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铃响马帮来

海波

<p class="ql-block"> 山间铃响马帮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曾经,有人说,远离大城市的热闹繁华,抛开熟悉的熟人圈子,到一个偏远又陌生的地方去生活,那日子必定枯燥单调,坚持不了一年就得打道回府。可转瞬之间,我们移居云南的养老生活,一晃八年过去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时候,我看过很多电影,其中有一部叫《山间铃响马帮来》,讲的是云南的故事。那时我家附近有个养马场,那些骏马高大的身姿、矫健的步伐,时常印刻在我的脑海。电影里马帮在山间穿梭的画面,神秘又吸引人,从那时起,我就对云南充满了向往。这份向往,也是我坚持移居云南的理由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实话,这些年,这儿的生活氛围,有时真仿若将时光拉回到了一个世纪之前那般原始。然而,这恰恰是我年轻时就梦寐以求的生活意境。大城市的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实在提不起我的兴趣,我只盼着能寻一处远离喧嚣之地,过简单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能在偏远又陌生的异乡安居乐业,太太的贤惠与包容功不可没。其实,当初,太太是坚决反对移居云南的。如今,她却逢人便夸我的“先见之明”,因为她在这里享受到大城市永远找不到的安宁与自然。太太性格开朗大大咧咧,是个无忧无虑、随遇而安的人;我呢,安贫乐道,习惯把平淡日子里的点滴都赋予诗意,有点内敛,刚好与她互补。我俩有一个共同的兴趣点,就是都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许多在旁人眼中毫不起眼的小事,总能让我们兴致盎然,从中收获无尽快乐,这也是我们能够乐不思蜀的缘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们说,要想不生病,就要闲不住。太太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我们移居云南不久,她就无事找事地在五楼顶上“开拓”出一片小菜地。种了韭菜大葱,还栽了蒲公英和辣椒。除了出门打乒乓球,其余空闲时间,她都扎在那不算大的菜地里忙碌。每日浇水、拔草、施肥,忙得有滋有味。实际上,半月收获的蔬菜,花几块钱就能在菜市场买到,毕竟此地物价低廉,买菜的经济负担几乎可忽略不计,可太太依旧乐此不疲。在她看来,劳作过程就能让人真正体会自给自足的乐趣。仅仅是看着那一片绿油油的蔬菜,她心中都有成就感与满足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点植物学知识的人都知道,辣椒是多年生草木植物,到了秋冬天通常会落叶死去。可太太种的一棵辣椒,竟接连活了四五冬春。去年夏天我们离开大半年,其间无人浇水。冬天回来,它依旧顽强地活着。我修剪掉枯枝后,现在它又生机勃勃,长满绿叶了。其实我们都不吃辣,种辣椒纯粹就是一种点缀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还有一个共同喜爱的健身项目——每日起床后出门快走加小跑,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许多年。快走让我们拥有了健康的体魄,快走的途中,偶尔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乐趣。有一天,我们出门游玩忘了带水,正当我口干舌燥、喉咙冒烟时,太太忽然在山坡下发现一棵长满黑色小果的植物。我知道,它的学名叫龙葵,是临时解解渴的理想食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龙葵是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在中国广泛分布,全株可入药,有散瘀消肿、清热解毒、降压镇定的作用。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要到夏末秋初才有成熟的果实,而云南因气候温暖,春天便有成熟的龙葵果了。我顾不上清洗,迫不及待地摘下几颗放入口中。轻轻一咬,酸甜的汁水瞬间在口腔中散开,熟悉的味道瞬间把我们拉回童年时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时候,龙葵是路边随处可见的野果。那时,放学路上,我们常一边追逐打闹,一边寻找龙葵果,吃得满嘴乌黑,却乐在其中。如今能再次品尝到这熟悉的味道,心中满是感慨。现在,几乎所有野果都在资本和科技推动下实现了人工种植,像龙葵这种皮薄如翼、单体分量小的野果,人工种植难度颇高,目前还没有看到有商品果。能吃到如此天然的龙葵果,着实幸运。这妥妥是真正的绿色食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日快走途中,因为我时常拿着手机东拍西照,耽误了行走速度,所以太太总是走在前面。前天清晨,快到十字路口时,走在前面的太太突然高声喊道:“快看,前方走过一列马队!”说话间,她撒腿就跑。当时我并未留意前方情况,听闻有马队,竟异想天开以为军队在训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也盲目地追着她跑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一直对高大的骏马情有独钟,小时候住在马场附近,骏马高大威武的模样,温顺的性格,让我印象深刻,尤其是小时候看马的眼睛,总感觉透着一丝害羞。去年在玉溪的大营镇游玩时,我们曾遇上一辆供游客体验的收费马车,停在小镇入口处。那匹马身形高大,十分引人注目,可马车却很简陋,车夫热情地招揽游客,我本想乘坐体验一番在小镇中穿梭的惬意,可瞧见那未固定的木板座位,便打消了念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次听到马的声音,我对马的喜爱瞬间被点燃。跑到岔路口,在“咯噔咯噔”的马蹄声中,我看到几十米外右前方,三匹载着货物的马队正往西走。为首的那匹马上坐着一位骑手,他昂首挺胸稳稳地端坐在马背上,身体随着马蹄声有节奏摆动,那透明笔直的白发,彰显出不凡的气势,让人不禁心生敬畏。后面两匹马上放着货物,马蹄敲击地面,发出清脆的声响,宛如古老的歌谣。仔细看,还有一匹小马驹跟在头马左边,为画面增添别样氛围。晨雾弥漫的道路上,这幅画面充满沧桑感,独具风情与气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场景,立刻让我联想到电影《山间铃响马帮来》。那部电影讲述特定历史时期军民联防战斗故事,但其中边疆风光和少数民族生活风貌令人难忘,尤其是马帮穿梭在崇山峻岭间的画面,神秘又充满民族色彩,承载着我的童年回忆。没想到,如今能在现实中亲眼目睹真实的马帮场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能更清晰地观察马队,也为了拍下精彩瞬间,我拼尽全力追着马队跑。马队看似速度不快,可我怎么努力追赶,都无法缩短与他们的距离。无奈之下,我只好掏出手机远距离记录下这并不完美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望着渐渐远去的马队,我心中满是疑惑:在交通工具已步入智能化驾驶的当今时代,且此地并非崇山峻岭,为何还有人养马驮货?他们究竟从何而来,又要去往何处?想着马背上还载着货物,我更是百思不得其解。如今物流如此发达便捷,到底是什么人选择用马帮运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忽然联想到我们的生活方式,我心中豁然开朗。正所谓:春雨贵如油,农夫喜其播种,路人恶其泥泞!在这个讲究个性、尊重自由的时代,只要不妨碍他人,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皆可选择。万事皆有其存在的道理,外人难以理解也无妨。游人莫笑白头醉,老醉花间能几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或许,这马队承载的,是骑乘者对某种生活意境的追求,他们演绎着 “山间铃响马帮来” 的传统,带着古朴沧桑的神秘气息,让我深切感受到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的紧密相连,领悟到这份深厚底蕴背后的美好与珍贵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2025年4月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