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那个拐角

徐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过了河边的那个拐角,有一波桃林,估计是无人打理的,青草蔓延,春天的雨水多,越发显得翠色欲流。那些不见绿叶却有重重叠叠的桃粉的树们,彼此相映更显得鲜嫩可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枝叶的烂漫离不开泥泞中的根。一个劲儿往下生长的根,才有不断往上的力量。人的情绪积淀到一定程度,也会迸发出火一样的能量,不论年纪的大小。成年人的情绪总会化成各种消遣方式,可以散个步八个卦,可以约个局凑个饭,还可以逛个街追个剧……,然后情绪都化解于无形,再次见到的阳光似乎又灿烂无比。而少年们的情绪说来就来,一不小心就落入抑郁焦虑的陷阱,动不动就说是青春叛逆期,这时候成年人的引导很重要,当然成年人的言传身教更是不可忽视。这种教养自然是多年的沉淀,不是一时兴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高中实施双休,诧异的同时,我竟有点窃喜。虽然少了在校学习的时间,但是多了家庭交流的时间,还能让孩子睡得好,也能锻炼我的厨艺。同时我还能监督他的学习状况,更好地了解学习心情。我一直坚信心态好能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span></p><p class="ql-block">想当年我被数学困住的那三年,也是我青春拐角的那三年,有时候三节晚自习就做一个数学题,还不一定能答全,心态崩溃的时候,亏得有同窗相助,才有自己的破茧而出。这关于数学的反面教材早两年就跟儿子交流过,当时他还讥笑我的“无能”,我还拿出当年年级第十名的奖状来力争其他科的优秀,还打击了他一句迄今为止没看见过你的年级第十名。他笑着怼我,请问你当时在几中?我哑然,当时我没考上中专。硬缠着要读书,无奈被送到了资江边上的十四中,那是个一到五六月就涨大水的地方。不说别的条件艰辛,就说这一涨大水就得自己走几十里路,还要肩挑那二三十斤米去学校的活计,都够让我呛。所幸都扛了过来,所以物质上的匮乏对我而言都不算啥。我的精神世界总是满满的,那时的我喜欢唱《水手》,《星星点灯》,坚信风雨过后定会有彩虹;那时的我总期待着上阅读课的那个老师,每次提着一篮子的杂志期刊,《读者》,《青年文摘》是我的最爱,笃定读书是最好的出路,不能脸朝水田背朝天地插田拌禾。或者这也是我们这个年代的人能坚持能抗压的原因吧,也可以称作是内驱力使得我们能经得住考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早两周,儿子放假回家,低沉喊了一声妈之后,径直坐在书桌前做题。我顿感这情绪不对,以前放假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电视。我得去盘问盘问,虽然我对他的月考成绩已经知晓,以为他情绪已经在学校消化好了。不开问还好,才问他第一句怎么这样着急写作业呢?一米八的大男孩嚎啕大哭,说自己考砸了,还是越考越差劲,是不是自己真的不行?我很肯定地告诉他,在妈妈的心目中,你一直很优秀,成绩不能成为一个优秀孩子的唯一标准。现在每次考试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解决问题。可以发泄自己的情绪,但一定不能否定自己的能力。学习的起伏也是成长的组成部分,家人不会只用学习一把尺子衡量你。我还如数家珍地肯定他的许多优点,就说考得最差的数学成绩那也是当年妈妈打不到的分数;就算妈妈当年考个年级第十,那也是因为文科班只有两个班,比起你们的高手如林差远了。说完眼泪都没干的他竟然笑了,或者有时自黑也可以拉近距离。一味指责不如感同身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一个情绪稳定的家长给孩子带来的情绪价值应该是乘法。我在平时看过孩子的错题本笔记本,都是一丝不苟,书写工整。尤其是英语书写,在这一年里,他竟然自觉地练好了衡水体。当我问他为何如此时?他很平静滴说,肯定是因为卷面工整看起来舒服得很呀。其实孩子就在一点一滴中慢慢成长起来。肯定他们的认真,指出问题的所在,陪伴他们的青春。扎根平时的学习,一定可以更好地向上生长。</span></p><p class="ql-block">人生的拐角处会有很多,一帆风顺的时候不会让人有太多的思虑;一波三折的时候却会让人不断思考如何破局。总要相信拐角过后,定是满眼繁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