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曾五次南下徽州,这次徽州之行,西递古村落,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漫游西递,寻梦徽州”,这里浓缩了古徽州文化的全部要素。</p><p class="ql-block">西递千年古村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徽州文化的活态标本,是徽派古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拥有徽州三雕、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享有“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之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国家级5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我们冒着春雨撑着伞,踏着青石板,在时光深处的西递漫步,侊偬间寻梦于古村落里,“苔痕浸染的石阶和墙壁低诉着前朝旧事,檐角风铃摇碎千年烟雨,将游人的思古之情缀入徽州墨韵里”…</p> <p class="ql-block">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西递村为中国传统村落,地处黄山南麓、黟县盆地南侧,<span style="font-size:18px;">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代初期,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据胡氏宗谱记载,西递胡氏始祖昌翼公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唐天祐元年(904年),梁王朱全忠(温)叛逆,逼迫迁都西安于河南洛阳,皇后何氏在行程中生下一男婴。时有新安婺源人胡三(名清),宦游于陕,受朝廷重托,秘密将皇子抱回原籍徽州府婺源考水,将其取名昌翼,改姓胡,昌翼即明经胡始祖。</p> <p class="ql-block">北宋皇佑年间,胡昌翼第五代孙胡仕良因公往金陵,途经西递铺见其地群山环抱,风景秀丽,土质肥沃,遂举家从婺源考水迁于西递,从此在西递耕读并举,繁衍生息。到如今胡氏一族在西递生存已有数代上千年了。</p> <p class="ql-block">这座古村落,典型的布局是“枕山、环水、面屏”。西递村“众星皆拱北,诸水尽朝东,今东水西流,其地主富。</p> <p class="ql-block">在布局上,西递村呈舟船形状,鳞次栉比的户户民居,如大船的一间间船舱,村头的牌坊及大树宛如桅杆与风帆,附近的农田、湖田簇拥着村庄,好似大船停泊在港湾。</p> <p class="ql-block">西递村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除三条主街之外其他主要是南北向的小巷,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p> <p class="ql-block">胡文光牌楼</p><p class="ql-block">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俗称“西递牌楼”,是朝廷为表彰胡文光做官三十二年,政绩卓著而恩赐其在自己家乡竖建。牌楼高12.3米、宽9.95米,用黟县青石建造,根主柱下有长方形石墩,两端石柱皆用抱鼓石装饰,中间两根前后雕有两对倒匍石狮,为枋柱支脚,造型逼真。牌楼为镂空浮雕,工艺精湛,神采各异,主要雕刻有“麒麟嬉逐图”、“鹿鹤同春图”、“虎豹呈威图”、“五狮戏珠图”、文臣武将、“八仙”,牌楼脊头三对鳌鱼触须晕动,造型别致美观。牌楼东西面匾额分别刻有“荆藩首相”和“胶州刺史”八个大字。</p><p class="ql-block">胡文光为明经胡氏十八世祖。生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嘉靖三十五年(1555年)举人。任江西万载县知县时,大胆革新,清除弊端,兴文重教,抵御外侵等方面功绩突出,先后被擢升为胶州刺史,荆王府长史,官拜四品,中宪大夫等。</p> <p class="ql-block">我们冒着小雨通过了西递牌坊,从左侧进入村口的东西向青石板路,往东前行参观沿街的西递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西递村存有明清民居300余幢,保存完好的有124幢。这些古民居风格独特,造型优美,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为徽派建筑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西递村古民居有着丰富的体型轮廓,朴素淡雅的建筑色调。其外部体型轮廓比例和谐,一般都是青瓦、白墙,在绿水青山的映衬下,给人以清新隽逸、淡雅明快的美感。“马头墙”的设置是西递古民居的另一特色,打破了一般墙面的单调,增加了建筑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可能是因为下雨,游人很少,不像宏村喧嚣,这里既古朴典雅,又多了一份清静。</p> <p class="ql-block">追幕堂</p> <p class="ql-block">追慕堂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4年),为明经胡氏廿四世祖胡贯三,追思慕念祖父丙培公,父亲应海公一生,崇文尚义,乐善好施而建。追慕堂屋顶为飞檐翘角,八字型大门楼,檐下三元门外设有木栏,八字墙用整块打磨光滑的黟县大理石制成,堂内有李世明的功臣画像和供奉着李世明塑像。</p> <p class="ql-block">追慕堂不仅在建筑结构上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精湛技艺和文化内涵,其内部装饰也独具特色。此外,堂内的匾额如“百代孝慈”“千秋彝训”等,传递着传统的道德观念,是了解西递家族历史与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厅堂内设有多个天井,既保证了室内的采光通风,又寓意着“四水归堂”,象征着财富和福气的汇聚。</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也可以看到艺人现场作画,有作品义卖。</p> <p class="ql-block">走出追幕堂,我们沿着巷子转向南,就来到了大夫第的门楼。</p> <p class="ql-block">大夫第</p><p class="ql-block">不知什么原因,大夫第今天没有开放。</p> <p class="ql-block">我们顺着巷子向南转向了村南侧的另一条东西向街道,来到了村里的最大建筑群,胡氏祠堂…</p> <p class="ql-block">胡氏宗祠(履福堂)</p><p class="ql-block">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建筑群。作为胡氏家族的重要精神象征和祭祀场所,它不仅是研究古代宗族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宝贵实物资料,也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西递胡氏宗祠始建于宋代,历经明清两代多次修缮扩建,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宏伟规模。宗祠的建设反映了胡氏家族对祖先的敬仰和对家族团结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宗族制度的尊崇和维护。</p> <p class="ql-block">祠堂内的履福堂建于清康熙年间(1684年),这是一座有幸福之家雅称,前后背向三间三楼结构的古民居,此房原是胡积堂祖居。胡积堂,号琴生,著名的书画收藏家和鉴赏家,是江南六大首富之一,诰赠正三品,通仪大夫胡贯三之孙。履福堂是西递村中一座典型的书香宅第,厅堂间陈挂着不少楹联,有“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诗书朝夕,不问性天,慈孝后先,人伦乐地”等。后厅堂前挂有一木质挂扇,一边刻着“清风徐来”四个大字,一边刻着“凌云”二字。后厅天井中砌有一米多高的大青石鱼池,养鱼观赏,调节湿度,消防储水。</p> <p class="ql-block">祠堂内的敬爱堂</p><p class="ql-block">堂前置飞檐翘角门楼;中设祭祀大厅,上下庭间开大型天井,左右分设东西两庑,配以高昂的大理石柱;后为楼阁建筑,楼下作为先人父母的享堂,楼上供奉列祖列宗神位。敬爱堂原为明经胡氏十四世祖仕亨公之享堂,他的三个儿子为表示兄弟间互敬互爱,故将享堂改建成祠堂,取名“敬爱堂”。</p> <p class="ql-block">我们离开祠堂向西行进,看到沿街的建筑青砖黛瓦,木刻石雕。斑驳的时光被印刻在了错落有致的老房子里,孕育出了西递独特的气质和风景,此处建筑多了一丝沧桑。</p> <p class="ql-block">瑞玉庭</p><p class="ql-block">建于清咸丰三年,房子原主人是位徽商,其布局处处围一个“商”字,以体现主人身份和追求。庭院门罩上左右两边各有一块元宝式的砖雕,刻有“富贵”二字,右墙上刻有“履道含和”四个大字;厅堂天井有“四水归堂”之含意;天井四周雀替上的四季花鸟图,厅堂太师壁两侧走廊过道上各有一个“商”字造型。厅堂的柱子上悬挂着“传家之道”、“修身之道”和“经商之道”三副楹联。此外在厅堂右厢房的板壁上还有祖宗家训和治家格言。</p> <p class="ql-block">逛完瑞玉庭,沿街旁的小溪由东向西穿流而过,水给这座古老村落带来了生生不息的生存源泉。</p> <p class="ql-block">我徜徉村中,行走在石板路上,享一刻宁静,千百年浮沉沧桑,都从眼底过去,一颗花落、一圈涟漪,这般寻常风景让人始知生活的真真实实。</p> <p class="ql-block">坐落在村中的旷古斋</p><p class="ql-block">是建于清康熙年间,房子原主人是位“以商从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的文人名士。旷古斋由一座由庭院、花园和多单元房子组成的私家宅院。门楼上面雕刻有精美徽州三雕——木雕、砖雕、石雕。前楼厅堂的陈设是典型的古徽州风格,正面板墙上方悬挂的是一块隶书宇大匾“旷古斋”,匾额下是中堂画,画两边有两副古对联,其中一副是“孝悌传家根本,诗书经世文章”,这是一幅改字联,其中把“孝悌”写为“孝弟”,更扩展了兄弟和睦之情;“文章”的章字中“早”字竖出了头,以示多读诗书早日出人头地之意。</p> <p class="ql-block">旷古斋外就是村外的山村小道,雨后山雾蒙蒙,山青水秀。</p> <p class="ql-block">走马楼座落在村头,环境幽静</p><p class="ql-block">走马楼又名凌云阁,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系明经胡氏二十四世祖、江南六大首富之一官授正三品、通议大夫胡贯三为迎接三朝元老(清乾隆、嘉庆、道光三代)宰相亲家曹振镛(歙县雄村人)而赶建。</p> <p class="ql-block">沿着小道来到了东园</p><p class="ql-block">东园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原为胡文照的祖居,现为胡贯三的后裔居住。东园门罩上方有“扇”形石窗,取抬头见“善”之谐音,左墙上嵌砌着“叶”形石漏窗,其意为主人要叶落归根。对面有一题额眉刻,叫“百可园”。东园包括正厅、前厅、凉厅三进厅堂。正厅为厚光堂,用于接见贵客之用;前厅为接待亲眷内宾,凉厅为书厅,既是主人书屋又是家庭塾堂。天井的墙壁上刻有清代西冷八大家之一陈鸿寿所书行草“结自得趣”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看完东园逛西园</p><p class="ql-block">西国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原为四品官河南开封知府胡文照(号星阁)故居。大门是砖砌的八字门楼。院内住宅为三个三间单元的联株建筑,用砖雕漏窗隔成前中后三院,既为分开的独体,又是相连的完整。二进庭院住宅大门两侧墙上各嵌有一个石雕漏窗,左边“松石图”,右边“竹梅图”,其构思之生动,雕刻之精湛,为西递村三绝(砖、石、木雕)中的一绝——石雕。后进园门上有“种春圃”和“井花香处”两块石雕眉刻。</p> <p class="ql-block">逛完西园后,我们来到村外,一幅田园风光的皖南水墨丹青画徐徐展开…</p> <p class="ql-block">斗转星移,时空已进入21世纪的新时代,西递仍保留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村外的民居旁常见有小菜园、小花圃,田间偶有村民躬身劳作的场景。我们在田垛中前行,眼前出现了“耕牛”田园的画面,我联想到老牛在青石板路旁的田野中缓步前行,木犁翻起棕黄的泥土,牛铃叮当与溪水潺潺交织,仿佛重现古徽州“牛耕春泥”的农耕传统。</p> <p class="ql-block">傍晚薄雾笼罩,山色空蒙,农田与古建筑若隐若现;傍晚夕阳洒落,耕者归家,炊烟袅袅升起,勾勒出了“人间烟火”的诗意场景。</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西递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环境灯光设计:采用“徽州绿”“黟山黄”等色调,柔和映衬古建筑群,保留白墙黛瓦的古典美学,同时外围农田、溪流以萤火虫灯光营造梦幻氛围。</p> <p class="ql-block">《西递传奇》灯光秀</p><p class="ql-block"> 我们很幸运观看了在村头广场的灯光秀,以水幕演艺为核心,结合投影、3D Mapping、激光、雾森等技术,重现西递千年历史与人文故事。通过“传颂”“传承”“传世”“传奇”四部曲,展现徽商精神、科举文化等主题,营造出沉浸式体验效果,非常震撼!</p> <p class="ql-block">西递灯光秀通过科技赋能文化,既保护了古村落原貌,又赋予其夜间新活力,成为徽州夜游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我曾经在皖南,参观过不少古村落。<span style="font-size:18px;">唯有西递的沧桑最是刻骨。</span>苍桑感、厚重感、历史感犹甚,尤其是没有过度的商业化,非常难得。这座隐匿于黄山西南麓的胡氏古村落,原是一支唐朝李氏皇族遗脉在千年烽烟里长出的桃源。</p><p class="ql-block">斑驳的粉墙上,褪色的墨痕还留着清代的举人诗,斜斜的雨痕却已替它续写了新篇。拐角处晾晒的腊肉在风里摇晃,油亮的光泽与老宅门环上的铜锈相映成趣,都散发出时光腌渍的味道。</p><p class="ql-block">“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p><p class="ql-block">“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p><p class="ql-block">“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p><p class="ql-block">这是西递村最火的三句楹联,且蕴含深刻哲理与文化价值。这个传说警醒世人,读书明礼,才是传承美德、掌握正确谋生知识的首要条件。数百幅西递墨痕连缀成绵长的训诫,被战火驱赶的皇族后裔,最终在耕读传家中寻得永恒归处,并得以世代延绵发展。</p><p class="ql-block"> 2025.4.9于扬州</p>