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9日,夜风裹挟着紫藤花香轻轻掠过窗棂,工作室的伙伴们再度相聚云端,在星月交辉中继续这场与AI的深度对话。昨日关于提示词设计的思维火花尚未熄灭,今日我们又将在第五章和第六章的探索中,解锁AI更精妙的交互艺术和场景化应用智慧。</p> <p class="ql-block"> 21:00,夜读再度启程。主持人黄叶用清朗的声音拉开今夜共读的帷幕:“昨夜我们学会了如何给AI‘写剧本’,今夜我们要教它记住台词、即兴表演,甚至成为我们教学创作的黄金搭档。” </p><p class="ql-block"> 随后,7位领读人依次点亮知识星图,将书中的方法论与教学实践碰撞出璀璨火花。</p> <p class="ql-block"> 谢琴领读的是第五章第一节《让AI记住你的需求》。她说,人工智能的未来已来,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有成长在八小时之外的敏感度、动力和学习力。她从“AI的记忆特性”和“让AI记住你们的对话”两个方面展开叙述。在讲述“如何让AI记住你们的对话”的时候,她和大家回顾了书中讲的四个方法,并且在电脑上打开界面进行了操作的示范。</p> <p class="ql-block"> 彭素青领读第五章第二节《知识库定向调优》。她说,AI并不像人类一样,能够学习新的知识,他们只是基于已有的训练数据和广泛的知识储备,但他不一定了解你所在的行业,比如你的爱好,你的职业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她叙述了三种方法:提供具体的背景材料,引导AI关联已有信息,限制AI的回答范围。然后他用DeepSeek和文小言的回答做了一个对比,指出DeepSeek的回答更专业,给出了更广的范围和更多的例题。</p> <p class="ql-block"> 李霞领读第五章第三节《多步骤任务分解》。她以“七年级英语公寓设计项目课”教学设计为例,阐释了如何让DeepSeek有效地拆解复杂任务,先明确任务的核心目标,然后将任务拆分为多个小步骤,最后使用递进式提问,让AI深入思考,再进行信息的整合,就形成了一个很好的英语项目课教学设计。</p> <p class="ql-block"> 全春华领读第五章第四节《结果迭代优化技巧》。他先指出迭代能够修正、优化和补充内容,提高对话的效率。然后他叙述了迭代的方法:让AI重新表述或调整风格,要求AI补充细节,优化逻辑结构等。他接着叙述了高级迭代优化的技巧:要求AI生成多个版本进行对比,让AI进行自我评估和改进,再发一遍之前的稿子让AI优化。接着他以高中百日誓师发言稿为案例,说明了自己怎样一步一步要求AI迭代优化,最终形成满意的发言稿的。</p> <p class="ql-block"> 张文倩领读第六章第一节《学习加速器》。她先阐释了什么是文献速读,然后提出了文献速读的四个步骤:准备文献材料、输入文献内容、设置参数生成速度、生成速读结果。最后她进行了实践操作的全过程演示,展示了DeepSeek的高效和精准。</p> <p class="ql-block"> 陈伍领读第六章第二节《职场增效包》。她先谈了自己这几天的学习和实践感受:“昨天有老师说DeepSeek是我们的知己,但我认为我们还要知己知彼。”她以写会议纪要为例阐释了AI职场增效包的作用,她说自己五分钟左右就生成了自己满意的会议纪要用于课题开题。她总结了生成的步骤:原始记录喂给AI,让AI优化语言,补充格式要求。接着又以让AI智能生成邮件为例,说明了迭代对话生成的邮件能够满足用户的表达需求。</p> <p class="ql-block"> 何建英领读的是《私有库接入》。她详细讲述了用Cherry Studio搭建私有库的九个步骤:下载安装Cherry Studio,在Cherry Studio中添加对话模型,登录注册,配置API密钥,添加嵌入模型,新建知识库,点击Cherry Studio中的新建知识库,添加助手并配置对应模型,在“新建知识库”中进行对话。她以建立自己的课题私有库为例,在电脑上一步步操作建私有库和运用的过程。并谈到了自己学习建私有库学习和请教信息技术老师的经历,让大家感受到学习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专家引领环节,首席符芳充分肯定了领读人在领读的时候发挥好了领读的作用,同时也指出我们现在还停留在使用DeepSeek的阶段,还没达到能够玩转的程度,离高效玩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优化”“迭代”“提问”这些关键词提醒我们使用DeepSeek的时候要目标清晰,指示明确;然后要善于筛选、勇于捕捉DeepSeek带给我们的灵感,和DeepSeek不断磨合;最后要精准追问、优化迭代。我们可以从这三步去使用DeepSeek,但这三步依然只是入门级的。要想做到后面的高效使用,要不断探索,用于实践。首席鼓励大家:学习让人成长,也让人愉悦,我们要把终身学习理念始终贯穿到日常生活中。</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不是在驯服AI,而是在与另一个维度的自己对话”“最聪明的提示词,往往始于最朴实的教学困惑”在共读中,大家的思维在云端碰撞,持续三夜的共读,正像AI与教育者共同谱写的复调乐章——技术理性与人文温度交替呈现,而永恒不变的,是我们教育者对“更美好教学”的执着追寻。明日此时,我们将继续以书为舟,驶向智能教育的更深海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