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的美篇

胡杨

<p class="ql-block"> 诗与远方(114)</p><p class="ql-block"> 访乔冠华故居</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7日,前往盐城市建湖县东乔村参观我国第四任外交部长乔冠华的故居。</p><p class="ql-block">若干年前,我曾经去过。这次去发现变化很大,由原先孤零零的一座小院子扩展为”乔家庄景区”,新建了门楼、铜像、高塔、雕墙、书雕、长廊等。但景区的游客中心大门紧锁,来访的人寥寥无几。</p> <p class="ql-block">门楼上有四个金色大字“一代英才”。</p> <p class="ql-block">乔冠华同志铜像,基座上写着:乔冠华 </p><p class="ql-block">1913—1983。</p> <p class="ql-block">白色壁雕,其间最经典的是”乔冠华笑”,恢复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那一刻,乔冠华在会场开怀大笑。</p> <p class="ql-block">故居门前的书雕内容为“留德同学”全文,纪录了乔冠华在德国留学期间的重要经历与思想。</p> <p class="ql-block">仿古水塔。1990年章含之捐资十万元为村民修建水塔,水塔呈仿古风格,7层,18.3米高,寓意乔冠华70年风雨人生、身高1米83。</p> <p class="ql-block">故居为清代民居风格,青砖小瓦,龙脊花墙,整体古朴。门庭上悬挂“乔冠华故居”匾额,由前盐城市委书记曹兴福于1991年题写。</p> <p class="ql-block">乔冠华上世纪二十年代离家后就再也没有回来,故居中堂挂了两幅乔冠华、龚澎夫妇与子女的合影,两廂陈列着他们生前使用过的办公桌、沙发、衣橱等,展品很少。</p> <p class="ql-block">生平事迹长廊展示了一些照片,但也比较粗略,不足以呈现“一代英才”为中国革命、中国外交所作出的杰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感到欣慰的是,据说故居计划启动改造工程,结合文旅融合趋势提升景区功能,使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我想,乔冠华如能归葬故里景区将更加完整。</p><p class="ql-block">乔冠华于1983年9月22日病逝后,其遗孀章含之曾希望将其骨灰安葬于故乡盐城,以完成其落叶归根的遗愿。然而,盐城方面因历史原因婉拒了这一请求,章含之转而联系苏州,葬于苏州太湖洞庭山。</p><p class="ql-block">乔冠华的安葬过程既是个人遗愿与现实妥协的结果,也是时代变迁的缩影。从盐城的婉拒到苏州的接纳,从简朴石碑到多地纪念,其身后事不仅关乎个体命运,更折射出中国外交史与社会评价体系的演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