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25日至3月30日,我参加了“太原晋旅商务国旅”组织的“陕南川北六日游”,这是一次“汉文化之旅”。</p><p class="ql-block">3月25日早,团友们在太原南站西口集结,7:22分乘G3139次动车赴陕南名城~汉中。</p> <p class="ql-block">我们团队一行共24人(加领队导游小张),于11:34分抵达汉中。</p><p class="ql-block">汉中市,简称“汉”,是陕西省下辖地级行政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东与安康的宁陕县接壤,西与甘肃省陇南市相邻,南与四川省相连,北与宝鸡市毗连。汉中市下辖2个区、9个县,其户籍总人口为378.98万人。</p> <p class="ql-block">地导来接站了,她是一位漂亮的女士,30出头,本地人,也姓张。图中两位导游在联系工作。图中手扶红色旅行箱的的大男孩,是我们的领队张导,我曾多次跟他出游,他工作热情,细致周到,专业知识丰富,为大家所喜爱。</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来到汉中,留个影吧。这里比太原气候暖和,穿件外套即可。</p><p class="ql-block">汉中因汉水而得名,它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发源于市域的宁强县。公元前451年,楚国在汉江中有安康设汉中郡(辖今安康、汉中),东汉初郡治迁入本地后仍称汉中,历代“地名漂移”,汉中名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最近,因来这里旅游的游客太多,接我们的旅游中巴,是从甘肃调来的,车号甘A49451,师傅是40多岁的西北汉子,性格稳重,憨厚少语。这辆车将带着我们走完全部行程。</p> <p class="ql-block">先在汉中市中心的“菜根源酒店”吃午餐,午餐后去游览“古汉台”。</p> <p class="ql-block">古汉台位于汉中市东南部,又名七星台。</p><p class="ql-block">相传是汉高祖刘邦,在汉中称汉王时所建的府邸。台上有望江楼,登楼可以眺望汉中市全貌。</p> <p class="ql-block">团队成员在此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古汉台现为汉中市博物馆所在地,馆内珍藏有历代碑刻、拓片、书画等珍贵文物,其中以石门十三品最具盛名,有国之魂宝之称。被日本书道界称为“汉中石门,日本之师”。</p> <p class="ql-block">古汉台为公元前206年楚汉相争时期筑建,面积约8000平方米,由三级台地构成,台高7米。系当年刘邦被项羽分封为汉王,刘邦在此处建王府之基。这里便成为汉中府署官员祭奠和游乐的场所,历代皆有修茸。</p><p class="ql-block">现耸立于台北端的望江楼,始建于南宋。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记载,府署东北隅有天汉楼,即望江楼的初称。民国七年(1918年),望江楼经道尹张士秀主持重建并正式命名,此后名称再无更易。</p> <p class="ql-block">登临“望江楼”极目远眺远眺。谢谢团友老闫的拍摄。</p><p class="ql-block">望江楼曾是汉中的最高层建筑,据说在过去,登临三楼向南眺望,一眼就可以看见汉江,是人们饱览汉中风光的最佳去处,正如望江楼二楼楹联上写的:“汉水东流几千里,秦云北望第一楼”。现在,随着汉中城市规模的拓展,登楼已不能望江了。</p> <p class="ql-block">望江楼正南,是桂荫堂。其始建年代无确切记载,眼前的这座建筑是1996年动工建成的,总面积800平方米,为庑殿式仿古建筑,气势恢宏。桂荫堂的命名和桂树有关,意在汉中的官员和文人学士都会受到汉桂的庇荫。</p> <p class="ql-block">乾隆年间由郡守朱闲圣重书的,“漢臺”。</p> <p class="ql-block">展馆中简介。“汉初三杰”,也称为“兴汉三杰”。<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指辅佐汉高祖刘邦得天下的三位功臣:张良、萧何、韩信。</span></p><p class="ql-block">刘邦在萧何、张良的辅助下,拜韩信为大将,经过四个月的精心准备,然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灭掉三秦王,进而与项羽争霸,最后夺得天下,以此为基,刘邦在取得天下后,定国号为“汉”。这大概也是我们汉族得名“汉”的主要原因之一。</p><p class="ql-block">汉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酇侯,封张良为留侯。韩信曾被封为齐王、楚王,后因有人告韩信谋反,被贬为准阴侯。汉初三杰有着迥然不同的命运,张良得以功成身退,萧何委曲求全,韩信被告谋反,被吕后骗入长乐宫,斩于钟室。</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60年代,因修建石门水库,文物工作者将淹没区的珍贵石刻“石门十三品”,凿迁至博物馆保护。这些石刻原为褒斜古栈道沿线的摩崖题刻,是汉代至北魏时期的水利、交通与书法艺术的综合载体。</p> <p class="ql-block">由13块大型摩崖石刻组成,包括《石门》《鄐君开通褒斜道》《衮雪》《石门铭》《石门颂》等。</p> <p class="ql-block">其中《石门颂》被誉为“汉隶精品”,与《郙阁颂》《西狭颂》并称“汉三颂”。《石门颂》的书法风格飘逸自然,1936年版《辞海》封面即选用其“辞”“海”二字。</p> <p class="ql-block">褒斜道南口石门段栈桥模型,让我们感慨“蜀道之难,难与上青天”。</p> <p class="ql-block">山河堰落成记</p><p class="ql-block">此摩崖又名《重修山河堰碑》,是南宋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所刻。</p><p class="ql-block">据宋代王象之《舆地纪胜》云:“褒水又名山河水。”引山河水灌田所修之堰,故名山河堰。又据宋代诸石刻记载:山河堰系汉相萧何所创,曹参落成之。后人因怀萧、曹之德,故又称之为萧曹堰。</p><p class="ql-block">此摩崖通篇系擘窠大字,波势纵横,气势磅礴。在石门十三品中,是最能引人瞩目的。</p> <p class="ql-block">3月25日下午,游览汉中~皇塘油菜花海。</p> <p class="ql-block">游人在油菜田中漫步欣赏,近处是黄灿灿的花海,远处是碧波粼粼湖泊和白墙红瓦的村落,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在此打卡拍照留念。今天天气异常炎热,艳阳高照,年轻人纷纷穿上夏装。</p> <p class="ql-block">下午5点,团队回到汉中市区,在“灼叁江”酒楼进晚餐。</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招牌菜是“金汤酸菜鱼”,汉江鱼,味道鲜美可口,让人回味不已。</p> <p class="ql-block">晚餐后我们入住市中心的“美天假日酒店”。由于时间还早,我和团友老杨、老韩打车去游览穿城而过的汉江。</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下的“吾悦广场”,建筑新颖,灯火灿烂,商铺林立,有置身事大城市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跨江大桥~“龙岗大桥”。</p> <p class="ql-block">汉江龙岗大桥近景。</p> <p class="ql-block">3月26日上午10:00,团队到达汉中留坝镇,参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良庙。</p><p class="ql-block">张良庙,又名汉张留侯祠,坐落于秦岭南麓紫柏山下,南距汉中100公里。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张良庙依山傍水,建筑众多,幽静雅致。</p> <p class="ql-block">张良为秦末汉初杰出谋臣、政治家,西汉开国功臣,帝王之师,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p> <p class="ql-block">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刘邦身边。曾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使得刘邦顺利脱身。他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之争,建立汉朝,被册封为留侯。</p><p class="ql-block">张良精通黄老之道,不恋权位,晚年随赤松子云游四海。汉高后二年(前186年)去世,谥号文成。汉高祖刘邦曾在洛阳南宫评价他道:“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p> <p class="ql-block">建筑中其中匾额对联多有佳句,如“功成身退”、“急流勇退”、“一生如意”、“智勇深沉”、“机其神乎”等,都是用来赞美张良功德的。</p> <p class="ql-block">石碑“第一山”,出自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span style="font-size:18px;">米芾 [mǐ fú]之手。米芾是我们山西太原人。</span></p> <p class="ql-block">冯玉祥1914年1月任陆军少将旅长时,率军途经留坝张良庙,题写了的对联:</p><p class="ql-block">豪杰今安在?看青山不老,紫柏长芳,想那志士名臣,千古犹存凭吊所;</p><p class="ql-block">神仙古来稀,设黄石重逢,赤松再遇,得此洞天福地,一生愿作逍遥游。</p><p class="ql-block">这副对联表达了对张良的怀念与敬仰,同时抒发了冯玉祥对时局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八字碑是1928年,时任国民党交通部长的于右任先生在视察川陕公路时路过留坝张良庙,遂登上授书楼,放眼望去,古建筑群尽收眼底,不禁感叹张良功成身退的气魄,题字“送秦一椎(chúi),辞汉万户”。这是一副对仗极工的联句,仅八个字,便道尽了张良的一生,“送秦一椎”是说张良早年舍家忘身,雇力士在博浪沙椎杀秦始皇,报国复仇之事;“辞汉万户”则说张良助刘邦成就帝业之后,辞去万户侯的高官厚禄,淡泊明志,退隐山林。</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张良庙中的拐竹林,据说仅此处而生长。几个男单团友在此小憩。</p> <p class="ql-block">拐拐竹根部弯曲、上部笔直的特性,被视为张良“能屈能伸”的处世哲学体现。他辅佐刘邦成就霸业后选择隐退,如同竹子“弯曲”时的低调与“直立”时的刚直,展现了进退自如的智慧。</p><p class="ql-block">张良被称为“中国第一谋士”,其隐居紫柏山的行为与拐拐竹“独此一处”的特性相呼应,暗喻他放下功名、回归自然的超脱境界。</p> <p class="ql-block">3月26日下午2.00,游览国家5A级景区及汉文化主题度假区兴汉胜境。</p> <p class="ql-block">该景区是由运营无锡灵山胜境、山东尼山圣境的无锡灵山集团投资数百亿打造的中国汉文化超级旅游度假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入口。</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汉文化博物馆、汉乐府、湖心七岛、汉人老家街、丝路风情街、八大渡口等,承袭千年的汉文化浓缩于此,并将汉文化揉进每一个细节中。</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入口处的“漢”字。</p><p class="ql-block">我们的民族主体是汉族,很多人都不知道汉是什么意思,汉民族又从何得名?</p><p class="ql-block">汉文化的文化主干在哪里?这些问题都将在兴汉胜境得到解答。</p> <p class="ql-block">以汉为水,以水通商。</p> <p class="ql-block">汉江(又称汉水),是长江最长的支流,全长约1577公里,流经陕西、湖北两省。发源于汉中的宁强县,主要流经安康、十堰、丹江口。襄阳、钟祥、天门,最终在汉口龙王庙入长江。</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纯铜工艺制品~金瓯玉盆,象征着汉中的富饶环境。</p><p class="ql-block">古城汉中自古以来就被高大巍峨的秦巴山脉环绕,更被滔滔汉水滋润,积淀成一块带状盆地,拥有汉江、嘉陵江两大水系。</p><p class="ql-block">这里自然和人文景观名播中外,地理物候环境得天独厚,素有“西北小江南”、“金瓯玉盆”等美称,是中华大地上一颗璀烂的明珠。</p><p class="ql-block">汉中自古便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之美誉,是以金瓯玉盆喻汉中,再为合适不过。</p> <p class="ql-block">馆内~鎏金四足鬲。</p><p class="ql-block">鬲是中国古代煮饭的炊具,亦是一种礼器,常为三足两。本件艺术品的原型是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件四足鬲,它是出士于1981年,汉中城固县龙头镇的商代晚期青铜四足鬲。</p> <p class="ql-block">馆内豪华大气,金碧辉煌,装饰精美,人物塑像栩栩如生,让人感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祖龛~炎黄先祖。</p><p class="ql-block">祖龛的整体构造以炎黄二帝为文化核心,黄帝和炎帝的结盟,宣示着华夏民族的诞生。始祖炎黄为了人民安居乐业所进行的一系列探索自然、发明创造,最终为华夏民族的悠久文明莫定了最为牢固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馆内铜雕大门。</p><p class="ql-block">左扇门:重2吨 展现西汉四大记事</p><p class="ql-block">右扇门:重2吨 展现东汉四大记事</p><p class="ql-block">该铜雕艺术品是由我国铜雕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唯一传承人~朱烦仁大师创作。整幅作品采用竖向双列构图法,将西汉“汉秦兴替”、“休养生息”、“汉武盛世”、“昭宣文治”和东汉“光武中兴”、“明章之治”、“汉未事变”、“蜀汉续统”八大记事通过3D建模技术创作为浮雕形。</p> <p class="ql-block">先秦诸子人物铜像,从左向右分别是老子、庄子、孔子、孟子、韩非子、墨子、孙子、荀子。分别是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兵家等不同学派文化思想的奠基者,雕塑造型神态各异而又呼应互动,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国学术文化争芳斗艳、百花齐放。</p> <p class="ql-block">诸子百家木雕。</p><p class="ql-block">诸子百家木雕工艺为“浙江三雕”之一的“东阳木雕”,其内容叙述了诸子圣人的八大重点故事。分别“孙子练兵斩姬”、“韩非子孤愤著书”、“孟子劝君仁政”、“孔子问礼于老子”</p><p class="ql-block">"荀子樱下祭酒”、 "庄子濠梁之辦”、“墨子兼爱非攻”、“列子学射穷困不移”。体现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和文化群星璀璨、百家争鸣。</p> <p class="ql-block">创汉兴汉六贤。</p><p class="ql-block">从左至右分别是~张良、萧何、韩信、张骞、蔡伦、诸葛亮。</p><p class="ql-block">张良是秦末汉初谋士、大臣,多次为刘邦出谋划策,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被封为“留侯”;萧何是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早年任沛县狱吏,秦未辅佐刘邦起义,刘邦为汉王,萧何为丞相,思想上主张无力,对汉代建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韩信是西汉开国功臣,在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定都南郑,韩信到南郑投奔刘邦,后献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为平定三秦,建立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此三人并称为“创汉三贤”。</p><p class="ql-block">建元三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合纵联营,历时十三年,期间打通了汉王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通道,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其军功封其为“博望侯”,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誉其西域之行是“凿空”之举,由此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元鼎三年病逝长安,归葬汉中故里;</p><p class="ql-block">东汉桂阳郡蔡伦,成功改进西汉造纸的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破渔网等原料,造出物美价廉的纸,获得朝廷认可并推广,命名为“蔡侯纸”,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因其功绩,被当时朝廷奉为“龙亭候”,封地位于现今汉中洋县龙亭,并在其逝世后葬于封地;</p><p class="ql-block">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诸葛连弩、八阵图等,诸葛亮力实现兴复汉室的目的,长达八年时间以汉中为基地,先后六出祁山、北伐曹魏,后于建兴十二年在五丈原逝世,葬于勉县定军山,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此三人并称为“兴汉三贤”。</p> <p class="ql-block">参观镇馆之宝~博望东西丝毯。</p><p class="ql-block">尺寸:3.7×11.94米</p><p class="ql-block">材质:羊毛,蚕丝,棉线制作</p><p class="ql-block">工艺:手工编织编织地:伊朗</p><p class="ql-block">《博望东西》是由上大美院王文杰教授设计,由伊朗地毯业最著名的HAGHIGHI家族历时两年编织而成。以张骞开拓西域,打通丝绸之路为主题,表现了中华民族积极开拓边疆,促进贸易文化交流,打开世界文明新视野的伟大进取精神。</p> <p class="ql-block">挂毯构图分为如下十一段:分别为万里戈壁、张骞归来、西域和祥、燕然勒石、采桑城南、锦绣织女、龟茲佳话、绿洲瓜甜、天马西来、佛教东传、罗马集市。</p><p class="ql-block">在这张挂毯上,HAGHIGH家族在使用了多达六百多种不同颜色的羊毛线,有些颜色已经精细到很难用肉眼区分,织工只能凭借编号来挑选色线。在伊朗旧日都伊斯法罕的编织工坊内,HAGHIGH家族建造了巨大的织架,募集了五十多名当地最经验丰富的织工,以三班倒的速度完成了这件通常需要五年才能完成的巨作,堪称创造了一个艺术史上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九方印简介</p><p class="ql-block">传国玉玺(正中)传闻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命,用和氏璧镌刻而成,是中国历代皇帝的凭证。</p><p class="ql-block">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p> <p class="ql-block">在大会堂观看汉颂(演出时间约1小时),它将汉中历史与自然山水以及地域风情融汇贯通,抒写出一幅古朴壮阔、优美绚丽的山水人文相融的音诗画卷。</p> <p class="ql-block">《汉颂》不仅是汉中之颂,也是汉文化之颂,汉民族之颂。</p><p class="ql-block">剧场中央应该是一只巨大的罗盘吧?</p> <p class="ql-block">剧照~七仙女下凡。</p> <p class="ql-block">剧照~张骞出使西域。</p> <p class="ql-block">剧照~石门十三品。</p> <p class="ql-block">剧照~汉朝的建立。</p> <p class="ql-block">3月27日上午,赴汉中勉县诸葛镇,参观武侯祠。</p><p class="ql-block">勉县,位于汉中市西部约40公里,常住人口34.万人。素有“西北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西汉初,建沔阳县。三国时,曹魏景元四年(262年),沔阳属梁州汉中郡。明洪武七年(1374年),改为沔县。1964年9月,改沔县为勉县。</p><p class="ql-block">勉县历史遗迹丰富,文化积淀厚重,以定军山、天荡山、武侯墓(祠)为代表的两汉三国文化遗迹驰名中外。</p> <p class="ql-block">武侯祠,又称诸葛庙,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建于蜀汉景耀六年(263年),是为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而建,为中国众多武侯祠当中建祠最早、且唯一由皇帝下诏修建的祠庙。</p> <p class="ql-block">武侯祠现存建筑大都保持着明清时代风格,融建筑、园林、雕刻、绘画、书法、文学于一体。</p> <p class="ql-block">建筑呈南北向布局,有山门、乐楼、牌楼、琴楼、戟门、拜殿、大殿、崇圣祠、观江楼、东西配殿等古建筑,是一座代表陕南地方传统建筑风格的千年古祠,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美称。勉县武侯祠对研究“诸葛亮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武侯祠~琴楼。这座琴楼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故事,据说是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而建。</p> <p class="ql-block">琴楼内侧,楼上有空城计中“诸葛亮抚琴图”。</p><p class="ql-block">在《三国演义》的描述中,空城计发生的地点应该是在魏国的西城。</p> <p class="ql-block">武侯祠中的诸葛井。</p> <p class="ql-block">武侯祠中的旱莲树。</p><p class="ql-block">半月前,我曾在网上看到勉县武侯祠内,世界上唯一一棵400余年古旱莲,在孕育花蕾近十个月后,如约盛开。据了解,由于气候等原因,今年属于旱莲花开花“大年”,花开会较去年更为繁盛。可惜的是我们来到这里,花以开败了。</p> <p class="ql-block">祠内赞美诸葛的牌匾比比皆是。如“精忠精德”,“德泽天下”,“醇儒气象”,“大汉一人”,“代仰清高”,“天下奇才”等。</p> <p class="ql-block">拜殿中石碑林立。</p> <p class="ql-block">冯玉祥将军题词的石碑。</p><p class="ql-block">上联: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p><p class="ql-block">下联:仰流风于遗迹,万古清高。</p><p class="ql-block">联文意为:诸葛亮一生谨慎,鞠躬尽瘁,终于成就蜀汉大业;到武侯祠拜谒,更加仰慕诸葛亮流芳千古的高风亮节。</p> <p class="ql-block">大殿两侧的楹联。</p> <p class="ql-block">楹联总结了诸葛先生的一生的丰功伟绩和高贵品德,让后人仰慕不已。</p> <p class="ql-block">武侯祠观江楼远景。</p> <p class="ql-block">武侯祠观江楼近景。</p> <p class="ql-block">站在观江楼上,可远眺定军山,追忆当年金戈铁马战争场面。</p> <p class="ql-block">游览诸葛古镇。和我合影的是老杨,我们是老朋友了,曾多次随该团出游。</p> <p class="ql-block">上午游览结束,12:30我们在勉县的“汉府大酒店”进午餐。</p><p class="ql-block">午餐后,团队驱车前往位于陕甘川交界处“鸡鸣三省”的青木川古镇。</p><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的阅读和浏览,喜欢的朋友可关注《下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