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消失的民族——山戎族

舟子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5年4月4日我与老伴在金山岭长城游览后,到滦平县时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建筑,并标有山戎文化博物馆字样,山戎是什么?里面有哪些故事?引起了我的兴趣!决定去探个究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踏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独具特色的建筑,古朴而庄重,一股历史厚重气息扑面而来,心中满是好奇与期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戎”字本身是代表武器、装备、军队、有勇敢与坚强的含义。它不仅是一个军事符号,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参观了博物馆后我才略知一二,原来“山戎”是个民族部落的名称。山戎人生活在距今3000~2300年间,大致是商周到战国这段时期。以林中狩猎为主,所谓山戎之名就是生活在山地之戎,祟山、拜山、祭山。他们生猛剽悍,威武善战一度称雄燕北,也就是河北省北部和辽宁西北部一带,是中国春秋时期北方一支重要的游牧民族。到战国末期,多民族之间群雄争霸,山戎族逐渐销声匿迹,只保留了戎姓的传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段历史史书上记载也是只言片语,直到考古学家分别在北京的延庆、承德的滦平等地出土的青铜器、刀币、玉器、陶器、箭头、长刀、石雕、石碑…等,记载了山戎人的真实生活,才掀开了山戎这个古老民族的神秘面纱。在滦平县建立了山戎文化博物馆,山戎广场,山戎文化森林公园,来纪念这个曾经辉煌过的民族部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尤其是看到在滦平出土的两尊蛙面石人,更是满足了我的好奇心。蛙面石人9.7厘米高,其兽面人身十分罕见。看上去似人非人,似蛙非蛙,动态威严,手法完美,抽象又神秘,古朴又生动,学者认为它是山戎民族生殖图腾的圣物,是“女娲”(蛙)名字的最初由来,也是“女娲”这一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初祖的最初形态。如今这尊蛙面石人己成为滦平县山戎文化博物馆的镇馆之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偶然发现的山戎文化博物馆成为我与老伴此行的一大惊喜。作为全国鲜有的山戎文化专题馆,这里珍藏着一个伟大民族的记忆和历史遗存。更让人心生敬意,这个消失的伟大民族的文化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生活的痕迹,山戎人最早种植的葱、黄豆植物,人们喜爱的火锅烹食,流传广泛的秋千游戏,都与山戎人的文化习俗和天才创造有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远去的山戎人为中国和世界留下了一份不可多得的物质和文化遗产。我想这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原由所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旅行的义意不止是游山玩水,在不经意中有新的发现,还能一探究竟,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还增涨了一些知识,这才是旅游的意义所在。滦平不虚此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5年4月8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