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大家人寿组团乘坐大巴前往天津,开启两日游。为简单明了,我以时间先后顺序,用照片和文字方式分享我们曾经度过的快乐时光。<br>早上8点,团员在北京朝阳区富力双子座B座集合,分别乘坐两辆大巴驶往天津。 大约2.5小时后抵达天津的意大利风情街,进行了1个小时的旅游观光。<br>天津意式风情区位于天津市河北区,前身为意大利在境外唯一的租界,意式风情区内137栋风貌建筑全部由意大利建筑师设计,包括领事馆、兵营、学校、医院、教堂、球场、菜市场、消防队、花园、广场等西洋古典建筑。街区风貌独特,是目前意大利本土之外亚洲唯一保存良好的意大利风貌建筑群落。天津意式风情区先后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授予“中国特色商业街”称号。 <br> 意式风情街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早在1902年6月7日,天津海关道唐绍仪与新任意大利驻华公使嗄里纳签订了《天津意国租界章程合同》,划定天津意租界的范围——介于天津奥租界与天津俄租界之间,南临海河,北到津山铁路,与天津法租界和天津日租界隔河相望,面积771亩。同年意大利首任驻天津领事费洛梯上尉在进行认真勘测和规划之后,利用海河清淤的废土垫平沼泽洼地,修建排水系统,兴建意大利风格的花园住宅并完善相关的服务设施,包括俱乐部、意国花园、菜市和警察局。<br>1946年,天津意租界被中华民国政府收回。<br>1949年,解放后,名人故居被作为政府办公或分给国营企业和普通居民。<br>目前区内拥有保存完整的百年历史欧洲建筑近200栋。有梁启超、曹禺、张廷谔、王卓然等多处中国名人故居。<br> 主要景点包括马可波罗广场,以中意两国历史有着联系的马可波罗为名,将租界中心广场命名为“马可波罗”广场,这个名字一直保留至今,而其他带有洋味街道的名字早已更名。 广场周围别墅房顶多为意式角亭,有园亭、方亭之别,圆柱和方柱之分,并分别用圆拱、平拱、尖拱、连拱、垂柱进行点缀。这些角亭高低错落,构成优美的建筑空间,是亚洲仅存的一片原汁原味的地中海建筑群。 点缀在街道中央的雕塑,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让市民和游客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城市的文化底蕴。 另外比较有特色的是意大利兵营。天津曾经有9个国家建有租界、设有驻军,只有意大利军营是目前天津保存最好的外国军营,大楼首层为公用设施,上面就是士兵的宿舍,当时意一共有官兵999名,后被日本人、美国人和国民党的军队当成的军营。 可惜当地导游没有安排我们参观意大利兵营及天津回力球俱乐部等知名景点,又赶上梁启超故居正在修缮,好在看到了当今天津的网红打卡点钟书阁,这座建筑比较有特色,是一幢单独的建筑,比位于北京海淀区科学院南路2号院融科资讯中心B座B2层的钟书阁大很多。 午餐后游览的天津五大道文化旅游区,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范围包括成都道以南、马场道以北、西康路以东、南京路与马场道交口以西的一片长方形区域。 五大道地区原为清末英租界,1902年被扩充为英国租界。1916年,英租界工部局开始对五大道地区进行开发建设;20世纪80年代初,天津市政府对五大道地区进行了整修。五大道文化旅游区有各类建筑2185栋,其中历史风貌建筑423所,文物保护单位347处。著名的五大道内的建筑既有哥特式、巴洛克式、罗曼式、拜占庭式,又包括中世纪的南欧风格、19世纪的折中主义风格,汇集了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国的建筑多达230多幢,被称做“世界建筑博览会”,构成了一种凝固的艺术。如今,五大道不仅是天津租界民居建筑和市政园林的典型代表,还见证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br>“五大道”的命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形成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这一区域居住的多是高级知识分子和领导同志,因域内有“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重庆道和成都道”五条较长的街道故名,而其间的常德道因为较短未包括在内。另一种说法则是天津地方史专家金彭育先生引述原和平区庞其中副区长的回忆:20世纪80年代李瑞环担任天津市长时,在实施天津房屋整修时,当时房管局总工程师章世清选定了一个范围,即“成都道、南京路、马场道、西康路和贵州路”五条道路合围的区域。于是,“五大道”的叫法就流传下来,并成为这一区域的简称。<br>“五大道”仅仅是天津租界的一部分,从1861年至1945年,长达85年间,天津共有九国租界。在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这些租界是享有“治外法权”的“国中之国”。尤其是1911年辛亥革命后,社会与朝政更迭变幻,租界便成了政治的避风港,加之天津得地理、交通与海关之利,充满商机,许多清朝皇亲国戚、遗老遗少从北京来到天津租界寓居;另有许多富贾巨商、各界名流、红角、北洋政府时期的要人也曾在此留下过足迹。由此也开启了五大道街区随历史浮沉的序曲。<br>五大道地区的地名有三个特点:一是独立宅邸多,里巷数量少,而名人名楼概以门牌为标识,不另命名,不设匾牌张。二是街巷通名以“里”为主,“胡同”之名在这里已销声匿迹。三是出现了“大楼”“别墅”“村”“坊”一类公寓庄园的通名。五大道早期的住户还是以华人为主,将自己喜欢的西式建筑风格,融入到自己的房子中,设计起来更加随意。中西建筑的各种标志性表现形式在这里互相碰撞,形成了五大道上一座座风格迥异的各色洋楼。<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作霖三姨太旧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孙殿英旧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伪满洲国领事馆旧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叔福旧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街景</h3><div>始建于民国九年(1920年)的民园体育场位于五大道的中心区域。民国十五年(1926年),由英国奥运冠军李爱锐参与设计并主持提升改建,是当时远东地区首屈一指的综合性体育场,也是中国第一个灯光足球场。</div> 该体育场曾经举办过远东运动会、万国运动会、华北运动会等国内外大型比赛,解放后一直是天津足球队的主场,因此成为天津市民心目中的记忆坐标。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民园体育场经历多次重建和大修后形成了此处改造前的建筑风格。随着城市发展格局的变化,其体育竞技的基本功能已逐渐消亡。<br>2012年,和平区启动了民园体育场保护利用提升改造工程。此次提升改造后,新的民园广场总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分地下地上建筑和中心绿地,内广场保留了400米跑道。体现了“名称不变、形态不变、功能更加丰富”的设计理念。 <p class="ql-block">设立了天津体育博物馆、和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五大道历史博物馆、民园开心麻花剧场等。</p><p class="ql-block">在民园广场的门前便矗立着一座“大力神杯”,众所周知,大力神杯是足球的象征。而民园广场外的这座“大力神杯”也诉说着民园广场曾经的足球记忆。这里是天津足球的起源地,是天津足球辉煌的象征,如今这座“大力神杯”已成为民园广场的标志建筑之一,传承着有关天津体育的记忆。</p> 五大道历史博物馆位于民园广场游客服务中心二层。 通过实物和照片,展示了五大道地区一百年前的历史生活痕迹,近千件文物还原了上世纪初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的生活场景。 如钢琴、具有暗道的壁炉、古董挂钟和行李箱,以及各种式样奇特、充满欧式风情的家具等。 通过这些实物展品和历史照片,向游客传达了五大道的起源、历史建筑和历史名人信息。 让游客能够深入了解五大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感受这个地区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历史底蕴。<div>一进天津城心社区,就看到墙上写着大大的几个字“我爱天津话”和布满墙上的标牌。</div> 不知看官看到这些标牌,能领会到几个天津话的含义呢?<br>参观完具有民国风的城心社区后,入住友谊宾馆,因傍晚和晚间均为自由活动时间,我们一行几人相约步行去离宾馆不远的瓷房子。<br>去瓷房子的路上,我发现了马路对面的张学良故居,这令我们一行人兴奋不已。同时我又发现张爱玲故居就在身旁,赶紧拍照留念。<br> 长期以来,张爱玲天津旧居的具体位置一直存在争议。2007年,导演李安曾来天津寻访,但未能确定具体位置。最终通过文献《符璋日记》中对张家住址的记载、张爱玲文章中提到的门牌号、幼年张爱玲和弟弟张子静在旧居前合影里的建筑物比对,锁定了张爱玲天津旧居地址应为和平区赤峰道83号。<br>张爱玲故居是一幢建于民国时期的三层坡屋顶联排住宅,现已被纳入和平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这座建筑不仅是张爱玲童年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她文学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br>通过“度娘”,我了解到张爱玲于1923年随父母迁居天津,入住赤峰道83号,并在此生活了近6年。她在散文中曾提到:“第一个家在天津”。目前故居一楼经过修复后,于2021年9月向公众免费开放。修复工作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尽可能还原了张爱玲在天津生活时期的样貌。故居为砖木结构,整体布置温馨,院落中的建筑装饰古朴而洋气。故居内保留了民国时期的样貌,包括古色古香的家具装饰、一架老式钢琴等。天津张爱玲故居不仅是一处历史建筑,更是张爱玲文学创作的重要见证,有兴趣的文学爱好者和历史研究者可前往一探究竟。<br>目前,这处引人注目的历史建筑,醒目的“张爱玲旧居”,不仅是一处历史建筑,更是一处富有惬意生活的咖啡厅。<br> 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78号的天津张学良故居,又称少帅府,是一栋巴洛克风格为主的三层米灰色洋楼。2021年12月,张学良故居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该建筑始建于民国十年(1921年),民国十三年(1924年)张学良以张寿懿(张作霖五夫人)名义购自法国领事馆,同年,张学良率部进驻天津,住进小洋楼,此后的民国十三年(1924年)至民国二十年(1931年),张学良每次来津都会住在这里。1949年后张寿懿去了香港,由其子张学铨管理出租。1956年进行私房改造后由国家经营,1960年改按公产掌管,先后被作为政府办公楼,也曾开过酒楼、婚纱店等。2010年,天津市积极推动小洋楼开发,于2012年10月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和普通博物馆不同,这座沉浸式博物馆里呈现出百年前张学良在此的生活场景。<br>张学良故居共有前后两幢砖木结构楼房。 前楼建于民国十年(1921年),为三层带地下室;后楼为二层,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两幢楼共有42间房。前楼正面二、三层设有屋顶平台,室内宽大考究,内部楼梯、地板、门窗等均采用菲律宾产木料,卫生设备齐全,院内植有草坪。前楼为主楼,建筑较高,立面上有许多装饰,如石雕、铁艺、花窗等,造型精美,技艺精湛。<br>前楼一层有接待大厅、中西餐厅和梅兰芳舞台。客厅里最显眼的是赵四小姐喜爱的钢琴,据说,这架钢琴所有的琴键都是象牙制作。 而大厅尽头,则被设为“梅兰芳舞台”,张学良喜欢京剧,和梅兰芳的关系非常好,经常邀请梅兰芳来到少帅府,所以专门设置了这处梅兰芳舞台。 二层是书房、军政议事厅以及他和赵四小姐的卧室,还原了张学良与夫人的起居生活。 议事厅里还保存着百年前的冰箱,冰箱上下两层,将冰块放在食物下面冰镇,起到冷藏的作用。 二层房间里还有孙文书写的横幅。 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的卧室则温馨舒适,房间中的法式壁炉是民国时期保留下来的。<br>三层是建筑中最大的房间:家宴舞厅。 主要用来举办家庭聚会,是典型的西洋风格,有老式的酒吧、舞台等,中间就是宽敞的舞池。 楼里的卫生间以现在眼光来看也不过时。 庭院立有张赵二人的雕像,在现当年情窦初开的赵四小姐和英姿雄发的少帅。 距离天津张学良故居不远就是瓷房子,位于赤峰道72号,是一个用古瓷器修建而成的法式洋楼,建筑面积为4200平方米。瓷房子的前身是一栋法式小洋楼,曾是近代中国外交家黄荣良的故居。解放后成为天津市和平区工商局的办公楼,因工商局迁往新址而被闲置。2002年9月,粤唯鲜集团总裁张连志以3000万买下这栋小洋楼,并将其贴上古瓷器建成“瓷房子”,于2007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br>瓷房子共用了7亿多片古瓷片、13000多件古瓷瓶、瓷盘、瓷碗,300多尊历代石雕造像,300多件汉白玉石狮子,300多个瓷猫枕,以及20多吨的水晶玛瑙等装饰。被称为“中国古瓷博物馆”。<br>瓷房子的平安墙由数百个民国时期和晚清时期的古瓷瓶垒砌而成,房顶用古瓷片拼成的巨龙盘旋出“China”的图案。 瓷房子是天津的一个重要网红打卡点。2010年被《赫芬顿邮报》评为全球十五大设计独特博物馆之一,2011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不觉已到晚餐时间,我们一行三人选中了和平区赤峰道天河城购物中心6楼的梨花,再一次感受到了在天津消费真是比北京便宜不少。我们大快朵颐,真是“酒足饭饱”,满嘴流油地步出了餐厅。 关键是,消费价格还对古稀老人很友好。 为了消食,我们三人决定步行回友谊宾馆,路上看到了华灯初上的瓷房子和张学良故居,在彩灯映照下,别有一番与白天不同的韵味和神秘感。 看来此番自由活动,收获还是满满的。<br>第二天上午的重点是大家人寿社区推介会。 丰盛的午餐之后驱车去古文化街游览,意外发现古文化街有座天后宫,而且还是全国文保单位,再加上七旬长者持身份证免费,我两毫不犹豫进内参观。<br>天后宫又称小直沽天妃宫、娘娘宫,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古文化街80号,始建于元泰定三年(1326年),是天津市区较古老的建筑群,也是中国现存年代较早的妈祖庙之一。<br>天后宫坐西朝东,占地面积5352平方米,建筑面积1734平方米。天后宫的中轴线自东向西,是从面向海河的戏楼开始,依次是幡杆,然后才是天后宫的山门。 幡杆,高26米,由若干根铜糙木和铁糙木接成,外层缠麻抹灰,再涂上油漆,经冬历夏,坚固结实。据说幡杆初立时,一方面挂灯,为往来三岔河口的漕船导航,另一方面在农历每月初一、十五进香日及庙会期间,专门悬挂天后封号长幡。<br>进入山门,依次为牌楼、前殿、正殿、凤尾殿、藏经阁、启圣殿。两侧配以钟楼、鼓楼、关帝殿、财神殿、其他配殿及过街楼张仙阁等建筑。是研究宋元时期妈祖庙建筑特征的活化石,是现存唯一实例,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br> 1982年定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门+牌楼</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前殿</h3><div>可以看到正在修缮的正殿和凤尾殿。</div> 正殿后方的凤尾殿,可以看到供奉着的净瓶观音、滴水观音和渡海观音。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凤尾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藏经阁</h3><div>据说这里曾贮藏5千余卷《正统道藏》,1957年改由故宫博物院收藏。</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启圣祠</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轴线两侧的钟鼓楼</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北配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台湾妈祖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关帝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元辰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财神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碧霞元君殿</h3><div>以及启圣寺南北两侧的影壁。</div> 旧时每年天后诞辰,都会以天后宫为中心举行各种大型民间酬神庙会活动,沿河的船户、周边的善男信女也会到来,各地商贾云集,造就了宫南宫北大街的繁华热闹,现在这条街叫做古文化街,这里充满了地域风俗的店铺和小吃摊。 天津是一座有明确历史记载的“有生日”的城市,其建城时间可追溯至明永乐二年(1404年),至今已621岁。对于一座城市,无论往昔多么辉煌、时尚,在历史的长河中,总会多多少少留下历史的痕迹,让我们有幸能够在这一天半的时间里,走进这座城市,感受“史海钩沉鉴往知来”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