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潭藏春色

火烧云

<p class="ql-block">  三月的暖风里,春日沸腾,放眼皆为桃红柳绿,梨花飘雪,这个繁花盛开的季节,最惹人欣喜的莫过于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似明媚春光自南向北,呈现一幅幅别样的图景,一望无垠的罗平,如波似烟的婺源,清幽婉约的皖南,花田锦绣的汉中。这般春色,温柔了岁月,惊艳了时光。</p> <p class="ql-block">  借春色正盛,于晨光与暮色之间,赏花游春乃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正事。白居易也曾感叹:“ 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p> <p class="ql-block">  这个春天再来皖南,避开汹涌的人流,找一个隐藏在山中的古村落,清幽秀美得像一幅春日画卷,如同走进了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  出歙州古城往霞坑镇方向,路边山势渐起,雨后的晨雾如轻纱笼罩着连绵的青山,清风携裹着淡淡的花香飘进座舱。</p> <p class="ql-block">  高德导航提示前方有捷径,可提前半小时到达,不带考虑的下了主路。顺着这条乡道一头扎进绵延的丘陵地带,经过两个乡村路面变得很窄,直视峰峦徒增压迫感,前方既没有村舍也看不到路人。自信有导航不迷路,往前走就行。</p> <p class="ql-block">  绕过山丘却发现手机没有信号,高德也成了休眠状态。在一个岔路口让我懵圈了,向左拐坡下面有几户人家,靠右是盘山弯道,向上走还是往下去,顿时没了方向。只得停车,期待能有个路人问问。难不成真得是欲速则不达。</p> <p class="ql-block">  看见有个三轮车从坡下村子出来,隐约听见有收茶叶的吆喝声,我急忙招手呐喊。这个进山收购春茶的老板,好像知道我是迷路的游客,他老远摆手指向右前方,我即上车起步,伸手挥动着以示谢意。</p> <p class="ql-block"> 转过山头盘旋而下,很快又回到国道上。导航林志玲的语音又清脆响起:即将到达目的地,请减速慢行。</p> <p class="ql-block">  石潭景区的车辆很多,进村的路两旁横七竖八停着不少车,只能缓慢的向前移动。接近村小学校门口,看校园里空旷无人,今天恰好是周末,即便开了进去,与看门的大爷说明情况,借个方便,停车费还是要给的。</p> <p class="ql-block">  石潭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古老村落,像一颗深藏群山之中的璀璨明珠,在群山环抱之中,依山势形成阶梯式的村落,分布有湖山、北山、下汰等几个自然村,由山麓一直延伸至华源河边。</p> <p class="ql-block">  华源河畔层叠着飞檐翘角的徽派民居,独特的地形地貌,造就山川云涌,山谷花海。这里是出产风光大片的绝佳地,被誉为摄影天堂。招致各地摄影爱好者趋之若鹜,一些影友在山上逗留数日,还有人就地搭帐篷,天不亮已在拍摄点就位,静候晨雾与光影交错的那一瞬间。</p> <p class="ql-block">  石潭不仅春有油菜花,秋有遍山红叶,这里的云海也是非常壮观,一年中约有200天能看到云海奇观,下汰村和胡山村的观景台是观赏云海和油菜花最佳位置。这个季节来观赏云海缭绕的油菜花田,春花烂漫,美若仙游。</p> <p class="ql-block">  为赶在晨雾消散前上山,单程15元的小巴车,在山道上跑得很快。到下汰村观景台时,还不到八点。登台远眺,山岭绵延不绝,花田层叠秀美,远方隐约的亮点,那是散落在山间的徽居,山谷中的漂泊着轻云薄雾,呈现出雾锁山村的意境之美。</p> <p class="ql-block">  雾气开始慢慢散去,阳光透过云层洒落下来,眼前的景象令人屏息:云雾如轻盈的白绢缠绕在青翠的山腰间,山峦像是被露水㓎染过的调色板,金黄的油菜花海与粉红的桃花交织,宛如一幅流动的山水大写意。我将镜头调到超焦距,以小光圈和慢门速度,力求凝固这朦胧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天空透亮了,雾气开始流动。缕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花海上,瞬间点燃了整片山谷。微风掠过,油菜花似金色波浪,<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下翻飞,</span>千万朵生命在浪尖上起舞,这般涟漪荡漾,漫过梯田与峰丛,化作一抹氤氲的烟霞。</p> <p class="ql-block">  我迅速换上长焦镜头,取景框里,一只蜜蜂在花蕊上振翅,撩起花粉弥漫,形成梦幻般金色的光晕。</p><p class="ql-block"> 此时,油菜花田里也长满了靓丽的美女,微风拂起长长的裙摆,于明媚粉艳的花丛中,秀一场撞色艺术表演。</p> <p class="ql-block">  这个藏于黄山山麓的古村落,有如尘封已久的长轴画卷,在云聚云散里渐次明晰。</p><p class="ql-block"> 踏着花丛缤纷的山间小道,漫步桃红林荫,呼吸着清新的纯净的空气,会使人思绪飞扬,浮想联翩的。但它却又是安静的,远离了尘世的喧嚣,让纷乱的心沉静下来。</p> <p class="ql-block">  走在山路上,遇到村民从山上下来,竹篓里装着刚采摘的春茶,芬嫩绿芽透出诱人的清香。</p> <p class="ql-block">  往后山约3公里的路上,已经看不到游客,只闻林间鸟鸣声,不经意的往下一看,密林中掩隐一个小村落,显得静谧且萧瑟,这让我顿生好奇。</p> <p class="ql-block">  顺着小道下去,拨开茂密的竹叶,眼前呈现出令人惊异的场景。这是一个荒弃了的村子,大约有几十户宅院,上下两条巷道,竟是残破不堪的。一处废弃的老宅,斑驳的墙面上还残留着精美砖雕,门楣上的"耕读传家"四个字依稀可辨。有的院子里门窗也还齐整,丢弃的用品尚能看出曾经的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  可以构想这家宅院昔日热闹的样子,他们的主人去了哪里?难道是时代的变迁和岁月的流转,还是因交通闭塞与人口迁移,这个古村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不得而知,如此落寞的状况真让人无奈而叹息!</p> <p class="ql-block">  下山已是夕阳西斜,发现山清水秀的石潭,老街口的古桥可与西递古村的天下桥相媲美,村内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古民居等,木雕、砖雕、石雕工艺精湛,彰显徽州文化精髓。</p> <p class="ql-block">  建于四百多年前的叙伦堂,精致华美,其房梁就有一百多根,号称“百梁厅”,成为中国古祠堂的典范之作。春晖堂为三间三进布局,梁柱高大秀颀,其明堂内长年积水不腐,故曰“活水明堂”之雅称。这里是以吴氏宗族聚居的村落,至今仍保留着一村一姓的格局,曾在人口鼎盛时期,留下了千灶万丁的盛名。</p> <p class="ql-block">  至今,<span style="font-size:18px;">村里保留传统制茶工艺作坊,为驰名的黄山毛峰和黄山贡菊名茶原产地。</span> </p><p class="ql-block"> 幽深的街巷中,几个青年游客在石板路上投下长长的影子,青春的身影与斑驳的老墙形成鲜明反差,古朴与时尚相映成趣,其中的韵味尤为悠长。</p> <p class="ql-block"> 山谷间冒出了暮霭在悄悄汇聚,远处山岚渐渐隐没云海中。民宿的晚饭是地道的家常菜,清炒蕨菜、春笋炒腊肉、豆腐炖蘑菇,这几样菜都带着浓郁的山野滋味。</p> <p class="ql-block">  主家吴嫂絮叨着村里的往事,祖辈几代靠种茶为生,以前村里人在外做茶叶生意,如今年轻人大多出去务工,许多家院子都空闲着。近些年每到春天,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还有那些照像的,一住就是三五天。不少村里人都回来开店,在家也能挣着钱。</p> <p class="ql-block">  夜色深沉了,只见繁星和灯火萦绕山村。我们夜宿吴嫂家老宅里,木板阁楼散发着农家的烟火气,月光在雕花窗棂投射成一幅奇妙的剪影。</p> <p class="ql-block">  我翻看着手机里的照片,回味镜头下的时光印记,每一个画面都承载了这个春天美好的记忆。感觉有些不足的是,晚来了几天,没有赶在最佳天气和花期。又受制于拍摄技艺的困扰,缺乏创作新意,尽管如此,依然是珍藏于心的醉美春色!</p> <p class="ql-block">  在这清浅的秀色里,把自己放的悠哉游哉的,看看星空辽阔,呼吸春山的味道,再独自享受那种按下快门的愉悦,足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