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钱的故事》

蒙阳

<p class="ql-block">  人常说:有钱好办事,冇钱难倒英雄汉。每个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难事,或难办或难成或难解。记得我十来岁的时候,我们家曾因少了一分钱没法买到煤油照明而发愁。那些年是国家计划经济时代,不像如今有超市,有店铺,有小卖部,甚至有淘宝,有拼多多等,想买就买,应有尽有。可那时人们要买东西,都得去公家设立的商店或供销社或代销点购买,许多东西还要凭券票才能购买,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况且当时的农村人家普遍都穷,一个壮劳力在生产队劳动一天得十个工分,妇女就只有六七个工分,到年底结算时,好点的生产队十个工分可得一块多钱,一般的生产队合七八角钱,较差的生产队只合三四角钱,一年到头除去分得的口粮和其他农产品折款,就所剩无几,那些缺少劳力的人家到年底甚至还要欠生产队的钱。</p> <p class="ql-block">  记得那年七月,我父母搜尽家里的所有也只有一角八分钱,想买半斤煤油需要一角九分钱,就差一分钱。那时的商店都是公职人员,都是死脑筋,不像现在的人会通融一下,少一分钱就少给一分钱的东西不就得了。那个年代借钱可难了,并不是说别人小气,而是大家都穷,各家平时卖点蔬菜、鸡蛋等农副产品换得的几个小钱,还得购买全家人的生活日用品等,自家都要省着用,哪还有钱借给别人家。所以我们家已有十多天没有煤油照明了,当时可把我父母急坏了,但又无可奈何。此时,眼见如此窘境,我不知哪里来的自信,竟然自告奋勇地要求拿着仅有的一角八分钱去邻村代销点购买煤油。父母和姐妹们都心存疑惑不敢相信,而我却坚持要去,说是自有办法。其实我当时心里并没有底,只是有一个大胆的设想,就是希望在路上能捡到一分钱以遂购油心愿,以解家里的燃眉之急。家人们最终没有拗过我的一腔执着,还是将购买煤油的重担交到了我的肩上。此时我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得到了家人们的信任,紧张的是怕完不成肩负的所命。</p><p class="ql-block"> 那天中午,我吃过中饭,顶着骄阳,打着赤膊光着脚,手提一个绿色农药瓶改用的煤油瓶,手握着家中仅剩的一角八分钱,怀揣着全家人的希望,踏上了购买煤油之路。上路之后,我便用上了我事先准备好的办法,一双眼睛不停地扫视着路面及其周边的草丛,甚至连路边的水圳田埂,哪怕石头缝隙、青草蔸下、禾圳泥浆等全不放过,全然不顾夏日路面滚烫的灼热。一路上,就只顾东张西望,左盯右瞄,前看后瞧,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不能漏过一个可能捡到钱的地方。虽然这条羊肠小道只有两华里,别人行走只要十多分钟,但我却用龟速足足走了一个来小时。当时正值夏日的中午,田野里烈日当空,阵阵热浪中夹带着浓浓的稻香不断袭来,让人在感受芬芳之余更多的还是闷热难受。整个田巷除我之外 再无他人,要不然人家看到我顶着烈日慢慢行走,一定会说这是一个神精病。小路终于快要接近长着一排垂柳的江边,再走一百多米就是代销点所在地---棣村闹上村。就在此时,我远远看到五六十米开外的路边禾圳里好像有一个闪闪发光的东西,一下让我兴奋不已但又狐疑不定,生怕这是一个错觉。我狠狠地擦拭了几下眼睛,在确定无误之后,三步并作两步地冲过去,快步跨在禾圳上,用手连泥带水一把捞起,然后将其辅在路面上,再将捞起的稀泥顺手抹开,其动作一气呵成。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我所盼望的那一分钱终于呈现在我的眼前哟。这下可把我激动坏了,真乃有志者事竟成,有信心就有希望。我蹦跳着那六亲不认的步子,欢快地来到代销点,递上煤油瓶拧开瓶盖,用激动得几近擅抖的声音向一位三十来岁的男售货员说:打半斤洋油!售货员慢悠悠地起身,接过我递过去的被汗水浸透的一角九分钱,数完后放入钱箱里,然后右手拿起一个半斤的小铁勾子在煤油桶里舀起一勾子煤油,左手拿一个漏斗架在我的瓶口上慢慢倒入。待他打好煤油后,我盖上瓶盖提起煤油瓶转身就朝回家的方向快步走去。到家后,我举着刚买回来的煤油向家人们洋洋得意地说:你们看我买到了洋油。家人们看到后又惊异又疑惑,问我是怎么买到的,我告诉他们是在路边捡到了一分钱后买到的。他们虽然在内心相信,但嘴上却用调侃的口气对我说:是不是向售货员哭来的,或是偷了别人家的钱买来的,不可能想捡钱就能捡到。听了他们的话后,我很是委屈和无奈,我辛辛苦苦冒着烈日花了那么多心思,付出了那么多汗水,终于买到了煤油,没有得到他们的赞赏和鼓励也就算了,还要这么贬低我,真是让我不解和无语。当然,我那种得意和欣慰之情还是没有因此消减。</p> <p class="ql-block">  不畏逆境,方能破茧成蝶。逆境和困难是人生最好的教材,它能让人坚定意志,能点醒人的智慧,更能铸造辉煌。几十年来,每当我想起这事,依然感概不已。一分钱放在今天也许微不足道,可在当时,尤其在关健时刻,其意义非同小可。虽然当时我年少无知,不知世事艰难,但我却不怕困难,敢于担当,懂得为了家庭,为了社会就要甘于奉献,勇担责任,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p><p class="ql-block"> 作者:张勤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