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之二</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篇目 《郑伯克段于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石碏谏宠州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郑伯克段于鄢</b>》是 <b>《左传》</b>的第一篇,也是《<b>古文观止</b>》的第一篇,讲 述了一件不成 功的 夺权 事件。</p><p class="ql-block"> 郑庄公出生时难产,母亲姜氏受了惊吓,不喜欢这个大儿子,干脆起名叫<b>寤生。</b>寤生,指的是出生时不是顺产,是脚先出,是倒产,拿来做名字,可见厌恶之情。</p><p class="ql-block"> 武姜疼爱小儿子段,多次要求丈夫郑武公,立段为继承人。武公不答应,寤生顺利当上国君,就是郑庄公。</p><p class="ql-block"> 武姜出面为小儿子讨要制邑为封地。制邑是郑国的重要城邑,地势险要,庄公不同意。武姜又改要京邑,庄公只好同意。</p> <p class="ql-block"> 段到了京后,野心开始膨胀,名气也大了,号称“<b>京城太叔”。</b></p><p class="ql-block"> 大臣祭仲(祭,音债)感觉不对了:“京这个地方城池太大了,城墙范围超过300丈,易守难攻,已经超过了制度规定,会威胁国家安全。〞</p><p class="ql-block"> 郑庄公有些无奈:“武姜出面讨要,不好不给。”</p><p class="ql-block"> 祭仲说:“武姜是贪得无厌,你必须采取措施,不能让他们野心蔓延。野心蔓延就难收拾了,杂草蔓延还难收拾,何况是你得宠的弟弟呀!”</p><p class="ql-block"> 郑庄公说:<b>“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b></p><p class="ql-block"> 祭仲已经看出了段的野心,劝庄公采取措施,可庄公拿母亲做理由,放任不管,其实是推动段向错误方向下滑。</p><p class="ql-block"> 没多久,段命令郑国北边西边的两座城邑向自己纳贡,只准表面服从郑庄公,开始扩大地盘了。</p><p class="ql-block"> 祭仲着急了:“国家不能有两个君主,庄公,你要是想让位,早点说,我们好调头去巴结段。你要是不想让位,赶紧下手除掉他。”</p> <p class="ql-block"> 庄公还是不急不躁:“不要着急嘛,他很快就会惹祸上身。”</p><p class="ql-block"> 段这边是完全错估了形式。他开始把西边、北边两个城邑以及一个叫廪延的地方划为自己的封地。</p><p class="ql-block"> 大臣子封对庄公说:“得了,段的土地很多了,土地一多会争得民心。”</p><p class="ql-block"> 庄公老神在在的回答:“他呀,对君主不尊重,对兄长不亲恭,土地多,垮得快。”</p><p class="ql-block"> 段的野心终于爆发。他修理好城池,整理兵甲装备,操练士兵,要准备进攻都城,并且和姜氏约好,队一到,姜氏的人做内应,打开城门。</p><p class="ql-block"> 看起来计划天衣无缝,殊不知郑庄公才不是表面那么简单。段的所有举动,都在他的掌控之中,连起兵的时间都打听的清清楚楚。</p><p class="ql-block"> 郑庄公说:“可以啦!”派子封率200辆战车进攻京邑。</p><p class="ql-block"> 那时 计算 军力是以 战车 为单位。一辆战车称一乘,有御手、弓箭手、枪㦸手,人马皆有披挂,有防护能力,可以远程攻击。战车可以冲锋,有冲击力量,车轴老长,车轴上还带着锋利的刃,敌军碰着就伤。每乘后面还有10余名士兵,战车如同后世的坦克,带领步兵冲锋。</p><p class="ql-block"> 子封率200辆战车伐京,是郑国的主力部队啊。庄公下了决心,要一举击溃段。</p><p class="ql-block"> 庄公把段估计高了。大军一到,京邑马上反叛,段跑到了鄢。</p><p class="ql-block"> 庄公早估计到段的逃跑路线。他亲率一支军队追到了鄢。</p><p class="ql-block"> 看到这里才明白,庄公真的是称得上老谋深算。他不率主力进攻京,而是率轻骑追到鄢,大约是想亲眼目睹段的下场。不知怎么的,段还是逃了,逃到一个叫共的小诸侯国。 </p><p class="ql-block"> 段,是庄公的弟弟,可以称叔,逃亡到共,所以叫共叔段。</p><p class="ql-block"> 后面就是故事的结尾了。</p> <p class="ql-block"> 郑庄公对姜氏很不满意,把她安置到颖,还放了狠话:“不到黄泉,勿相见也。”可见有多伤心。</p><p class="ql-block"> 不知真的是母子情深,还是要维持一个好的形象。过一久庄公又反悔了,想见母亲。可君王说的话,一言九鼎,追不回来的。</p><p class="ql-block"> 一个叫颖叔考的大臣帮他解了围。</p><p class="ql-block"> 这个情节富于戏剧性,读起来如同看一段小品。</p><p class="ql-block"> 颖叔考去见庄公,庄公赐他吃饭。颖叔考吃饭时不吃肉,把肉拣了放在一边。</p><p class="ql-block"> 庄公问他为什么?</p><p class="ql-block"> 他说:“我有个老母亲,吃遍了我们家的菜,没有吃过君主的美食,我打个包带给她尝尝。”</p><p class="ql-block"> 庄公叹息:“你还可以送点菜给母亲,偏我没有啊。”</p><p class="ql-block"> 颖叔考忙问是什么原因?</p><p class="ql-block"> 庄公和母亲的状况,颖叔考知道,但要装作不知道。庄公知道颖叔考知道,要配合地装作他不知道,才好说自己的心事。</p> <p class="ql-block"> 颖叔考听完,出了个主意:挖地三尺,挖出地下水,再修地道地室。母子在地下室见面,不就是黄泉之下相见了吗?</p><p class="ql-block"> 前面这一问一答,如同按一个剧本默契的来表演。最后这个主意很高明,偷换了个概念,把阴间世界的黄泉之下换成现实中的地下水。母子既能相见,又不违背庄公的誓言。</p> <p class="ql-block"> 这母子俩在地下室见了面,和好如初,开心的不得了。郑庄公说是“<b>其乐也融融</b>”,姜氏说是“<b>其乐也洩洩”。</b></p><p class="ql-block"> 听起来有点假惺惺的。涉及到政治嘛,总是带些表演成分。</p><p class="ql-block"> 孔子写<b>《春秋</b>》时,对庄公和共叔段两个人都抱贬斥的态度。</p><p class="ql-block"> 写<b>《左传</b>》的左丘明老先生解释说,共叔段的作为不像弟弟,所以不称他为弟。庄公和共叔段之间的关系不像兄弟,但像两个敌对的国家,所以叫做克,攻克。</p><p class="ql-block"> 写<b>《谷梁传</b>》的谷鿄老先生也说,共叔段丧失了为人子弟的准则,应当鄙视,但更应该鄙视的是庄公。庄公处心积虑,促成了对段的谋杀。</p><p class="ql-block"> 后世的读书人多数秉持这一看法,认为庄公的过错大于共叔段。</p><p class="ql-block"> 我以为首先应当担责的是武姜,她违反了周宗法制嫡长子继位 的原则,争取小儿子继位,种下兄弟相残的祸根。又为段讨要封地,助长段的骄横,更严重的是同意做段的内应,策应段的夺权军事行动,是兄弟厮杀的导火线。</p><p class="ql-block"> 共叔段不过是个志大才疏的公子哥儿,仗着母亲宠爱,不知轻重。</p><p class="ql-block"> 郑庄公处理的过程倒是举重若轻,说处心积虑有点证据不足,但是确实有放任之嫌,有点“脓疮出头才好治”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如果对比州吁的事情来看,对郑庄公的批评应该会改变一些看法的。</p> <p class="ql-block"> <b>《 石碏谏宠州吁</b>》是《<b>古文观止</b>》的第三 篇,讲的 是卫国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卫庄公的太太叫庄姜,是齐国太子的妹妹,长得十分漂亮。卫国人以她为骄傲,为她赋了一首诗,叫<b>《硕人》</b>,收在<b>《诗经》</b>中,后世很出名的一首诗。</p><p class="ql-block"> 庄姜没有孩子,卫庄公从陈国娶了厉妫(妫,音规),生了个儿子,夭折了。厉妫陪嫁的妹妹叫戴妫,给卫庄公生了个儿子叫完,就是后来的卫桓公。</p><p class="ql-block"> 庄姜很喜欢公子完,在戴妫死后,把他当做自己的儿子来抚养。</p><p class="ql-block"> 卫庄公还有个儿子叫州吁,是个得宠的小妾所生。州吁因为母亲的缘故,也很受宠。这小子不太安分,竟然喜欢军事。一个庶出的公子去研究行军打仗的事儿,比较犯忌。卫庄公没有制止他,庄姜就很讨厌他。</p><p class="ql-block"> 卫国大臣石碏(碏,音却)进谏,劝庄公不要溺宠州吁,否则是埋下祸根。</p><p class="ql-block"> 石碏的一通谏言很有名。他认为对子女溺宠会导致很多毛病,骄奢淫佚这些坏作派都是过度溺爱导致的。然后总结应当反对和遵守的道德人伦秩序,即是:<b>“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 谓六顺 也。” </b><b style="font-size:18px;">换今天的话说是“六要六不要”。</b></p><p class="ql-block"> 卫庄公根本听不进去。</p><p class="ql-block"> 说起来好笑,石碏老先生教别人教育儿子是一套一套的,道理明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可是搬到自己身上就不行了。</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他有个儿子叫石厚,成天追在州吁屁股后面当小迷弟。石碏叫他离开州吁远点,石厚大约觉得是攀上了国君的宠子,踏上了康庄大道,完全不听他爹的话。</p><p class="ql-block"> 卫桓公即位,石碏估计形势不乐观,立马告老还乡,离开朝堂,避祸去了。</p><p class="ql-block"> <b>《古文观止</b>》选编者选<b>《石碏谏宠州吁》</b>一文,大约主要是想让后学者们了解对子女的教育观以及“<b>六逆六顺”</b>等人伦道德观,所以选文到此就结束了。实际上溺宠引发的一串血案,精彩的情节还在后面。</p><p class="ql-block"> 卫桓公即位的第二年,州吁依然骄横,桓公罢了他的官。州吁一个不高兴,逃出卫国,跑到了共。</p><p class="ql-block"> 共叔段流亡在共啊。两位流亡公子一相逢,相见恨晚,命运何其相似乃尔!抗争吧。加上个追随而去的石厚,在陈国卫国的边境地区,召集流民,积蓄力量,等待时机。</p><p class="ql-block"> 卫桓公16年二月,州吁发动政变,带领一批流亡的卫人袭击并杀害了卫桓公,自立为君。</p><p class="ql-block"> 州吁要帮狐朋狗友共叔段的忙,联合陈、宋、菜三国,共同发兵讨伐郑国。打了几天没有攻下郑的都城,只好退兵。</p><p class="ql-block"> 卫人不喜欢州吁弒兄的手段,自然也不大拥护他。石厚铁了心追随州吁,居然跑去向老爷子石碏求计。</p><p class="ql-block"> 石碏告诉他,朝觐周天子就能取得合法地位。如何才能去朝觐呢?石碏出主意:卫国不是和陈国关系好吗?周王正宠信陈桓公呢。去朝见陈桓公,让他代为请求就可以见到周王了。</p><p class="ql-block"> 石厚踏进了石碏设计好的陷井。</p><p class="ql-block"> 我们捋捋这个关系:陈国是戴妫的母国,戴妫生的儿子是卫桓公,陈国不就相当于卫桓公的外公舅舅吗?卫桓公又是被州吁杀的,陈国会怎么看?</p><p class="ql-block"> 石碏提前写了信给陈国。州吁带着军队开到陈国的都城郊外,被陈国大军包围了。陈国通知石碏派人来处理。</p><p class="ql-block"> 石碏派右宰丑杀死了州吁,又派管家杀死石厚,将卫桓公逃亡在邢国的弟弟公子晋接回来继位。</p><p class="ql-block"> 石碏这一举动后来演绎成为成语<b>大义灭亲。</b></p><p class="ql-block"> 这个夺权故事是一波三折。</p><p class="ql-block"> 州吁虽然暂时夺权成功,但站不住脚,国内国外都缺少支持。母亲一个无名无姓的小妾,娘家没什么势力。左老先生轻蔑的称他“<b>嬖人之子</b>”,后世骂人的话:“丫头养的。”当然压制不住国内外的反对力量。</p><p class="ql-block"> 读完州吁的故事,再想想共叔段,对郑庄公应该是多几分尊敬,少几分批评。</p><p class="ql-block"> <b>两桩夺权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春秋初期周礼确定的政治规范和伦理道德,已经没有多少约束力了。</b></p><p class="ql-block"> 文中提到的<b>《硕人》</b>,写庄姜出嫁时的情景,值得一读。</p><p class="ql-block"> 硕,大也。称庄姜为硕人,是说她体态丰硕。春秋时女子以高大丰满为美,连美字都是一头大羊。</p><p class="ql-block"> <b>《硕人》</b>先秦文学中最先描写女子美貌的诗篇,比喻新鲜,描写细腻,对后世影响很大。<b>“手如柔荑,肤若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b>。这些赞美词是描写堪称经典,至今还常用,而且无可超越。</p><p class="ql-block"> <b>《硕人》</b>还描写了送亲队伍的庞大,男卫雄壮,女仆华美,沿途景色壮丽。</p><p class="ql-block"> <b>《郑伯克段于鄢</b>》和《<b>石碏谏宠州吁》</b>两篇文章,为汉语提供的成语和经典词汇:</p><p class="ql-block"><b>多行不义必自毙 何厌之有 </b></p><p class="ql-block"><b>其乐融融 骄奢淫佚 </b></p><p class="ql-block"><b>黄泉相见 大义灭亲 六逆六顺</b></p><p class="ql-block"><b>爱子,教之以方 去顺效逆</b></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b>微信公众号 YN彭老爹</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