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隍庙 <p class="ql-block">武汉城隍庙属于长春观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武汉城隍庙里搞了个庙会,好好的山门挡的严严实实。</p> <p class="ql-block">武汉城隍庙供奉的城隍爷是武圣帝君岳飞。</p> <p class="ql-block">城隍庙,起源于古代的祭祀, “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 “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 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以及壕城。古人认为城和隍作为城市的保护神,自古以来,凡有城池者,就建有城隍庙。</p> <p class="ql-block">武汉的城隍庙只有一个大殿真的寒酸了点。</p> <p class="ql-block">由于地方狭小,在城隍庙的外墙上雕塑着慈航普渡(观音菩萨)金色画像,在夕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城隍庙是道教,观音好像是佛教的吧?)</p> <p class="ql-block">丘处机(丘祖济世),也没有塑像只能上墙了。</p> <p class="ql-block">道教神仙介绍</p> <p class="ql-block">武昌城隍爷岳飞简介。</p> 长春观 <p class="ql-block">长春观,这个曾在历史长河中与黄鹤楼齐名的道教圣地,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道教建筑群之一。这里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长春观始建于公元前三世纪,相传是道教创始人老子的驻足修道之地,因此被誉为“江南一大福地”。</p> <p class="ql-block">武汉长春观,坐落于湖北省省会武汉的心脏地带,身处长春观城隍文化圈之内。它坐落于武昌大东门外,蛇山之尾的双峰山麓,被誉为“江楚名区,道子云集之处,黄冠皈依之所”。该观建于元代,为邱处机门徒所建,以纪念道教全真派北七真之一,龙门宗的创始人丘处机(公元1148年-1227,字通密,号长春子)在元军南下时“一言止杀“济世救民之功德。始称“长春观”。</p> <p class="ql-block">为长春观山门,坐北朝南,红墙黛瓦,额嵌砖雕,牌楼式殿面,洞开三门。殿内正中供奉王灵官像,两侧供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护法元帅。王灵官为道教护法神,司天上人间纠察之职,统领百万天将神兵镇妖伏魔,被玉皇大帝封为“都天纠察豁落先天主将”。老百姓称其为:“三眼能观天下事,一鞭惊醒世间人”。</p> <p class="ql-block">王灵官像</p> <p class="ql-block">太清殿</p> <p class="ql-block">重檐歇山,宝瓶压脊,翘角舒翼,雕梁彩绘。殿内正中供奉道祖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左奉关尹子文始先生,右奉南华真人庄子。太上之道,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退藏于密者,清净自然之修也,包罗万象,先儒谓老君之学,合易经阴阳变化之理,故世间以老易并称,其著作《道德经》为万古明灯,大无不包,细无不微。老君圣号甚多,有太上道祖,无极老祖,三清道祖,道德天尊等等,与庄子合称“老庄”,与黄帝合称“黄老”,其道德理义为道教之根本和基石。</p> <p class="ql-block">太清殿门口门楣上还有一块匾额叫“大律堂”,也就是受戒定规矩的地方。《 全 真 清 规 》 一 书 共 十 二 篇 , 包 括 有 礼 仪 、 杂 文 和 规 戒 等 。 丘处机道长在原来的基础上制订了更加严格的戒律。</p> <p class="ql-block">太清殿门口上联</p> <p class="ql-block">太清殿门口下联</p> <p class="ql-block">吉祥楼(钟楼)</p> <p class="ql-block">如意楼(鼓楼)。合成“吉祥如意”</p> <p class="ql-block">七真殿</p> <p class="ql-block">内奉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祖师的七位弟子,全真龙门派祖师丘处机真人,遇仙派祖师马丹阳真人,南无派祖师谭处端真人,随山派祖师刘处玄真人,嵛山派祖师王处一真人,华山派祖师郝大通真人,清净派祖师孙不二元君。其中天仙状元丘处机真人在重阳祖师的基础上,开坛衍教,弘扬道法,发展和完善了全真理义,至今,全真教仍以龙门派为盛。每年正月十九日为“燕九节"(丘祖庙会)。</p> <p class="ql-block">七真殿内全真七子图</p> <p class="ql-block">穿过七真殿,就是地步天机和会仙桥。“地步天机”是一个网红点,是什么意思那?</p> <p class="ql-block">会仙桥两侧分别是古神坛和古先农坛遗址,已经是平地了。传说每到八月十五和七月七,从地步天机走到会仙桥就可以和仙人相会。</p> <p class="ql-block">左侧吕祖殿</p> <p class="ql-block">右侧祖师殿</p> <p class="ql-block">会仙桥上是道观最高点,三皇殿。</p> <p class="ql-block">楼阁式殿宇,本观最高处,殿内供奉华夏人文始祖伏羲,神农,轩辕,左奉财神,右奉慈航道人观音菩萨。楼上为玉皇阁,尊奉玉皇大帝。</p><p class="ql-block">伏羲洞察万物阴阳生克制化之理,画先天八卦,神农又称炎帝,即火神,种食五谷,尝百草,以兽骨做针,兽皮树皮做衣,为华夏文明的先祖,古之医生,农业的创始人。轩辕又称黄帝,历史上最早的皇帝,他推测历法,教人兴文字,作干支,创医学。其著作《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最早奠基文献。</p> <p class="ql-block">祖师殿</p> <p class="ql-block">祖师殿主要供奉的是真武大帝,又称玄武或真武祖师。真武大帝在道教中被视为一位威武的将军形象,具有重要的宗教地位。</p> <p class="ql-block">长春观三绝之一~天文图石碑。放在道医观里面,一般人容易忽略。全国总共有三块“天文图”碑,一块在杭州玉皇山,一块在陕西某观,一块即在长春观。杭州与陕西的二块皆毁于历史原因,仅留长春观一块全图碑,成了极珍贵的天文学文物;石碑上记录着二十八星宿名曰紫微垣古星图。石碑镶嵌在长春观道医馆门口右侧的石壁上,高207厘米、宽82厘米。这是长春观三绝之一。</p> <p class="ql-block">祖师殿对面文昌殿,大门坐南朝北,还这么低矮。</p> <p class="ql-block">里面还比较宽敞,塑像都是坐北朝南的。</p> <p class="ql-block">文昌殿,供奉的是道教神仙系统中的文昌帝君,文昌帝君又称梓潼帝君、文曲星、文星,为主宰功名、禄位之神。中国古代学问、文章、科举士子的守护神,他上主三十三天仙籍,中主人间寿夭祸福,下主十八地狱轮回,文昌帝君左边奉的是孔子,为中国儒家的创始人,道教奉之为“大成至圣先师”;右边是朱熹,为宋代理学大师。</p> <p class="ql-block">吕祖殿</p> <p class="ql-block">供奉道教八仙之一的吕纯阳帝君,纯阳帝君遇钟离祖师于酒肆,授枕作黄粱梦,醒而悟,遂弃家,随钟离祖师至终南山修道,又受火龙真人天遁剑法,拜苦竹真君,传日月交并之法,后上朝玉皇,自是隐显变化不一,唯其誓愿宏大,以沉浮独世,行化度人,历显灵异。各地立庙祀之。元世祖封号为,纯阳演正警化真君,元成宗加封为孚佑帝君。吕祖传道于王重阳——马丹阳等“全真七子”一脉相承,是为北宗也。</p> <p class="ql-block">财神殿,这里香火最旺</p> <p class="ql-block">殿内正中供奉文武五路财神,分别为武财神赵公明、关圣帝君、文财神比干、西路进宝天尊萧昇、北路纳珍天尊曹宝、东路招财天尊邓九公、南路利市天尊姚少司,两侧供奉福神、禄神、寿神、喜神,每年正月初五为财神庙会,广大善信上疏谒帝,顶礼膜拜,福、禄、寿、喜、财五神下降人间,赐福众生。</p> <p class="ql-block">财神殿门口的宝马驮宝雕塑,应该是“马上有钱”。</p> <p class="ql-block">土地龛</p> <p class="ql-block">土地神,也叫福德正神,是管理一方的社神。秦汉以后为民俗广泛祀奉。在道教神系中地位较低,但在民间信仰极为普遍,是民间信仰中的地方保护神。明代的土地庙特别多,这与皇帝朱元璋有关。据《琅砑漫抄》记载:朱元璋“生于盱眙县灵乡土地庙。”因而小小的土地庙,在明代备受崇敬。</p> <p class="ql-block">和合洞</p> <p class="ql-block">和合二仙之像,为两个笑容可掬、蓬头垢面的和尚(或者小孩),一手持荷叶莲花,谐音“和”,一手捧宝盒,谐音“合”。和合二仙代表着人们美好的愿望,愿新人百年好合、家庭团结和睦。画像中的和合二仙,即是寒山、拾得,本是天台山的两位高僧。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帝下诏封天台寒山大士为和圣,拾得大士为合圣,寒山、拾得和合二仙的身份由官方确认。</p> <p class="ql-block">王母殿</p> <p class="ql-block">殿内供奉西王母,号太虚九光龟台金母元君,乃西华之至妙,洞阴之极尊,在昔启迪玄功,生化万物,为柔顺之本,主阴灵之气,理于西方,亦号西王母,元始天尊授以万天统龟山九光之篆,制召万灵,统括真圣,统诸天之羽仪,尊上圣,朝宴之会。天上地下,三界十方,女子登仙访道者,咸所隶属,所居宫阙,昆仑玄圃,阆风之苑。昔黄帝大战蚩尤时,授黄帝三官,五意,阴阳之略,太乙,遁甲,六壬,不罡之术,阴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遂克蚩尤,而天下大定。道家尊王母为女仙之宗。王母殿两侧供奉九天玄女和地母元君。</p> <p class="ql-block">道藏阁,它融合了藏族风格和欧式风格的建筑,被誉为道观中的三绝之一。长春观在明世宗年间就“仙真代出,为湖北丛林特着,屋宇间,道友万数,香火辉煌”。观内珍藏之全套明版《正统道藏》,解放前是全国唯一四部之一。</p> <p class="ql-block">元辰殿</p> <p class="ql-block">亦称甲子殿,殿内正中供奉先天斗姥元君,为北众星之母,四周环列六十甲子神,即值年太岁。斗姥元君是先天元始女神,秉一气玄元之象,应无极生太极,持日月两轮,应阴阳象太极,四头八臂应四象垂化,八卦演义。斗姥有圣嗣久皇,上应天上九星。斗姥掌日月以条例阴阳,执弧失以救劫消灾,振法铃以济人度鬼,保命延生。主生杀祸福,为道体之象征,道教奉斗坛主神,曾化身于西天竺国,故亦称靡利攴天大圣。六十太岁星君是众生的具体保命护身神。</p> <p class="ql-block">元辰殿面前的香炉造型优美,分三层,与一般寺院采用的设计模式是一样,三层分别代表福禄寿。</p> <p class="ql-block">在道观西北角旮旯里,立着这个道德经碑,旁边围墙之上可有二十四孝图。</p> <p class="ql-block">长春观在三国时是一片茂密的竹林,被称为“紫竹岭”。“二十四孝”中孟宗“哭竹生笋”的故事就发生在长春观旁的螃蟹甲。</p> <p class="ql-block">“紫气东来”,传说函谷关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路过,后果然老子骑青牛而来,就请老子写下了《道德经》。后因指祥瑞之气。</p> <p class="ql-block">长春观导游图,在这里叫拜殿顺序图,可恶的是,这个图还不在山门附近,在长春观出口。长春观比较大分左中右三部分,没有这个图,还尽转错。</p> <p class="ql-block">道教知识讲解,这个也在出口处。</p> 无影塔 <p class="ql-block">无影塔,又称兴福寺塔,位于武汉洪山公园内,始建于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于1962年迁建至洪山公园内。</p><p class="ql-block">无影塔是四层仿木结构重檐楼阁式建筑,高约11.25米,全为石块垒砌而成。塔为平面八角形,初层塔塔身颇高,立于须弥座和仰莲座之上,须弥座直径为4.25米;除第一层之外,二、三、四层又以层檐分上下两层,上层每面辟有假门;檐下有石刻仿木斗拱,底层每面四组,其他层各面为三组,塔顶刹已损毁。无影塔修筑年代确凿、形制古朴,可作为武汉地区古建筑断代的重要标尺,对研究佛教史亦具有较重要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无影塔的一个特点是塔层,一般古塔多为奇数层,而无影塔是四层,偶数分层,这在中国古塔建筑中较为罕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相传,无影塔在洪山东麓原址时,每年夏至中午时分,塔身都没有影子。其实,建筑物是否无影,是由所在地理位置决定的。在北半球夏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正午时分,北回归线地区就会出现短暂的“立竿无影”现象。这一天,在中国南方的广东、广西、云南等部分地区,都能看到“无影”现象。</p> 宝通禅寺 <p class="ql-block">宝通禅寺,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有1600多年的历史。寺院占地11万平方米,是中南地区城市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寺院。宝通禅寺历来是皇家寺院,这是武汉寺院中非常独特的一点。也正因为如此,它的寺院建筑都和北京故宫的建筑非常类似。它是武汉现存年代最早、占地面积最大的庙宇,为武汉四大丛林之一。</p> <p class="ql-block">宝通禅寺始建于南朝刘宋年间(420-479),初名东山寺,贞观年间(627-649)易名弥陀寺;南宋端平年间(1234-1236)更名为崇宁万寿禅寺,是武汉现存最古老的寺院。净土宗、禅宗、密宗,多宗会聚,在历史上曾得到唐文宗等十位皇帝和六位王侯的大力护持,是最具典范的皇家寺院。</p> <p class="ql-block">宝通寺依山而建,寺院占地11万多平方米,有山门、圣僧桥、放生池、钟楼、大雄宝殿、鼓楼、弥勒殿、藏经楼、祖师殿东西花厅、念佛堂、伽蓝殿、方丈室及禅堂,寺后方有洪山宝塔。</p> <p class="ql-block">百年银杏树,引得无数游人前来观赏和留影,是寺院中最美丽的风景。为寺院增添了许多禅意。</p> <p class="ql-block">弥勒殿,又称天王殿或接引殿。殿前左右各立石狮一只,身高丈余,一戏绣球,一抱幼狮,神态可掬。殿内主尊为弥勒佛,金光夺目;佛寺的守护神韦驮亦供奉在此殿内,背向弥勒佛而立,造像威严。左右有观音、地藏王塑像,两壁立有高大的四大天王。</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为明末建筑,庞殿顶,面阔五间,前廊圆柱间设木栏杆。大雄宝殿为正殿,供三位主尊,佛教缔造者释迦牟尼居中,身后左右为文殊、普贤两菩萨,两厢有十八罗汉。</p> <p class="ql-block">这个是什么意思?</p> <p class="ql-block">唐代宝历二年(826年),洪州(今江西南昌市)开元寺善庆和尚云游到随州大洪山修建了“灵峰寺”。835年,善庆和尚圆寂前,毅然割下了自己的双足留在寺内,表示自己升天之后还要为乡人利益而奔走。当时的唐朝皇帝文宗李昂为此赐给善庆“慈忍大师”的法号,敕双足为佛足,留镇山门,还御书了“幽济禅院”的匾额送给灵峰寺。这双“佛足”成为了灵峰寺的镇寺之宝。</p> <p class="ql-block">慈忍大师事迹浮雕</p> <p class="ql-block">1272年—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发现佛足。待到班师回朝时,他命当时崇宁万寿禅寺的方丈则翁实禅师函佛足扈从至京师,特命安置于秘宇,严加供奉。</p> <p class="ql-block">1924年,宝通寺住持持松法师建佛教密宗的坛城——法界宫。法界宫是持松回国后仿唐朝密宗金刚部“五曼荼罗”形式建造,殿内为了修习密法,原设木质密宗坛城,雕刻楼空,玲成别致,可惜早废。现屋面覆以黄琉璃瓦,并以五亭结顶,借以表示东西南北中五佛方位。各亭均为镂空大屋脊,飞檐蟠爪,富有民族特色。殿前廊柱,刻有法轮十字羯摩杵,殿基四周刻有双层莲瓣,殿前阶下为三孔拱桥,桥外双亭侍立,殿亭相映,景色别致。这是武汉地区的佛教密宗建筑物,它独特的设计,成为研究建筑学的参考资料。</p> <p class="ql-block">1240年,南宋嘉熙四年,宋代“万斤钟”铸造。钟身为铁制,边口镶上青铜,钟体庞大、沉重。可见宋代人对音律和冶炼铸造技术的研究都达到一定水平了。万斤钟钟身高大,造型古朴,四周有“皇帝万岁、重臣千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铭文,字体清晰。</p> <p class="ql-block">洪山宝塔原名灵济塔,始建于元朝,为纪念开山祖师灵济慈忍而建,因坐落于洪山,又称洪山宝塔。洪山宝塔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砖石仿木结构,通高约44米基宽37.3米,顶宽4.3米。塔内部为石砌,外包以砖,每层均以砖砌出塔檐、平坐。沿塔基圆门内石阶盘旋而上可直达顶层,有“数峰天外塔上塔”之誉。该塔经多次修葺,墙外壁留有元代刻塔记八方,记述修塔盛事。</p> 归元禅寺 <p class="ql-block">归元禅寺又称归元寺,是武汉市香火最为旺盛的寺院,与宝通禅寺、莲溪寺、正觉寺组成武汉佛教四大丛林,属全国重点佛教寺院。</p> <p class="ql-block">寺庙取名“归元”二字,源出《易经》:“元者善之长也,乾元资始,坤元资生,而易行乎其间,此万法归一。”佛经《楞严经》中也有“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之说。所谓归元即归真、归本,出生灭界,还归于真寂本元之意。归元禅寺中之“禅”,表明归元禅寺属禅宗。佛教自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发展至隋唐,已经形成八个主要宗派,即三论宗、天台宗、贤首宗(华严宗)、慈恩宗(法相唯识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和密宗。其中禅宗势力最大,直至现在,全国寺院除了少数律寺、讲寺外,几乎都属于禅宗。禅,是梵语“禅那”的音译,意译为“静坐思维的方法,以期彻悟之心”。</p> <p class="ql-block">藏经阁是北院的主体建筑,是收藏佛教经典和艺术珍品的地方。现存的藏经阁高约20米,共两层五间,是武汉市内唯一的砖木结构古建筑物,复建于民国九年(1920年)。藏经阁内殿堂高阔,正中供奉白玉释迦牟尼佛坐像,由缅甸佛教三宝弟子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8月赠予归元禅寺。</p> <p class="ql-block">据归元禅寺现存有关史料,归元禅寺的旧址原是一处私家园林——葵园。葵园的主人是明代汉阳人氏,名王袗,字章圃,曾任明末华州牧,成都同知。《续汉口丛谈》还记道“园中亦有奇石,绉秀殊伦,题曰翠微峰,峰旁有井,号翠微井”。</p> <p class="ql-block">翠微峰上翠微亭,翠微亭内翠微井。</p> <p class="ql-block">据史料所知,归元禅寺是白光、主峰据葵园而改建,初创时的翠微峰、翠微井则是寺中最原始的景观了。翠微峰在300多年前应是一座有一定规模的山峰,它突兀在一片空旷的平地上,又濒临水边,应显得比较伟岸,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这座井深达11米,井水终年不枯,曾是庙内僧众日常茶炊盥洗之用的主要水源。1980年11月21日,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到寺参观,曾对此井很感兴趣,向昌明方丈询问有关古井的一些问题,昌明向客人介绍,此井为地下之泉,不仅视之心旷神怡,而且尝之还别具风味,用之沏茶则香,酿酒则醇甜,煮饭则可口,常年饮用还可治疗肠胃病和皮肤痼疾。客人中有人笑曰,难怪寺内僧众容颜焕发,方丈精神抖擞,原来有此一宝,众皆哂然。</p> <p class="ql-block">双面观音佛像位于观音阁景区内,整尊佛像高达21.8米,全部由黄铜铸成,重达20余吨,其基座高3米,佛像的身高为18.8米。双面观音为二臂正观音基本形,亦称圣观音像。她一面朝东,一面朝西;一手持净瓶,一手结手印。其净瓶微倾,意在洒甘露于世间。佛像的头顶发出圆轮的光焰,意味法力无边。</p> <p class="ql-block">圆通阁2012年竣工,风格为内五层外三层四滴水楼阁式建筑。圆通阁基座为纯石结构,也称为台宫。台宫有四方入口、内圆外方,形成四道空间,由石梁、石枋、石板、石门拱构筑而成,空间的中心拱采用半球型石拱顶砌筑。其中供奉各种观音菩萨石刻像,以及佛教四大名山石刻等。</p> 古德寺 <p class="ql-block">古德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由隆希创建,初名古德茅蓬,1914-1919年间由主持昌宏先后两次进行扩建,改名古德寺,有“心性好古,普度以德”之意,并由黎元洪亲自题写匾名。该寺混合了欧亚宗教建筑的特色,融大乘、小乘和藏密三大佛教流派于一身,在汉传佛寺中实属罕见,堪为“佛教胜地一大奇景”“汉传佛寺第一奇观”,具有较高的建筑、文化和历史研究价值。与归元寺、宝通寺、莲溪寺并称为武汉地区四大佛教丛林。</p> <p class="ql-block">古德寺保存着哥特式基督教教堂、罗马式天主教教堂、拜占庭式东正教堂、伊斯兰风格的清真寺风格,作为一座极具特色的寺庙,它和传统寺庙黄瓦红柱、飞檐翘角的大殿迥然不同。</p> <p class="ql-block">作为武汉网红打卡点的古德寺并不大,就眼前这三个建筑,右面是天王殿,天王殿后是圆通宝殿,左面是观音殿。红起来的原因就是这个寺庙很奇特,作为一个尼姑庵竟然没有中国寺庙黄瓦红柱、飞檐翘脚的建筑,反而充斥着西方教堂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其中还有部分借鉴伊斯兰风格,完全找不到中国传统寺庙的感觉,充满了浪漫的异域风情。</p> <p class="ql-block">2012年,古德寺被列入武汉市江岸十大景观,是一座具有特色的禅宗建筑。2013年3月5日,古德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这是观音殿,从那个角度都看不出是庙里的观音殿,更像欧式大礼堂。</p> <p class="ql-block">古德寺,来了这里就有good事。</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虽然不是西式建筑,但这是典型的白墙黛瓦徽派民居,也不像寺庙。</p> <p class="ql-block">核心建筑圆通宝殿,运用了古罗马建筑的结构,内外墙之间的回形步廊和许多方柱,立面墙上的圆窗和长窗,却是基督教堂的建筑样式。 </p> <p class="ql-block">我要进教堂,啊,不,是进寺庙。</p> <p class="ql-block">完全颠覆认知的寺庙建筑。</p> <p class="ql-block">这里打卡拍照的比虔诚信徒多得多。</p> <p class="ql-block">院子里硕果累累的橘子树</p> <p class="ql-block">这释迦摩尼可坐到了最高处。</p> <p class="ql-block">九座佛塔的塔刹,既像风向标又像十字架,在中国塔文化中独树一帜。</p> <p class="ql-block">猛一看以为是西方天使,仔细一看,是东方菩萨。</p> <p class="ql-block">四面佛,在天王殿与圆通宝殿之间的院落中。1997年,香港张紫珊出巨资,由泰国将这尊四面佛请到古德寺。四面佛是小乘佛教供奉的诸佛之一,亦称四面神,神的四面分别代表慈悲、仁爱、博爱和公正。传说四面佛法力无边,所以殿堂内是不能供奉的,只有苍穹才能作其大殿。殿前四面佛,也很有东南亚风格。</p> <p class="ql-block">坐北朝南,这应该才是古德寺的正门,不知道为什么都从侧门进。</p> <p class="ql-block">网红打卡点~我在这里viry古德</p> <p class="ql-block">爱劳动的小和尚</p> <p class="ql-block">做功课的小沙弥</p> 三一堂 <p class="ql-block">在武汉的司门口附近住宿的时候,偶然发现了这个老巷子里隐藏着的一座百年教堂——三一堂。这座教堂被周围的居民楼所环绕,显得格外神秘。从外观上看,它融合了中西方的建筑元素,重檐八角亭和玫瑰花窗的设计让人感受到一种异域风情,与周边的建筑格格不入。</p> <p class="ql-block">楼身上满是青砖花雕,精细无比,飞檐上又有水泥所塑的龙首,中式建筑的感觉油然而生。进去后楼梯间黑黝黝也没有灯光,没人壮胆一个人不敢太深入,不知道是废弃了还是在使用。</p> <p class="ql-block">三一堂始建于19世纪初,是美国圣工会在中国建立的唯一中西合璧教堂,也是武汉老教堂中容量最大的一个。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教堂逐渐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它曾是武汉的重要地标之一,但如今只剩下一个空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