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英歌舞】

一于

<p class="ql-block">  英歌舞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明代,吸收北方秧歌逐步演变。本编近日实拍图片,出自本地英歌舞传𠄘基地 —潮阳后溪英歌队。后溪英歌队成立于1889年,历史悠久。</p> <p class="ql-block">  表现形式:舞者多为双数,每人各执一对彩色木棒,双脚成骑马蹲裆步,配合锣鼓点吆喝,挥动双棒交差反转叩击,边走边舞,通过队形和阵法变化,展现激烈战斗场面和人物形象。</p> <p class="ql-block">  艺术特色:表演形式风格刚柔并济,粗狂奔放,气势磅礴,槌花滚动猛烈、快捷,姿势优美流畅。</p> <p class="ql-block">  文化内涵:以《水浒传》梁山好汉人物为蓝本,渲染和歌颂斗志昂扬、团结战斗、一往无前英雄气概。体现当地人民崇尚习武、赞美英雄精神。</p> <p class="ql-block">  传𠄘发展:作为省内英歌舞传𠄘基地潮阳后溪,当地英歌队培养众多新人,同时不断创新,将现代舞蹈融入表演中,使之符合观众审美情趣。</p> <p class="ql-block">  — 2025年4月8日编辑共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