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友60540137的美篇

美友60540137

<p class="ql-block">母 校 巡 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近闻昔日中学变样了,便有了前往一探的意念。乘车到七岔广场,远远望去,旧时熟悉的校门已无踪影,替代的是新的校门楼。尽管新的门楼赋予时代新意,但与旧的青砖灰瓦门楼相比较,我还是觉得缺少原有的古朴和大气。</p> <p class="ql-block">  旧时校门两侧民房已被仿古的东滩会建筑和焕然一新的小公园所代替,对面髙矮不一的民居历经几十年的市容“滋养”,也“长大”了许多,成排的高楼直插云天。站在校门口环顾四周,原有的那种站在门口就能“凌绝顶”的感觉消失的无影无踪,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推陈纳新的时代气息。追忆过往,除校牌上“晋城一中”的几个字外,校门口的面貌已然全非,站在貌似熟悉但又很陌生的台阶上,不由地感叹出了岁月脚步的疾速。</p> <p class="ql-block">  校门依旧是铁铸格栅式的模样,但我敢肯定它已不是当初夜里我翻越的那个铁门了。上学的时候,老师在晚自习课上偶尔讲题拖堂过久,待放学出门时,大门早己关闭,迫不得已,我们这些骑自行车上下学的人就会翻越大门,并彼此协作,把自行车传接出去。男生做这样的事情相对比较容易,但对于女生则是另外一番情景。尽管那个年代男女生互不讲话,但在她们面临困境时,男生们骨子所特有的担当还是很给力的,都会帮她们先把自行车托举出来,待她们也安全地翻越大门后,才一并离去。虽然当时彼此间的真心互动,连个“谢”字也没有,但同学之间的那份纯朴情愫还是真挚地留存在彼此心底的。当年一起翻越铁门的同学,现今虽都已散作满天星,奔忙于全国各地了,但我估摸曾经铁门和自行车磕碰的叮当声一定和上下课的铃声一起,储藏到了每个人的记忆里。</p> <p class="ql-block">  移步门里,昔时的印记荡然无存,原先上下阶梯分明的雅致小院不见了踪影,代之的是怒放的樱花、海棠等花树,以及小喷泉、早期学校大门的复制景观托举的小广场。学生们在其间运动、拍照、聊天,各个角落都充满着灵动般的朝气和活力。两边的橱窗很是吸引人,里面不仅张贴着近几年高考学校摘得省文理状元学生的照片和走入北大清华学生的照片,还张贴着当年陈毅、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来学校的老照片。最令我震惊的是毛主席的儿媳刘思齐也曾在一中学习过,一中的历史悠久我大略知道,但一中与中国革命还有着如此的渊源,我还是第一次知悉。教学楼前有一个立志牌,上有“走进一中门,就是一中人”。面对自己的无知,我真有点怀疑自己是否是一个合格的一中人了。</p> <p class="ql-block">  拔地而起的几栋教学楼遮挡住了视线,原先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的成排式的教室和老师、学生的宿舍都已成为了岁月的留影。走廊里遇到一名学生,问其班级,回答道:“755班”。恍惚间,宛若穿越时空隧道般,来到了一个年轻的世界。从105到755,简简单单的数字差,给人的感觉就如同星辰轮转恍若昨日。</p><p class="ql-block"> 课间的教室空荡荡的,学生们都去室外活动去了,随意走进一个教室,亲切感和陌生感一并袭来。黑板最为熟悉,它如同一名沉默的智者,承载着公平、道义,以及深邃的思维和知识的厚重,回味中学的时光,感触到的都是满满的惬意和温馨;旁边的教鞭,肯定从未孤单过,它的每一次轨迹移动,串联起了多少学生的神经元,估计它自己也不会清楚;黑板擦的样子依旧没有什么变化,它默默地蹲守在黑板的下首,随时都在等待着更新任务的到来。过去,曾有人说它俩是黑板的左膀右臂,彼此配合默契,从不争功、争名、争利,他们和粉笔一样,都是只懂奉献,不图索取,我觉得这样的表述有点太朴素了,如果用坚定初心、淡泊名利、勇于奉献、积极求索来描述或许更为贴切。课桌的样式变化不大,仍然是一桌一凳一屉,桌面油漆的颜色较过去的要深要亮,整体形象彰显着青春般的朝气。两张课桌并在一起,四排组合成了一个四列矩形方阵,令教室呈现出一派严阵以待、蓄势待发、一往无前、胜利在握的气势。作为一名从这种阵形中走出的人,多年后重回阵中,那种感觉是无法形容的,久违的熟悉感、温馨般的陌生感夹杂在一起,催生出一股萌动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室外的操场还是老样子,只不过“着装”变换的有点令人不敢相认,塑胶跑道一改往日的土气, “现代版”的风采一览无遗。操场上的器械、场地很多,羽毛球、乒乓球、足球、拉伸器等场地上都是人头攒动,生气勃勃。与当初那个只有一个孤零零的跳远场地相比,现今的操场真可谓“五脏”俱全了。我在跑道上试跑了一段,以往的那种生硬并夹带着尘土气息的感觉不见了,替而代之的是舒适的弹性和轻松。记得当年毕业体育考试时,脚蹬布鞋的我,百米成绩是十三秒二,离开这里后,这个成绩就再也没有突破过,搞不清楚是因为我个人的不努力,还是别的什么原因。这个问题,直至我步出校门时,依旧未能想明白。</p> <p class="ql-block">  光阴荏苒,一中的模样的确变化很大;星转斗移,母校的气息依旧是那样的温存。离开时,随手摘了几瓣海棠放入衣袋,我相信,无论我今后远航到何方,我的内心世界都会飘有海棠的芳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