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味悠长的春节:“非遗”里的年味芬芳

易孝林

易孝林“非遗”作品展 <p class="ql-block">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或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糸、技能及相关实物、工具和文化场所。其核心特点是依赖“口传心授”的活态传承,强调精神性、艺术性和文化认同。根据联合國教科文组织及我国分类,“非遗”主要包括:民间文学、传统艺术、传统技艺、社会实践与节庆等。它在现实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文化根基与民族认同;经济与社会发展动力;精神价值与道德传承等。我国目前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居世界前列。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践行习总书记的指示,神州大地处处彰显;虽然春节已过三个月了,但那熟悉的“年味”却深深烙印在岁月之中,欢庆我国第一个申遗成功的喜庆景象、伴着万物复苏的脚步,愈发浓郁,宛如一坛陈酿,在时光中散发着醉人的芳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29日一2024年11月30日由中新社、中国摄影报等单位牵头、承办的“长城之约世界文化遗产国际摄影大赛”,整个期间有12525人参加、参赛作品71349,尔后冲剌到总赛的人数、作品却很少,我有四副摄影作品入围总赛并展示。</p> <p class="ql-block">今年春节是我国非遗“申遗”成功、举国庆祝的节日,广汉市大塘社区党委采取社企联办等形式,在广油苑社区(广汉石油基地)举办了迎春游园活动,以非物质文化、传统特色为主要内容的迎春、庆春活动,以下是一组“非遗”图片:</p> <p class="ql-block">  乐山市苏稽古镇形成于隋朝,始称桂花埸,距今约有1400多年的悠久历史。2020年11月18日,当选“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被四川省政府誉为“四川省历史文化街区”。它是乐山地区有名的“龙灯之乡”、“书画之乡”,其中以跷脚牛肉闻名世界,2021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评为“苏稽跷脚牛肉特色小镇”,被称为非物质文化古镇。今年春节,作者亲赴古镇采风,以下是一组古镇“闹”春的镜头:</p> <p class="ql-block">《一家三代逛古镇》</p><p class="ql-block"> 易孝林 摄</p> <p class="ql-block">《故地重游》</p><p class="ql-block">易孝林 摄</p> <p class="ql-block">古镇的一大特点,“老戏台”不仅是“非遗”,而且以“老戏台”为平台、载体,逢年过节,川剧连台,传播具有当地民风民俗的戏剧。川剧作为主角,更显意义的不同。川剧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间是2006年5月20日。这一决定标志着川剧在中围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地位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和保护。这是春节期,演出的川剧《滚灯》的一组图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