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溪边的树林里一块巨大平坦的岩石上小憩,直到太阳从热烈变为轻柔,它穿过树梢,在林间轻盈,我将脚面伸到它可以触摸的地方,像在做一场SPAR,想起那日驱车15公里到附近的一个村庄享受汤泉,也是这样,溪水声,鸟鸣声,安静的不闻一丝嘈杂,只有心跳,和习习微风。我睡着了,睡的很香很沉,醒来,他笑,问我,有没有做了一个关于春天的梦^^<br><br>当阳光穿透万物洋洋洒洒,当春天的风沐浴林间轻语呢哝,这样的时候,你会理解托尔斯泰笔下的 “生命的意义”。<br><br>鲁米说,静静地让自己被真正热爱的事物吸引,它不会引你误入歧途。你的任务,不是去寻找爱,而是寻找并发现你内心构筑起来的那些抵挡爱的屏障,而自然是能量,所以,学会走近春天,走进自然,。<br><br>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鲜少这样问自己。因为从寻常眼光来看,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是让人疑问的,TA是否思虑太多,TA的世界观是否倾向消极?艺术家给予人们不同的回答:她说,在追问这个问题的时候那个人已经很了不起了,因为意味TA已开始探索了。生命是用来做什么的?它是用来解风情的,何谓风情?风就是万物循环和流动的状态,情就是生命万物的情谊,你只需要解答,每一花一草都在给出答案,你会拥有无数的答案,而对于那些生命的答案,你只需要倾诉情意即可,在倾诉的过程里自然形成答案。这个过程,我们谓之感悟,而感悟是没有人可以教的,是需要自己去悟的,你只需要记住,你正在寻找的,它们也在寻找你^^<br><br>在丛林里,我看见很多细小的植物,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着幽微的光,荆草密布,却遮不住它们的昂扬向上,行人匆匆而过,TA们可能纳闷,我涉过荆草想要寻找什么,其实,我不是在寻找什么,我只是感觉亲切,不自觉地想要走近它们,这是如此微妙而珍贵的时刻,仿佛在萃取生命的精华。<br><br>石斑木一簇一簇,灿若朝霞,它用芬芳和绿意里的一抹嫣红引你走近,嗅闻,用春的气息告诉你春的来临,它另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报春花。我时常感觉庆幸,在心里祈愿见到的一些美好在来到山间的时候便能遇到,有些是专程,更多是邂逅,它们摇曳在山间,每一次轻摇,都好像在说:草色消长,莫误春光。<br><br>是啊,天初暖,日初长,这样的好春光^^<br><br>身处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很多人无法专注自己,买很多东西,然后退掉,沉迷虚拟,沉迷游戏,不知道自己究竟的喜欢是什么?或说知晓喜欢,却基于现实,无法实现。大多数人活在理性的现实里。若说理性是水,那么感性是让水流动起来的动力,可能是云,可能是风,不流动起来它只是认知,是工具,而流动起来,它才会成为智慧。所以,感悟的过程是智慧形成的过程,它让人回到绽放的可能,回到联接的可能,回到打开的可能。<br><br>回到自然的可能。<br><br>迎面一些下山的人,很多小朋友,也有一些年长的人,他们有的听着音乐,不紧不慢,有的拎着大桶矿泉水瓶,健步如飞,听说那是山上取的泉水,泡茶甘甜。无一例外的是,他们的脸颊上挥洒汗水,却不见疲态,看起来面若桃李,肤色红润。都说山野能补充能量,这或许便是能量使然。他们一定很热爱户外,经常在山间穿梭,所以可以这样自由,惬意,和他们搭讪,想像他们一样矫健,热情^^<br><br>在城市里待久了,情绪偶而会如潮水涌动。无所适事,不明就里。不想看书,不想写字,不想打开音乐,也不想发呆。是人生都需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好像在翻一座山,经历一道分水岭,山的这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山的那边,不知是否依然,是否如想像里的那般绿草如茵,原野绚烂。会有焦虑和困惑的时候,找不到方向,怎样安静下来,我会选择出门,找一条熟悉的路,走路,我知道,在这个过程里,只需弯下腰仔细地看向大地,就会忘却烦恼,它会带来惊喜。在自然的世界里,我学会看见,看见了每天经过却从不认识的鼠曲草,它茸茸的茎杆竟然可以匍匐地面再挺起那么高,看见紫花地丁,它的叶片原来是这样纤长,细如苔米的小花,也可以开的沸沸扬扬,自然如此蓬勃、慷慨,它让人们认识,接纳自己,寻回安静,寻回那个眼里有光,闪闪发亮的自我,喜欢的自我^^<br><br>有时用打扮,挑一副漂亮的耳环,看镜子里的自己,朦胧的世界看什么都是美的,一边看,一边在意识里想像,戴着它出门,环佩叮咚的样子,。太久不戴,耳洞有些闭合,需要找一个时间将它重新打穿,是否还需要茶叶棍,像小时候偷偷让小伙伴磨搓耳垂,然后用茶叶棍穿过去那样?最近的喜欢,好像和以往有些不同,随意,又有些肆意,不再是印象里那个循规蹈矩的自己。好像翻过一个山头,看见一片新的天地^^<br><br>我轻轻摆弄首饰盒里的那些饰品,羽毛形状的,古典的,轻盈的,端庄的,如大朵花朵般夸张的,还有椭圆如心形水滴的,它们不再被框架定义,任意渲染自己的风采,我抚触它们,想像将它们一一戴在耳上,是春日里女子该拥有的娇俏,美好的模样^^<br><br>养了一个春天的珍珠梅,花骨朵开始绽开,一簇的绿叶和花。想起刚买回时只是几枝树枝,插在花瓶里,日日换水,因为枝条玲珑,所以没有丢掉,也没有希冀它能开花,只是欣赏,日影照进来的时候,花枝映在墙上,感觉这样也挺好看。花枝的底部经过十字剪,变的更有力量,汲取到更多的营养和水份,起先不舍,想起鲁米说的“The wound is the place where the Light enters you. 伤口,是光进入内心的地方。”这样之后,它渐渐蓬出绿意,盛出繁荣。 <br><br>“允许自己<br>偶尔做回婴儿<br>宇宙最初也是这样<br>蜷缩着等待绽放“<br> --克里希那穆提《生命之书》<br><br>就像我们并不拘泥于抵达山顶的那个目标,只是尽情享受穿越林间的美好。你听,山风吹过的声音,像不像酥浆草的耳语,伴着小鸟快乐的啁鸣,溪水自由地游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