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糖友的手术故事』

颍上九合•糖友助理

<p class="ql-block">心电监护的滴答声在手术室里格外清晰。李国栋躺在窄窄的手术台上,无影灯的光圈在视野里晕染成模糊的光斑。麻醉面罩扣下来的瞬间,他闻到了淡淡的甜味,像儿时偷吃的麦芽糖。</p><p class="ql-block">"别紧张,我们只是给胰腺做个微创小检修。"主刀孙教授的声音隔着口罩传来,金属器械相碰的脆响中,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正在展开四只机械臂。</p><p class="ql-block">李国栋感觉腹腔微微发胀,二氧化碳气体撑起的手术空间里,3D内窥镜正将画面传输到4K显示屏。他忽然想起十年前确诊那天的情景:诊室窗外梧桐树正抽新芽,血糖仪显示13.6mmol/L的数字像道血红伤疤。</p><p class="ql-block">"注意胰体部十二点方向。"孙主任调整着操作杆,机械臂末端的双极电凝钳精准夹住一条渗血的微血管。荧光显影剂在监控屏上泛起幽蓝,暴露出藏在胰腺皱褶深处的灰白色病灶——那是长期高血糖催生的纤维化组织。</p><p class="ql-block">巡回护士将室温控制在19℃,吸液管持续抽吸着生理盐水和组织碎屑的混合物。李国栋的腹部只开了三个钥匙孔大小的切口,但机械臂的七种自由度让手术范围覆盖整个胰腺区域。</p><p class="ql-block">"等等,这里有问题。"孙教授突然停下动作。放大二十倍的视野中,一片暗红色组织正在缓慢搏动,像蛰伏的火山。那是他们在术前CT上未曾注意到的胰岛细胞增生区。</p><p class="ql-block">麻醉监护仪发出规律的蜂鸣,李国栋的血压稳稳停在117/76mmHg。孙教授和内分泌科主任交换眼神,机械剪小心避开新发现的胰岛细胞,只切除周围纤维化的"水泥地"。这个临时决定让预计两小时的手术延长了四十分钟。</p><p class="ql-block">当最后一块病变组织落入取物袋时,李国栋的血糖监测仪数字开始波动。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显示,他的血糖值正以每分钟0.3mmol/L的速度下降——沉睡的胰岛细胞正在苏醒。</p><p class="ql-block">三个月后复诊那天,秋雨把医院玻璃幕墙洗得透亮。李国栋看着化验单上6.1%的糖化血红蛋白值,听见孙教授说:"你女儿刚做的基因检测显示,糖尿病遗传风险降了28%。"窗外的梧桐叶翩然坠落,他摸到口袋里的跑鞋计时器,上面记录着今晨新突破的五公里配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