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大院的童年趣事

小李飞刀

<p class="ql-block">故事还得从安徽蚌埠的一个炮兵部队大院说起。在我心里,那可不是普通的院子,那是我童年的宝藏乐园,是我回味至今的精神家园。</p><p class="ql-block"><b>部队大院的“起床号”生活</b></p><p class="ql-block">上世纪七十年代,部队大院每天一早就被嘹亮的起床号唤醒。我呢,虽说是个懒虫,但那号声一响,我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睡意全无,揉着惺忪的睡眼,再困也得爬起来。穿上那件军绿色的衣服,匆匆扒完早饭,就跟打了鸡血似的,一路小跑着去“集合”。</p><p class="ql-block">那时候,我们这群孩子,无论高中的、初中的、小学的,都很团结,大手拉小手,结伴步行去数公里外的师部上学。一路上,我们叽叽喳喳,欢声笑语,讨论着昨天的趣事,计划着今天的“冒险”。</p><p class="ql-block">遇到下大雪的时候,道路被扫雷车、推土机清理出来,两边的积雪有一人多高,简直就像在战壕里行进。我们大小孩子一起结伴上学,原因很简单:相互照应,联手对付沿途村里那些顽皮孩子的欺负。那些“熊孩子”个个比我们还皮,看到我们这帮穿草绿色衣服的小孩,就跟看到“猎物”似的,围上来就开始搜身。我那点爹妈给的零花钱,每次都藏得跟特工似的,多数时候都幸运过关,但也有两三次被他们搜出“战果”,那些“熊孩子”两眼冒光,炫耀自己的“战利品”,开怀大笑。我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下次一定要藏得更隐蔽些!</p><p class="ql-block"><b>部队学校的“军事化”生活</b></p><p class="ql-block">在部队的学校读书,那可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其实也没啥正式的课程,印象中自己整天拿着红缨枪,防左刺,防右刺,就跟真的要去打仗似的。那时候,电影里的英雄人物是我们崇敬的对象,我们挥舞着红缨枪,感觉自己就是那保家卫国的英雄。每次上课,老师一喊“立正”,我们就像模像样地站得笔直,好像随时准备接受检阅。不过,说实话,我们更喜欢在操场上“打仗”,而不是坐在教室里上课。</p><p class="ql-block"><b>马厩里的“亲密接触”</b></p><p class="ql-block">大院里的马厩是我最喜欢的地方之一。那地方,一进去就是一股草料味儿,混合着马儿的气息。我那时候的任务之一就是给马儿喂豆饼。那豆饼,又圆又大,散发着淡淡的豆香。每次我都得用木榔头把它敲碎了,再小心翼翼地放进马槽里。马儿们迫不及待地伸长脖子,等着美食。有时,我还会把豆饼放在手心,让马儿直接从手里吃。它们似乎也感受到了我的快乐,时不时地打着响鼻,踢着马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和马儿之间有种特别的默契,那种亲近感,到现在都忘不了。</p><p class="ql-block">除了喂马,我还得帮忙扫马厩。那地方,干草、马粪堆得跟小山似的,打扫起来那叫一个累。但我那时候就喜欢干这事儿。拿着扫帚,把马粪扫成一堆,再用小铲子铲进篮筐。看到干净整洁的马厩,心里无比愉悦。</p><p class="ql-block">割马草,也是我的“重要任务”之一。大院旁边有一片草地,绿油油的,特别好看。我拿着小镰刀,和小伙伴们一起割草。阳光照在身上,暖烘烘的,微风一吹,草香扑鼻。我们割的草装满了一大筐,然后小心翼翼地背回马厩。马儿们看到新鲜的草,兴奋地嘶鸣,那声音仿佛是对我们劳动的最好回报。有时候,出去遛马,马儿们会躺在草地上,我就枕着马身,看着蓝天白云,听着马儿均匀的呼吸声,那种宁静和温暖,至今让我怀念。</p><p class="ql-block"><b>恶作剧的“光辉岁月”</b></p><p class="ql-block">对炮车,部队的孩子同样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偏爱”。当然,这种“偏爱”的眼光往往盯着车轮。趁着站岗的士兵不注意,我们把“作案”的手伸向榴弹炮车的轮子,把它的气给放了。听着“嘶嘶”的声音,看着士兵气急败坏的脸庞,我们撒腿就跑,一直跑到差点累瘫为止。</p><p class="ql-block">除了对炮车“偏爱”,我们对狼狗也充满“疼爱”。有一次,我们把部队狼狗生下的小崽子偷出来,放到战壕洞里偷养。每每把家里的珍贵肉食喂给那些小狼狗,它们都会瞪大圆溜溜的眼睛,兴奋地直摇尾巴。此时,一股“小主人”的意识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部队的孩子,往往很“好战”。经常会和小伙伴们玩“攻山头”的游戏。那时候,我们分成两拨,一方攻,一方守。我戴着纸糊的船型“战斗帽”,带着一帮小伙伴,冒着烂泥的迎头痛击,勇敢向上冲锋,把象征胜利的“柳条”插上“阵地”。痴迷于冲锋陷阵,攻山头攻出瘾了。看见山坡、土堆就想征服它。</p><p class="ql-block">有一次,我“战略误判”,把马粪堆当成了土堆,猛地冲上去,结果“坏了”,一脚陷进去,鞋子都拔不出来了。满腿都是马粪,灰头土脸地回到家,结果被暴怒的老爸一顿修理。可怜我那慈祥的奶奶奋不顾身拼老命阻拦,结果也被收不住手的老爸所误伤。这还不算,我又被余怒未消的父亲大人罚跪搓衣板。即便是参谋长来说情都没用。机智的奶奶偷偷为我站岗放哨,一看父亲进了另外房间,立即让我站起来活动活动已经跪麻的双腿,一旦听到父亲的动静,马上暗示我重新跪好。那时候,我虽然委屈,但更多的是对奶奶的感激和对“军阀”的敬畏。</p><p class="ql-block"><b>部队食堂的“美食之旅”</b></p><p class="ql-block">小时候的我,不仅顽皮,还很嘴馋。部队食堂是我最爱前去“侦察”的地方,里面的豆瓣酱、油条、包子、山东煎饼,都是我的最爱。我常常循着香气溜进去,尝尝这,尝尝那。炊事班长是个极其严肃的人,可不能让他逮着。而炊事班的小战士就比较友善,放开了让我们品尝,有时还会顺手递来一根黄瓜,让我们“荤素搭配”。那些简单的食物,成了我童年最美好的味道。</p><p class="ql-block">不管隔了多少年,这些场景至今历历在目。那些简单的日子,那些平凡的生活,那些顽皮的恶作剧,都成了我心中最珍贵的回忆。它们就像一束束微光,照亮了我成长的路,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温暖和快乐。</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点赞致谢原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