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磅礴的凡尔赛宫位于法国首都巴黎西南部18公里的凡尔赛镇,是一座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古典主义皇家建筑群,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凡尔赛宫前的武器广场是凡尔赛宫的前庭,武器广场呈扇形,其前方3条笔直的大道一路向东,中间为巴黎大道,南北分别为索克斯大道、圣克劳德大道。武器广场与三条放射形大道共同构成了宫殿的宏伟入口。这些设计不仅增强了宫殿的视觉冲击力,也体现了路易十四对权力与秩序的追求。(图片来自网络) 位于凡尔赛宫前的武器广场上矗立着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骑马雕像。 “路易十四,1638——1715”,在位时间“法兰西国王和纳瓦拉国王,1643 - 1715 ”。他在位时间长达72年,是凡尔赛宫的建造者。 侧面说明:路易十四骑马雕像,2009年修复并安装在凡尔赛宫武器广场。1833年,奥尔良王朝的路易·菲利普国王下令修复凡尔赛宫,将其改为历史博物馆时所建的雕像。 武器广场视频。 凡尔赛宫的第一道镀金大门和围栏。<div> 庞大恢宏的宫苑以东西为轴,南北对称,中轴线两则分布着大小建筑、树林、草坪、花坛和雕塑。<br></div> 宫殿顶部摒弃了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而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庄而雄浑。中轴线上建有雕像、喷泉、草坪、花坛等。 第一道大门旁的胜利女神雕塑面面观。 通过这道金色的门需要进行安检。<div> 凡尔赛宫的正门设计同样令人叹为观止。其宏伟的建筑风格与宫殿的整体风格相得益彰,彰显出无与伦比的尊贵与荣耀。正门上方,精美的浮雕与大理石雕像相互映衬,使得整个建筑更加生动与立体。步入正门,仿佛踏入了一个历史与艺术的殿堂,让人感受到凡尔赛宫的深厚底蕴与无尽魅力。</div> 第一道大门后的宫前广场。凡尔赛宫197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宫前第二道金色的围栏,此门没有打开,参观从侧面进入。 金色围栏和雕像。 左右两侧的雕像。 参观入口排队。 参观门票,标识了进入参观路线图和领取中文讲解器的条形码。 凡尔赛宫内广场打卡照。 参观首先从北侧的皇家教堂开始。 皇家教堂是王室举行宗教典礼以及重要仪式的主要场所。教堂内部精致瑰丽,正前方的管风琴制成于1710年。 管风琴上方的壁画是法国画家查尔斯·福斯(1636—1716)创作的《基督复活》。 管风琴下面的金色浮雕描绘的是大卫王在两位天使守护下演奏竖琴的形象。天顶壁画《光环之中的永恒之父向人类许诺上帝的救赎》是法国画家安托万·科易佩尔(1661年—1772)于1715年—1716年创作完成的。 皇家教堂视频。 二楼走廊立着许多雕塑,左侧的门通往海格力斯厅。 北宫的二层由7个意大利宫廷建筑风格的大厅所组成,这7个大厅分别以古希腊与古罗马神话中诸神的名字命名,依次为“海格立斯厅”、“丰收厅”、“维纳斯厅”、“狄安娜厅”、“战神厅”、“墨丘利厅”和“阿波罗厅”。 海格立斯厅(Salon d'Hercule),又叫“大力神厅”,海格立斯厅完成于1736年,海格立斯(Heracles)是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大力神,常译为赫拉克勒斯。 海格立斯厅最令人震撼的是天花板上的《海格立斯的颂歌》,面积达480平方米,由法国画家弗朗索瓦·勒穆瓦纳(1688—1737)完成于1731—1736年间,画的主题是“美德让人超越自我”。壁画中出现了希腊神话中所有诸神共142人,是欧洲当时最大的天花板壁画之一。 《海格立斯的颂歌》<br> 画面中,在奥林匹亚山上,天帝宙斯牵着女儿希比的手,迎接英雄海格立斯。战胜了无数妖魔鬼怪的海格立斯屹立在战车上,被众神包围并接受宙斯的祝福,由凡人成为大力神。所有这些都寓意了路易十四的功勋足以与英雄的海格立斯媲美。 海格力斯厅著名的《西门家的筵席》,描绘的是《圣经》中的故事,作者为文艺复兴晚期威尼斯画派中的“三杰”之一的保罗·委罗内塞,1570年为威尼斯圣母玛利亚会修道院餐厅创作的《西门家的筵席》,表现了圣经福音书中西蒙在家中招待耶稣的场景。 1664年意大利威尼斯总督为了在与奥斯曼帝国对抗中,得到法国的支持而赠送给路易十四的。作品的尺寸高4.5米,长9.7米 ,最初这幅画展出在卢浮宫的阿波罗长廊。1730年它被安装在海格立斯厅。 海格立斯厅的西边,就是以绿色精美装饰为基调的丰收厅,也叫富饶厅,是入宫觐见国王的礼仪路线主要入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用作路易十四的古玩陈列室的前厅(门后是收藏奇珍异宝的珍宝馆),后来成为路易十六的娱乐室。 丰收厅的大门后面就是珍宝馆,大门两边是路易十四的子孙画像,穹顶画《The Royal Magnificence 王室的富丽》 维纳斯厅(Salon of Venus),也称金星厅。这个厅的装饰为典型的巴洛克风格,大厅的墙到处是爱奥尼亚的大理石壁柱和圆柱,显得气度非凡。 路易十四像。大厅壁龛内矗立着让·威尔盈1672年赠送给国王的路易十四全身雕像。左边为罗马皇帝屋大维的胸像。(图片来自网络) 维纳斯厅是盛大晚宴时宾主吃点心的地方,每当举办正殿晚会时,大厅内摆满餐桌,桌上是用鲜花围着的果篮。 维纳斯厅穹顶壁画《维纳斯在她的王国中施展神性和力量》椭圆形的图画中央,美惠三女神正在为爱神维纳斯戴上花冠。维纳斯斜靠在车中,手持玫瑰花环。花环缠绕在战神玛斯、火神伏尔甘、酒神巴克斯、海神诺普敦。<div> 维纳斯代表爱的花环延伸到天花板的四个角落,四对情侣提图斯和贝勒奈斯、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伊阿宋和美荻、提修斯和阿丽安被这花环结合在一起。这幅壁画的两个顶端,各有一幅如黄金般的单色壁画,描绘的是变成了公牛的朱庇特抢走欧罗巴。</div> 戴安娜厅(月神厅)。在古希腊文化中,狩猎女神戴安娜因为其冷漠,被和月亮联系在一起的,她也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妹妹。 穹顶中心画为《戴安娜主宰狩猎和航海》(Diana Presides over Navigation and Hunting),作者是加百利·布兰切特(也译为加布里埃尔·布朗夏尔)(Gabriel Blanchard),完成于1680年。画的是掌管航海和狩猎的女神戴安娜,在夜灵和晨灵陪伴下指挥着航海和狩猎。(图片来自网络) 戴安娜厅正面墙中央有一尊《路易十四半身像》,这是意大利雕塑大师贝尔尼尼1665年的作品,当时的路易十四27岁,已亲政了十多年。1665年的路易十四(Louis XIV,1638-1715年,1643-1715年在位)正是风流倜傥、意气风发的大好时光,从雕像上可以看出他潇洒华贵和青春的气质。 火星厅(战神厅),军事主题为这个客厅的整个装饰定下了基调,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也是因为这个大房间原本是演示室的卫士厅。火星厅的这幅《在以马忤斯的晚餐》是复制品,原画被收藏在卢浮宫。 火星厅路易十四骑马像 水星厅又名墨丘利厅、御床厅,中间是皇帝的御床。 围着红色金丝绒帷幔的“御床”两旁是大卫王弹竖琴的油画《弹奏多米尼加竖琴的大卫》 墨丘利厅里的《路易十五肖像画》,路易十五是路易十四的曾孙。 墨丘利厅里的《皇后玛丽·莱津斯卡》由法国肖像画家亚森特·里戈绘制。 “墨丘利厅”天花顶上的油画,名为《墨丘利在两只雄鸡拉动的战车上》。墨丘利威严地坐在由两只公鸡拉着的车上,右手旁则是顶端有一对天使翅膀的神使标志盘蛇杖。 墨丘利厅视频。 “墨丘利厅”天花顶上的油画《墨丘利在两只雄鸡拉动的战车上》。 阿波罗厅是最为豪华的一个大厅,布置极为奢华绮丽。天花板上有镀金雕花浅浮雕,墙壁为深红色金银丝镶边天鹅绒。天花板四角壁画分别代表全球四大陆,均为画家夏尔·德·拉福斯(1636-1716)所画,图中画作是其中描绘亚洲的一角。路易十四以个人的雄才大略和文治武功使法兰西成为当时西欧最强的国家,太阳厅的装饰也成为他胸怀欧洲放眼世界的象征。 阿波罗大厅一侧挂有路易十四肖像画,为法国肖像画家亚森特·里戈所作。此画像共有两幅,另一幅画像存放于卢浮宫。壁炉上方《路易十四62岁肖像》阿波罗是太阳神,路易十四被誉为“太阳王”,凡尔赛宫内主要的大厅均以环绕太阳的行星命名。 大厅一侧的《路易十六的肖像画》法国画家安托万-弗朗索瓦.卡莱(Antoine-François Callet,1741-1823年)1788年画的《路易十六肖像》。 阿波罗厅装饰着绘有法王王冠和波旁王朝徽记的挂毯。 战争厅又称火星厅。从战争厅开始参观路线就转了90度,在战争厅之前的7个厅,参观者是漫步在神话故事中;当步入战争厅,走入宫殿最西端,靠近花园一侧,由战争厅、镜厅与和平厅连接而成的一条上百米的长廊时会发现,古希腊古罗马等离我们很远的神话,与神性的路易十四交织在一起,犹如一幕幕古今穿越剧。 战争厅穹顶还是勒布伦的壁画,画的是《法国军队驾云凯旋而归》。盾牌上有路易十四的肖像。拱顶四周描绘路易十四征战功绩的壁画。壁画分成四个部分,其中三个描述的是路易十四的手下败将:德国人跪在脚下,旁边有一只鹰;气势汹汹的西班牙人和一只狮子;荷兰人被打倒在一头狮子身上。第四部分是在背叛和冲突之间的狂怒女战神柏洛娜。 战争厅的主题以军事胜利为主,反映“路易十四”征服西班牙、德国、荷兰等国战功的油画。 这面名为《路易十四骑马踏敌》的椭圆浮雕最为引人注目。 镜厅(Galerie des glaces)。水晶吊灯镜厅,凡尔赛宫里最大也是最著名、最华丽的房间,长73米,高13米,宽10.5米。镜厅左侧是由483块镜子组成的巨大墙面,右侧是面向花园的17扇巨大落地玻璃窗。 进入镜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白色与淡紫色大理石交织的墙面,科林斯壁柱巧妙地镶嵌其中,柱身以绿色大理石雕琢,而柱头与柱础则以铜铸后镀金,精致非凡。柱头上,一只展开双翅的太阳图案熠熠生辉,与路易十四的“太阳王”称号相得益彰。檐壁上的花环与檐口处的天使雕像,均被精心镀成金色,璀璨夺目。而拱顶之上,则是色彩斑斓的绘画作品,为镜厅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氛围。整个镜厅的装饰风格,无不透露出巴洛克艺术的华丽与辉煌。 镜厅视频。 大厅主题以军事胜利为主,反映路易十四征服西班牙、德意志、尼德兰等功绩的油画。 天花板上24具巨大的波希米亚水晶吊灯,以及赞颂路易十四功德的穹顶油画。 镜厅的波希米亚水晶吊灯它闪烁着如同波希米亚夜空般璀璨的光芒,仿佛将人们带入了一个神秘而梦幻的世界。在灯光映衬下,镜厅更显得金碧辉煌,每一处都散发着皇家般的尊贵与奢华,另一侧是面向花园的17扇巨型落地窗。 透过镜厅的落地玻璃窗,可以看到凡尔赛宫的花园。全园面积为100公顷,有1400个喷泉,以及一条长1.6公里的十字形人工大运河。花园内有花圃、草坪、树林、雕像、水池等,由勒诺特于1661年规划设计,有统一的主轴、次轴、对景,构筑整齐划一,讲究严格的对称和几何图案分布。 镜厅地板为细木雕花,墙壁以淡紫色和白色大理石贴面装饰,柱子为绿色大理石。 镜厅中心珍贵的标志落地镜留影。 镜厅的璀璨不仅仅体现在其设计上,更承载着一段段历史沧桑。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德皇威廉一世在镜厅内加冕,宣布德意志帝国的成立。一战结束后,德国成为战败国,法国选择在镜厅签订了著名的“凡尔赛和约”。如今,这里依旧保存着当年与会代表的用品,见证了法国人的荣耀时刻和这一重要的历史仪式。 1871年1月18日,在凡尔赛镜厅,一个留着标准“海豹胡子”的德国胖老头,被众人簇拥着,加冕成为德意志皇帝——德皇威廉一世。一个同样留着大胡子的高大老头——第一任德国首相俾斯麦,站在台下面,表情激动地注视着这一幕。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德国统一的标志——威廉一世的加冕礼。<div> 德皇威廉一世的加冕仪式在普法战争结束后,法国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而德皇威廉一世则选择在镜厅内进行加冕仪式,宣布德意志帝国的成立。这一历史事件,成为了镜厅中不可或缺的一页。(图片来自网络)</div> 画面正中出现了标志性的落地镜。<div> 1919年6 月28 日,在一战结束后的和平会议上,各国代表在凡尔赛镜宫签订了凡尔赛条约。这一条约不仅标志着战争的正式结束,也为战后的欧洲政治格局奠定了基础。这里也是导致中国1919年五四运动的导火索。(图片来自网络)</div> 镜厅东面是国王寝宫,主要包括牛眼厅、国王寝室和会议室等。牛眼厅得名自通往国王寝室的大门上方牛眼形状的天窗,是亲王贵族和大臣候见的场所。大厅正中的油画是让·诺克莱绘制的《路易十四及其王族全家》,旁边是绘有法王王冠和波旁王朝徽记的高布林挂毯。 牛眼天窗下还分别有路易十四的父亲和母亲的画像。(图片来自网络) 国王寝室是路易十四的日常生活居所,这里是凡尔赛宫的政治活动中心,在这里举行起床礼、早朝觐、晚朝觐和问安仪式,据说,伺候路易十四起床的侍从达200人左右,起床仪式需要大约1小时,房间里挤满了按等级入室的朝觐者。(图片来自网络) 国王寝宫里的御床。床上挂着金银线锦缎幔帐,床上方四角有瓶装白色绒毛,围以镀金木质护栏。 国王寝室北边是一个小会议室,这里是国王与大臣们开会议事的地方,所有重大决策均在此作出。会议厅墙面金光闪闪的护壁板由加布里埃设计,安托万·卢梭雕制。 国王套房内的写字台(1769年)。(图片来自网络) 镜厅之南的主楼西南角是和平厅,与战争厅遥相对应,装饰风格也与战争厅相似。 和平厅壁炉上方椭圆形画《给欧洲带来和平的路易十五》。 从和平厅开始向东的南宫,二层主要是王后套房,包括王后寝宫、王后候见室、王后接待室、王后卫兵室等七个房间。其中最为华丽的是王后的寝室,墙壁上的绣花丝绒精美绝伦,王后御床幔顶华盖,据说在这里诞生了19位皇室子女。 王后寝宫的床帏顶部金灿灿的是一只公鸡,是法国的标志。王后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这里度过。早晨按照礼仪规范梳妆,众多侍女甚至女眷都要在一旁观摩。(图片来自网络) 王后寝宫贵宾休息厅。紧挨着王后寝宫的是王后候见室又叫贵族厅,室内用浅青色锦缎和金色宽边饰条装饰着墙壁,正面墙中间悬挂的是路易十六的画像。 王后接待厅也称鸿宴厅,是国王、王后等人用餐的地方,大厅正中悬挂着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画像。 王后接待厅的挂毯。 <p class="ql-block">上一篇</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bzqhpfn"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意瑞德法行16.巴黎蒙马特圣心大教堂</a></p> <p class="ql-block">下一篇</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g7gv91"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意瑞德法行18.凡尔赛宫(下)游走画廊篇</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