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幼儿教育这片充满生机与挑战的领域,我已走过了16个春秋。这16年里,我收获过成功的喜悦,也遭遇过诸多困惑与迷茫。当翻开《正面管教》这本书时,我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全新教育世界的大门,书中的理念与方法如同一束束智慧之光,照亮了我过往教育路上那些模糊不清的角落,让我对幼儿教育有了更为深刻、透彻的理解。</p><p class="ql-block">一、邂逅:理念的初碰撞</p><p class="ql-block">初次接触《正面管教》,“和善而坚定”这一核心理念就如同一记重锤,在我心中激起层层波澜。回想起过去16年的教学时光,在班级管理方面,我始终在严厉与宽松的两极之间艰难徘徊。在那些需要迅速建立秩序、让孩子们服从指令的时刻,我常常不自觉地选择了严厉的方式。我会提高音量强调规则,用严肃的表情和强硬的态度要求孩子们遵守。在这种方式下,班级秩序看似能够在短时间内得以维持,孩子们也会乖乖听话。然而,我却渐渐发现,孩子们眼中的光芒逐渐黯淡,他们与我之间仿佛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墙,变得小心翼翼、唯唯诺诺,失去了幼儿应有的活泼与自信。</p><p class="ql-block"> “和善而坚定”的理念为我指明了方向,它让我恍然大悟,原来严厉与宽松并非是二选一的单选题,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和善,是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尊重与理解,是用温暖的爱去拥抱他们的每一个想法和感受;坚定,则是为孩子的行为设定明确的边界和底线,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这就好比为孩子打造一座温暖的港湾,和善是港湾里温暖的阳光和柔软的沙滩,给予他们安全感和舒适感;而坚定则是港湾坚固的堤岸,保护他们免受外界的伤害,同时也引导他们在正确的航道上前行。</p><p class="ql-block">书中“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这一观点,也给了我极大的触动。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当孩子们犯错时,我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迅速纠正他们的错误行为,避免他们再次犯错。例如,当看到某个孩子在绘画课上把颜料涂到了桌子上,我会立刻制止并批评他,然后让他把桌子擦干净,却很少去思考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以及如何引导他从这次错误中学习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读了《正面管教》之后,我深刻认识到,每一个错误都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是他们探索世界、学习规则的重要契机。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以更加包容和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的错误,引导他们从中反思、总结,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感。就像孩子把颜料涂到桌子上这件事,我可以先询问他当时的想法,是不是因为太专注于绘画而忽略了周围,然后和他一起探讨如何在保证绘画乐趣的同时,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让他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p><p class="ql-block">二、思索:理论的深度挖掘</p><p class="ql-block">《正面管教》的理论根源来自阿德勒个体心理学,这一发现让我对书中的教育理念有了更为深入和透彻的理解。阿德勒强调人的行为是由社会情感驱动的,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内心深处始终渴望着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这种渴望成为他们行为的重要驱动力。这一理论为我打开了一扇理解孩子们内心世界的窗户,让我明白了他们那些看似不可理喻的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对爱、关注和认同的深深渴望。</p><p class="ql-block">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特别调皮捣蛋的孩子,他们总是故意违反规则,制造各种麻烦。以前,我总是单纯地从行为表面去看待这些问题,认为这些孩子缺乏纪律意识,是“问题儿童”。但现在,我从阿德勒的理论中找到了新的解读视角。这些孩子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行为,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正常的社交和学习活动中,没有获得足够的关注和认可,内心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得不到满足,所以才会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吸引老师和同伴的注意。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孩子们的行为表现,更要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纳、被尊重、被关爱的,从而建立起积极健康的自我认知。</p><p class="ql-block">三、实践:方法的落地生根</p><p class="ql-block">在班级规则的制定方面,我摒弃了以往由教师单方面制定规则、要求孩子们被动遵守的传统方式,而是组织了一场生动有趣的班会活动,让孩子们共同参与到规则的制定过程中来。在班会开始时,我先引导孩子们思考在班级生活中,哪些行为会让大家感到开心和舒适,哪些行为会给他人带来困扰和不便。孩子们纷纷踊跃发言,有的说在教室里不能大声喧哗,不然会影响其他小朋友学习;有的说要爱护教室里的玩具和图书,不能随意破坏;还有的说要轮流使用公共的游戏设施,不能独占。我将孩子们的想法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和他们一起整理、归纳,形成了一份详细的班级规则。通过这种方式制定出来的规则,不再是冷冰冰的、强加给孩子们的要求,而是他们自己共同的意愿和承诺,因此孩子们对规则的认同感和遵守的自觉性都大大提高。</p><p class="ql-block">在处理孩子之间的冲突时,我也改变了以往充当“裁判”,直接判定对错的方式,而是运用书中“积极倾听”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孩子们自己解决冲突。有一次,两个小朋友在玩积木的时候发生了争吵,原因是他们都想搭建一个城堡,但是对于积木的分配产生了分歧。我没有立刻介入并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而是先让他们停止争吵,冷静下来。然后,我分别倾听了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一个小朋友说他想搭建一个更大、更漂亮的城堡,所以需要更多的积木;另一个小朋友则说他也有自己的设计想法,而且他先来玩的,应该有优先选择积木的权利。在了解了双方的诉求之后,我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才能让两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想法,同时又能友好地相处。经过一番讨论,他们最终决定一起合作搭建一个超级大的城堡,各自发挥自己的创意,并且互相分享积木。通过这次经历,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还学会了如何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如何与同伴协商、合作解决冲突,这对于他们今后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p><p class="ql-block">我还积极运用鼓励的方法来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内在动力。在过去的教学中,我虽然也会表扬孩子们,但往往只是简单地说“你真棒”“做得很好”,这种比较笼统的表扬方式,对孩子们的激励作用并不明显。读了《正面管教》之后,我学会了给予孩子们具体、真诚的鼓励,关注他们在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比如,有个小朋友在手工课上制作了一个纸飞机,虽然飞机的造型不是很完美,飞得也不是很远,但是我注意到他在制作过程中非常认真,尝试了很多次才成功。于是,我对他说:“我看到你在制作纸飞机的时候特别认真,遇到困难也没有放弃,一直在努力尝试不同的方法,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真的很棒!而且你看,你的飞机最后也能飞起来了,这就是你努力的成果,老师为你感到骄傲。”听了我的话,这个小朋友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从那以后,他对手工制作的兴趣更加浓厚了,在其他活动中也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p><p class="ql-block">四、反思:成长的蜕变与展望</p><p class="ql-block">通过阅读《正面管教》并将其理念和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上发生的巨大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班级管理的轻松有序和孩子们行为的明显改善上,更体现在我与孩子们之间建立起的更加亲密、信任的关系上。现在,孩子们在我面前不再是畏畏缩缩、小心翼翼的,他们会主动地和我分享自己的快乐和烦恼,会拉着我的手和我一起玩耍、聊天。这种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让我无比珍惜,也让我更加坚定了继续践行正面管教的决心。</p><p class="ql-block">回顾这16年的幼儿教育历程,我感慨万千。从最初的青涩懵懂,到现在的逐渐成熟,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汗水,但也收获了无数的感动与成长。《正面管教》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让我对幼儿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和践行正面管教的理念和方法,不断探索和创新,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温暖、和谐、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我相信,用心去浇灌每一朵祖国的花朵,他们必将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绚烂光彩。让我们携手共进,在正面管教的道路上,不断探寻教育的真谛,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