道(以前的北环路),能从沪蓉高速麻城东出口直行到麻城北站。二桥下游又新建了四桥,联通京广大道,可以最快速的联通京九铁路麻城站至龟峰山景区,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杜鹃花城即将花映高山红。</p><p class="ql-block"> 麻城四桥是网络小视频中出现频次最高的麻城建筑物,无它,顺应民意,每逢节假日,四桥会作为麻城市区唯一合法的烟花爆竹燃放区,每晚都有提供消防安全环卫保障的允许燃放时段。加上四桥河段率先修建了滨河栈道和河堤公园,迅速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建成使用了50多年的东门大桥,已于2019年重建,变成了时尚的悬索模样(但不是悬索桥),悬索与桥塔只是个装饰。我曾经就读的母校麻城一中,已搬迁到了四桥东的新址数年,即将迎来建校120岁生日。</p><p class="ql-block"> 饭前再一次漫游河堤,感受举水河静静的流淌,时间仿佛停止了脚步,往事悠悠,丝丝缕缕如同那水草,岁月如流,花开花落又一春,心绪顿时澄澈得如同脚下这条纯净的河流。</p> <p class="ql-block">题图:来自网络,东门大桥航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