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石岩中。</p><p class="ql-block">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p> <p class="ql-block"> 壬寅年(2022)戌月某日,披暖阳去爬山。走着走着,看见一片山石,便停了一下来……</p> <p class="ql-block"> 置身这山石之中,看着这极其普通而又熟悉的“石板岩”,让我想起小时候“背石板”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老家房子是“三口石头窑洞”,当时是承包当地石匠砌成的。但他们只管主体,当然配套的、附属的活儿就是自己干了,比如:窑顶上三面的围护根基续建,需要大量石头,(石头根基垒好后,上面是垒一米半高的土坯围墙,上面需要摆一层石板防雨等),土坯围墙上面防雨,需要很多石板等……</p> <p class="ql-block"> 石头和石板从哪里来?记得那几年,每逢春节假期,父亲就带着哥和我去山坡上找石头往回扛,去凿石板往回背……</p> <p class="ql-block"> 特别是背石板,需要翻沟越壑到村对面的“玛瑙山”上去。石板不仅需要自己开挖、还需要自己开凿成厚度约1寸、直径约2尺见方的石板……手上起了泡,磨破了,还要继续,流血了,不顾疼痛,还要坚持……</p> <p class="ql-block"> 开凿难,背石板更难。说实在话,那时候,正值春节假期,那是孩子们一年中最期盼、最愉悦的节日,能够尽情、尽兴的玩,可父母让我们去干这种又苦又累的活,内心是一百个不愿意。记得父亲说:“假期都愿意休息,可我们房子盖不好,去哪儿住啊……”!在这些话语的感召和鼓舞下,我们哥俩儿撸起袖子、挽起裤腿,暗自下决心,“一定帮助父母,一定要和父母分担困难”……</p> <p class="ql-block"> 于是,“开、砸、凿、背”石板,“像战役一样”打响了,一环扣一环的开始了。沿着崎岖的小路,下坡上山、下山上坡,一趟又一趟,一回又一回,累了,坚持,快走不动了,咬着牙,再坚持,颈部疼了,移到左肩,痛了,再移到右肩。就这样轮换着,冷汗水不知流了多少,脖子背部磨肿了,也没有感觉到,总之,来回一趟结束了,还想着下一趟……</p> <p class="ql-block"> 这是毅力和意志的考验。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实在不想起床,但想想活儿那么多,不得不强迫自己,穿衣服,腰疼,胳膊疼,忍着;一下床,腿也疼,忍着,于是在忍耐中投入了新的一天“战斗”……</p> <p class="ql-block"> “坚忍人,终不负”。经过一个假期的起早贪黑,总算完成了“背石板任务”,终于可以“享受”仅剩的“两天假期”了。但下一年的扛石头、淘石子、刨裂浆石(打房顶用)等还要继续……</p> <p class="ql-block"> 回过神儿来,看着这平常而普通的石板石头,对我来说,是极其的不“普通”……</p> <p class="ql-block"> 熟悉的山、路、房子和石头,至今记忆犹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