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云梯关

天山(陈建国)

<p class="ql-block">  3月24日(农历二月二十五)是父亲去世二十周年祭日。上午,我和两个妹妹去父亲墓上烧完纸,在建红妺妹家吃过午饭后,我们一同来到响水县云梯关。其实,我也早有心愿要探寻这个遗址,一睹它的旧貌新颜。</p> <p class="ql-block">  云梯关位于江苏省响水县黄圩镇云梯村,和我们虽不是一个县,但离我们马工也就十几公里远。说起云梯关,在十几年前我就耳闻大名,母亲在世时还为云梯关重建捐过款,还说等云梯关建好后要去当义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今夭,我们兄妹去云梯关也有替母亲看看重建后的云梯关,有还愿的成份。</p> <p class="ql-block">  云梯关因地形而得名,《阜宁县志》中记载,北宋、元之前,阜宁北沙即为入海口,自黄河夺淮合流入海,淤沙日涨,有土套十余,形若云梯,故名云梯关。由于历史的变迁,云梯关几经变换管辖,曾先后三次划为阜宁所管。</p> <p class="ql-block">  踏入云梯关境内,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历史上,云梯关曾是海防重镇,漕运枢纽,商贸集散地,黄河治理重要节点,有“东南沿海第一关,”“江淮平原第一关”之美誉。明清时倭寇猖厥,云梯关为防倭重要关口,驻有重兵把守。抗倭名将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纵横驰骋在这一带,并留下著名诗篇《马上行》:“南北驰驱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军民重创倭寇,致使倭寇之后多年不敢涉足黄海滩头。</p> <p class="ql-block">  走在云梯关的遗址上,远远看见关口上刻着四个隶书大字:“古云梯关”。这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对后人的提醒,让我们不忘那段厚重而悠久的历史和曾经的辉煌与艰辛。</p> <p class="ql-block">  云梯关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军事地位,也在于其地理位置。历经岁月的洗礼,黄淮合流,灾害频发。朝廷的河防官吏经常来到云梯关勘察,督导河防工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逐渐建起了许多官衙殿阁,成为了一处官方事务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  史载,康熙三十九年,为了镇水患,河督张鹏翮奏请在云梯关敕建禹王庙。这座殿宇有五进、两厢,数十间,宏伟壮观,花墙上绘制着精美的图案。这是对禹王的崇敬之情,也是对治水工作的祈愿。在这里,我仿佛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p> <p class="ql-block">  禹王庙内画栋雕梁,飞檐翘角,古色古香,壮丽非凡。特别是庙内悬挂的两代皇帝的御书匾额更是引人注目。各地的名师高手所塑的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神像,历任河督大吏所书匾联和名人字画、碑刻。</p> <p class="ql-block"> 星斗转移,沧海变桑田。如今的云梯关已成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历史的传承,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和精神。望海楼高高矗立,古云梯关碑镶在四角亭中,我们站在古碑前,久久不能平静;站在望海楼上极目远眺,这里已是一片绿洲,万亩良田、数里长的黄河故道文化廊像一幅壮美的图画,绘就在这片历史的土地上。 </p> <p class="ql-block">  云梯关,已成历史文化景点,造福于民的黄河故道,已成为美丽乡村。相信有更多的人走进云梯关,回望这厚重的历史遗址。这段旅程让我体验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也让我的心灵得到洗礼和升华,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和安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